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造國際競爭力 期貨市場仍待破除體制障礙

中國期貨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上周日在北京表示,我國商品期貨市場需發展破除破除體制性障礙,上市更多新品種,創新交易方式,滿足市場需求,實現趕超發展。

常清在10月30日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北京)衍生品市場論壇上發表專題演講指出,我國商品期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成交量持續增長,2010-2015年交易量連續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合約單位、實際成交量與國外品種存在差異。

常清認為,我國商品期貨市場目前仍然存在三塊短板。一是現貨交易所、中遠期電子交易中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據不完全統計超過一千多家,這說明我國期貨市場的承載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增強;二是權威統計數據顯示國際商品期貨市場交易金額大於國內;三是從商品期貨上市品種、近期合約交易量、交易方式的創新等方面來看,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功能發揮。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在同一論壇上演講稱,在大宗商品低迷期,尤其是在全球化退潮、貿易格局轉變之際,作為大宗商品需求端的最大增量,我國迎來推動期貨市場國際化、謀求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絕佳時機。

“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但是在大宗商品貿易中,我國卻並未取得與之相匹配的定價話語權,‘一買就漲,一賣就跌’的困境長期制約著我國經濟發展。究其原因,是在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格局中,我國被邊緣化,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過程中,我國無力改變原有的定價規則。”他表示。

胡俞越認為,期貨市場的國際化一方面有助於提升我國金融“軟實力”,助力實體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則有助於我國通過期貨市場參與全球資源、財富分配。更為重要的是,國際化的期貨市場有助於我國謀求大宗商品定價權,有助力我國經濟戰略轉型,切實把“中國因素”轉化為“中國力量”。

他指出,要使中國期貨市場走向國際應首先推動品種審批權由國務院下放逐步向證監會核準備案過渡;其次,優化交易交割制度,增強期貨市場對金融、信息、物流等現貨市場服務能力;最後,改革期貨交易所的管理體制勢在必行。

方正中期期貨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王蒙月指出,隨著國內資產總規模迅速增長,資產主動轉向期貨、期權等另類投資領域成為趨勢。隨著利率下降、貸款壓力增大、以及期貨資管業務規模的逐漸增大,投資策略越來越豐富,期貨市場地位將不斷提高。同時,銀行等資金方也漸漸主動尋求合作,開放期貨資管、私募的管理白名單資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