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半後,長江證券11日早公告,新理益集團(下稱新理益)以100億元受讓海爾投資所持公司12.62%股權事宜,已獲證監會核準。新理益集團實際控制人劉益謙將正式入主長江證券。然而,這家證券公司在2015年歷經人事震動,董事長和諸多高管皆上任不久,它是否會遭遇新一輪的管理層大換血?被訪人士認為,長江證券管理層的變更將是一個平穩過度的過程。
當前,長江證券股權架構逐漸顯現出三大派系,一是將正式入主的劉益謙系;一是與前者持股比例相差不大的央企三峽系;一是持股漸少的湖北國資系。
公告顯示,此次股權轉讓完成之後,除了新理益受讓海爾投資12.62%的股權之外,劉益謙還通過旗下的國華人壽有長江證券4.28%的股份,二者合計持股比例達到16.9%。
同時,央企三峽集團通過去年與長江證券第二大股東湖北能源的重組,間接持有長江證券10.69%的股份,加上三峽資本的持股,其持股比例約為15.19%。三峽系實際控制人是國務院國資委。
再看湖北國資系,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長江證券前十大股東中,僅湖北省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為湖北省國資控制的企業,持股比例為3.62%;潛在一致行動人武漢地產開發投資集團為武漢國資控制的企業,持股比例同為3.62%。
值得註意的是,即將上任的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的實際控制人,其持股權差別並不顯著。
當前的潛在問題是,在劉益謙正式入主後,長江證券內部董事會和高管層是否會發生變化?又將如何調配?這將給本就人事變動較大的長江證券帶來哪些變數?
盡管湖北國資系已由原來的第二大股東方退居到第三大股東,但其對長江證券的影響力不可小覷。自2007年底借殼上市以來,長江證券共經歷三任董事長和三任總裁,其董事長皆來自於湖北省政府部門,譬如胡運釗曾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楊澤柱曾湖北省國資委主任、尤習貴曾任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山西證券分析師劉麗也曾提及,作為註冊地在湖北的全國性券商,“深耕湖北”是長江證券的重要戰略之一。在今年的投資者調研紀要中,長江證券表示,已與湖北省當地多個有國資背景的企業開展合作。
與之相對,劉益謙這一新上任的大股東,資金勢力雄厚,且善於資本運作。2013新財富中國富豪榜以170億元排名第三十名,在A股有“法人股大王”的稱號。在業內看來,他入主長江證券,想要擴充旗下的金融版圖。劉益謙持股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達97.59%,通過新理益集團目前控股了天茂集團、國華人壽,並參股天平保險。
當下湖北國資系股東方表面上“式微”。正式入主的第一大股東劉益謙,和剛剛上任不足半年的新董事長尤習貴相對,該當如何?
“長江證券股權較為分散,在這種情況下,重大事件更多的是各方股東相互協商。”東吳證券分析師丁文韜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當然,劉益謙是有資格發出董事長任免這一流程的,但他一個人無法最終決定其結果,畢竟其持股比例未超過50%,這需主要股東協商。”
同時, 長江證券高管是新提拔上來的,董事長任職時間不長,如果各方均滿意,不一定會更換。丁文韜說,“這也並非想換就能換的。” 根據wind資訊顯示,2名副總裁鄧忠心和劉元瑞、財務負責人熊雷鳴、董事會秘書陳佳、代合規負責人陳元水均是2016年3月上任;更為重要的是,董事長尤習貴是2016年7月上任。長江證券內部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早在今年2月4日,湖北省委組織部已任命尤習貴為公司黨委書記,並在這近5個月時間里,“充分運用其統領全局的領導能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全力支持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班子工作,推動公司市場化改革;堅持以公司利益為重,頻繁帶領公司管理幹部、業務骨幹奔赴各地市州政府、各大企業洽談業務合作事宜,促成了百億規模的河南交投公司債等大型項目,為公司業務開展帶來實質性貢獻。”在長江證券內部人士看來,正是上述工作能力和工作精神使其獲得董事會一致認可,從而被主要股東推薦、董事會選舉為董事長。
事實上,新理益集團耗資百億元受讓海爾投資所持公司12.62%股權事宜,已在去年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當時,為拿到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的控制權,新理益需在短期內備足100億。其支付方式是2015年4月29日前支付20億元的定金,同年4 月29 日、5 月25 日前再分別支付人民幣10億元、70億元。
“盡管監管層審批還未通過,但劉益謙已交付了真金白金,海爾系也在去年逐步退出管理層。因此,長江證券管理層的變更應該是一個平穩過度的過程,出現惡意相互爭奪股權的可能性不大。” 丁文韜說:“同時,股權架構集中和分散各有利弊。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則管理效率更高,摩擦更少;若股權分散,各方可相互協調,相互監督。當前,長江證券是一個比較健康的股權架構,包含了實業股、國家股。證券公司本身也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