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與泰國正大集團主席謝國民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用戶端的一個微小改變背後往往對應著後臺系統的大升級。
舉例來說,一個中國出境遊客到韓國餐館使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結賬,手機上劃走的是人民幣,餐館老板收到的是韓元,雙方都以自己最熟悉的收支方式完成了一次線下交易,但這中間涉及到境外銀行、收單機構、第三方IT服務商、中方銀行等各方的複雜對接,是中間橋梁替中國消費者與韓國商戶兩端做了各自不熟悉的事。前端越是感受不到服務的“卡頓”,後端的實現難度就越大。
不久前舉行的G20峰會上,馬雲提出的eWTP理念被寫入公報,進入落地執行階段。想在全球範圍內利用跨境電商縮小貿易鴻溝,跨境支付與跨境物流是必須配套解決的基礎設施。但世界各地的支付方式、支付習慣、金融壁壘等千差萬別,想要在文化差異上編織一個能將全球資金渠道連通的網絡,難度很大。
這兩年,國內消費者與日韓、東南亞部分商家感受到一個強烈的趨勢,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兩家拼命將支付業務深入到上述這些中國遊客最集中的國家,掀起了一輪中國支付出海競爭熱潮。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遊客得到了支付便捷,海外商家獲得了轉化率提升與用戶數據(用以在線觸達用戶做營銷管理)。
但這只是出海競爭的一個維度而已,這些場景所服務的消費者仍停留在中國出境遊客身上,與本地人無關,當地消費者很少會下載一個支付寶或微信去商店付款。即便是離大陸最近的香港,人們習慣的支付方式還是信用卡和八達通。越是信用卡根基深厚的國家和地區,移動App支付的入局就越難。這種尷尬似乎讓“中國支付出海”的設想成為一個偽命題。
11月1日,螞蟻金服在香港揭開了其國際化戰略大圖的面紗,除了海外線下支付外,它另外在走的兩條關聯路徑是“全球收全球付”資金體系與普惠金融的國際化。所謂全球收全球付,是說各地消費者和商家均以自己最“原始”的方式完成交易,比如中國遊客到了印度用支付寶里的人民幣付款,印度遊客在阿里速賣通(Ali Express)上用Paytm付款,或者來到中國後用手機端Paytm在商店里支付。這個例子假設的是發生在兩國之間,如果是在多國之間實現這種共享,將是一張全球支付的超級網絡。目前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哪家機構實現這個設想。
支付寶在全球收全球付的嘗試也只是開了個頭,目前已經實現了對接18種貨幣的結算,比如香港用戶在天貓上購物時使用八達通里的港幣付款。但在實際交易付款環節,由於世界各地的清算標準不統一、支付網絡穩定程度和風控水平各異,讓全球收付的成功率參差不齊,這需要在基礎服務層面統一提升能力,保障交易順暢。所以之前阿里方面連續兩輪入股印度第三方支付平臺Paytm,做的主要是風控等技術輸出工作,而將對接當地消費者與商戶的工作留給更了解本土情況的Paytm去做。
螞蟻金服“如法炮制”,將針對印度市場的這套普惠金融模版複制到當前中國出境遊客規模第二大的泰國市場,以入股形式參與了泰國正大集團旗下支付公司Ascend Money的合作(並未透露金額與持股情況),並將Ascend Money旗下的支付工具True Money接入全球收全球付體系。與Paytm在印度網購與線下支付領域做的風生水起相比,True Money還是一個初級版,能支持電商、轉賬與手機話費充值等基本服務,線下支付場景的拓展空間很大。
據Ascend Money總裁Tanyapong向記者介紹,泰國80%人口擁有銀行賬戶,這個比例比東南亞地區平均水平高很多,但泰國有一半以上的網購仍采用貨到付款形式,除了Lazada電商平臺外,當地人還喜歡通過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平臺撮合交易,再去線下付款。原因是當地人對電子支付安全性的認知仍普遍持懷疑態度,認為網上的錢是相對不安全的,這需要借助支付寶的風控經驗逐漸改變當地人的習慣。
長遠看,馬雲說螞蟻金服未來要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這並不是說支付寶要將用戶數擴張到20億,這也是不現實的目標,而是說螞蟻金服的這套技術與普惠經驗輸出到境外支付市場,與當地合作方一起服務全球20億人。這些合作夥伴包括英國的支付機構Worldpay、法國的Ingenico、德國的Concardis和Wirecard、日本的Recruit、澳大利亞的Magic Compass和IE Money、韓國的ICB和KICC,以及基礎服務欠發達的地區如俄羅斯的Webmoney和Qiwi,巴西的Boleto等。近日支付寶又與美國的商戶收單機構First Data和支付硬件廠商Verifone達成了合作。
支付寶東南亞區域總經理張大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各地區差異仍是擺在支付寶國際化道路上的最大挑戰之一,基於此,支付寶會將當地場景拓展的工作留給本土支付公司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