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加大引才 上海受高等教育勞動人口占比未來要上40%

到2020年,上海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比例要達到40%,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上海提出,要實施更具競爭力的國內人才引進政策。

人才競爭的比較優勢,已經成為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為進一步吸引人才,11月8日,上海市政府官網發布《上海市人才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

除了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達到40%的目標,為使上海人才隊伍結構更趨合理,《規劃》還提出,到2020年上海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到148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5%,知識型服務業人才占人才總量比例達到60%,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達到9000人,人才貢獻率達到54%。

所謂的更具競爭力的國內人才引進政策,聚焦在市場化的引才機制、居住證積分、積分落戶、直接落戶四方面。

具體來說,《規劃》稱,充分發揮人才引進政策的激勵和導向作用,進一步強化市場發現、市場認可、市場評價的引才機制,以市場評價方法統籌體制內外人才引進標準。

同時要優化調整居住證積分指標體系,暢通創新創業人才、特定公共服務領域人員享受居住證積分待遇通道,簡化居住證積分申辦流程。

此外還要研究制定公開透明、有序辦理、公平公正的積分落戶政策,實現人才落戶由條件管理向積分管理轉變。

最後是完善人才直接落戶政策,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急需人才。

上海對於人才的渴求,心情是非常迫切的。在2015年推出“人才20條”後僅一年,今年9月25日,上海又推出了人才新政“30條”,在體制機制上作出進一步完善。

而人才政策對於海內外人才的集聚,確實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人社部門數據顯示,從去年人才20條發布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共受理外籍高層次人才及其家屬申請永久居留503人,環比增加8倍,申請量占全國50%以上。至今年8月底,通過國內科創人才新政引進的人才共4638人。

但是,《規劃》稱,總體看,“十三五”時期上海人才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

上海目前的人才發展尚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突出表現為:人才發展不平衡現象和不合理格局依然存在,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數量相對不足、能級相對較低,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缺乏,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新要求不相適應等。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上海黨政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為476.39萬人,比2010年底增加85.31萬人。其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或者中級及以上職稱的343.22萬人,比2010年底增加95.18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從2010年的25.01%提高到30.17%。

上海的國內人才引進政策體系,是由居住證、居住證積分、居轉戶、直接落戶相銜接組成的。而海外引才政策體系,則是以海外人才居住證(B證)、外國專家證、直接落戶、出入境便利為主。

居住證制度在上海已實施多年,自2002年6月起,上海首先在引進人才中試行居住證制度,2004年又在來滬人員中擴大施行。居住證制度打破了不遷入戶籍就不能在滬正規就業的傳統模式,為各地來滬創業或就業的人才拓展了進滬渠道。

自2009年起,上海的戶籍政策開始從以往的“指標限定”轉為“條件管理”,並出臺了居住證滿7年轉戶籍的政策。

2013年7月1日起,上海開始實施居住證積分管理,取消了人才居住證和一般居住證的差別,統一施行積分制,並根據不同的積分,提供梯度化的公共服務。凡達到標準分值120分,就可以享受包括同住子女參加高考等市民化待遇。

而在人才新政30條中,也提出“充分發揮戶籍政策在國內人才引進集聚中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並對居住證積分、居轉戶、直接落戶等進一步完善。

比如完善居住證積分政策。對經由市場主體評價並獲得市場認可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企業科技和技能人才、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及其核心團隊等,直接賦予居住證積分標準分值。

此外,完善居住證轉辦戶籍政策。對經由市場主體評價且符合一定條件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企業科技和技能人才、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及其核心團隊,居住證轉辦戶籍年限可由7年縮短為3至5年;對經由市場主體評價且符合一定條件的創業投資管理運營人才,居住證轉辦戶籍年限可由7年縮短為2至5年。

優化人才戶籍直接引進政策。對獲得一定規模風險投資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在上海市管理運營的風險投資資金達到一定規模且取得經過市場檢驗的顯著業績的創業投資管理運營人才及其核心團隊等,予以直接落戶引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9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