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紅利期結束,過去依靠人口紅利的創業模式機會不再,僅僅靠燒錢、圈用戶,再談商業利潤已經不是最好的模式。去年受到追捧的O2O項目在今年看好的投資機構大幅減少就是最好的例子。
從互聯網流量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燒錢積累用戶的商業模式無法再延續,對於投資人而言,正逐步走出先燒錢再賺錢,隨之而來的是投入到真正能產生有效商業價值的模式。
互聯網下半場開啟
從BAT到美團、大眾點評再到滴滴打車,互聯網的戰場從PC端轉移到移動端,而互聯網紅利時代所造就的兩種管理流派:平臺型公司以及垂直型公司面臨著新形勢下的不同機會。
BAT等平臺型企業在早期積累起用戶後通過販賣流量得以盈利,而隨著大部分的流量被巨頭企業所瓜分,留給其他企業的機會屈指可數。垂直型公司使用相同的方式補貼並獲取用戶的也難以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
當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已經得到最大化發展,能夠優化現有生活方式的商業模式更被投資人所看好。“現在網民在網上花費的時間已經最大化,一切商業模式到最後都是為用戶節省時間。” 達晨創投消費行業投資負責人高洪慶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道。
對於新一撥的消費主力軍而言,傳統品牌優勢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個性化的消費方式。
高洪慶對記者分析道,“互聯網下半場只有兩個主題:一個是賺錢,一個是站隊。”在達晨2016經濟論壇上,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說道,“像美團、今日頭條、去哪兒這樣的公司都是在垂直領域曾經做到產業深度聯合、深度垂直,已經到一個頂點的時候,這個時候賺錢就是很大的一個內容。平臺公司已經走到了賺錢的地步,垂直公司到現在還沒有走到互聯網的下半場。”
這並不意味著互聯網已經失去投資價值,事實上,互聯網仍然是投資者最為看好的方向。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統計顯示,無論是從PE/VC市場投資還是從募集資金擬投資行業來看,互聯網依然是一級市場投資熱門行業。
從模式到技術
在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到頂點,作為未來技術的人工智能、虛擬/增強現實成為投資者青睞的方向。
“去年大家都在談互聯網的時候,創投對於智能硬件關註度非常低,今年其實整個形勢是有點反轉過來。在路演上,談互聯網、O2O相關的項目獲取的分數並不高,投資人看到這個本能就會有排斥情緒。”在談到投資風口的變化時,英特爾中國戰略合作與創新業務部中國區總經理李德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道。
私募通統計顯示,2016年9月新募集的57只基金中,除了互聯網行業仍處於第一,IT與生物技術/醫療健康行業並列第二位。從新募集基金的擬投行業來看,IT與生物技術/醫療健康行業擬投數量為14只,與互聯網行業僅僅相差一只。投資人對於兩者的熱衷程度不相上下,IT、生物醫療行業的擬投數量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當投資不能創造新的價值時,如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把增長模式從資本積累轉向技術創新。”經濟學家許小年曾說道。
無論是機構投資人還是企業投資者的投資清單都從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向技術創新過渡。
近年來,BAT通過投資圈地完成在人工智能方向布局:百度人工智能在O2O領域投入使用,同時布局無人車、智慧城市等領域;而阿里的人工智能則放在阿里DT大商業體系內,配合雲計算、大數據對阿里的電商物流乃至物聯網體系展開賦能;騰訊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主要集中在搜狗。
大企業進入也帶動了投資者熱情,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為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下一代技術,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Venture Scanner統計,從人工智能投資分布情況看,機器學習(應用)分類公司的數量遙遙領先,自然語言處理公司其次, 從資本方的投資意願看,對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等技術與應用關註度較高。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預測,2017年人工智能將推動洞察革命,相關投資將同比增長300%。到2020年之前,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開展新業務的企業,每年將比不使用這些技術的同行多賺1.2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