📖 ZKIZ Archives


地方預決算公開細則專家點贊:不公開真正變成例外

在預算管理體制改革2016年完成的時間表下,中央為了推動地方預決算信息公開,再出重拳。

近日,財政部網站披露了《地方預決算公開操作規程》(下稱《規程》),對地方預決算的公開原則、基本要求、部門職責、公開時間、公開內容、公開方式等做出了明確規定。

長期關註政府預算的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鄧淑蓮仔細讀完《規程》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個規程可操作性很強,不僅具體到地方預決算公開到哪幾張表格,公布到哪一個層級,還對涉密事項內容如何公開給出了具體意見。

“尤其《規程》提出的公開原則是: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依法依規公開預決算。以前相關法規在這方面很少有這樣的提法,確實值得點贊。”鄧淑蓮稱。

鄧淑蓮認為,目前地方預決算信息公開不夠全面,一些政府性基金沒有進入預決算。而且地方上公開的預決算不詳細。而且政府和部門預算中有大量的收支放在“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賬戶上,且沒有註明具體用途,影響預決算公開透明。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2015年底財政部組織開展了地方預決算公開工作專項檢查,檢查情況表明,地方預決算公開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是:未公開部門預決算的部門仍然較多;已公開的預決算中,有的內容不夠完整,有的細化程度欠缺,有的及時性有待提高,有的公開渠道需要進一步規範。

該負責人分析,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除了部分地方特別是基層黨政領導和預算部門負責人對公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到位,接受社會監督意識相對淡薄外,一個重要方面是一些地方還沒有結合現行法規制度,對地方預決算公開的表樣體例、詳略程度、公開方式等做出更加明確、細化的規定,預決算公開缺乏更為具體的操作規範。

此次《規程》的出臺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規程》要求,地方應當公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四本預算。

公開的四本預算中,一般公共預算至少公開收入(包括債務收入)、支出(包括支出結余和結轉支出)、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一般債務限額和余額等6張報表。政府性基金預算至少公開收入、支出、轉移支付、專項債務限額和余額等4張報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以及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至少各公開收入、支出2張報表。

另外,公開的內容被要求細化。其中本級支出應當公開到功能分類項級科目,如教育支出要細化公開到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約20多個項。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應當公開到經濟分類,如工資、辦公費、會議費、培訓費等款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應當分地區、分項目公開,等等。

此外,對社會公眾關心的“三公”經費、轉移支付、政府債務、預算績效等重要事項,要求地方政府在公開預算時進行解釋、說明。

為了確保《規程》能夠落地。財政部除了對2015年地方預決算專項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外,正抓緊對2016年公開情況進行排查,排查發現的問題要立即糾正,確保2016年公開工作有明顯改進。

另外,上述財政部負責人表示,結合2015年專項檢查整改落實情況和2016年預算公開情況,對不依法履行公開義務、不按規定公開預決算的,依照《預算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責任。未來將公開情況納入財政和部門工作績效考核範圍,強化職能部門和相關人員責任。

鄧淑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按照當前《規程》要求的地方政府公開的預算仍不完整不透明,還無法成為公眾及立法機構監督和約束政府的有效工具。

“比如,政府部門預算的經濟分類,不是所有部門支出的經濟分類,而只有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經濟分類,這樣的分類是不完整的。項目預算也只有匯總的項目預算,沒有單個項目的預算,不細化,而項目預算支出已占到部門總支出的一半以上,只有基本支出的經濟分類信息,沒有項目支出的經濟分類信息公開,公眾無法得知很大一部分資金是如何花掉。”鄧淑蓮稱。

這也顯示,中國預算透明度的道路還需繼續走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