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企屢敗屢戰,澳最大牧場爭奪戰有何玄機

最近,關於澳大利亞畜牧業巨頭基德曼公司(Kidman cattle empire)的競標大戰,再一次激起了當地的爭論。這場可能再次拒絕中國投資者的收購戰,也被外界視為將嚴重削弱澳大利亞對於外商投資的吸引力,因此也掀起了呼籲明確外商投資規則的高潮。

中企屢敗屢戰再次競標

基德曼公司在澳大利亞的四個州擁有10家牧場,總面積占澳大利亞國土面積的1.3%,約占澳耕地面積的2.6%,相當於一個浙江省的面積,是澳肉制品出口的主要供貨商之一。

自2015年6月起,基德曼公司開始掛牌出售牧場。優質且豐富的牧場資源吸引了中國投資者的濃厚興趣,以上海鵬欣旗下大康牧業牽頭的中國財團向基德曼發起了多次收購要約,但均遭到澳政府否決,理由是涉及國家利益和國土安全。

最近,基德曼又收到了兩項新的要約,分別來自澳洲內陸牛肉公司(Australian Outback Beef)和澳洲BBHO財團。雙方給出的收購價格分別為3.6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8.9億元)和3.8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9.96億元)。

其中,澳洲內陸牛肉公司是一家以漢考克勘探公司(Hancock Prospecting)為主的合資企業,另外的三分之一股份由中資開發商上海中房置業有限公司所有,而漢考克公司由澳大利亞女首富吉娜·萊茵哈特(Gina Rinehart)負責。BBHO財團則由四位澳大利亞土地所有者組成:布林科沃斯(Tom Brinkworth)、哈里斯(Malcolm Harris)、奧德菲爾德(Viv Oldfield)以及邦坦(Sterling Buntine)。

事實上,此前以大康牧業牽頭的中國財團里也有上海中房置業的身影。根據今年4月大康牧業發布的公告,大康牧業將連同中房置業通過共同設立的大康澳洲以不超過3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15.1億元)要約收購基德曼公司80%的股權。

拒絕原因均為國家利益

當時基德曼董事會主席克羅斯比(John Crosby)就明確表態:“該財團與公司遵守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提出的所有要求,相信這筆交易將確保基德曼企業未來的長期發展。”他還補充說,大康牧業會是公司出售資產的“良好管理者”。

然而,澳大利亞政府卻給這項看起來共贏的交易踩了剎車。負責審核外國投資者購買土地的澳大利亞聯邦財政部長莫里森(Scott Morrison)當時表示:“當我最終考慮這一案件時,我想要絕對地確保澳大利亞人擁有了參與整個過程的每一個機會……對於這一項目在國家利益層面上的考慮,不應該也不會在這個重要問題上草率行事。”

但在參與今年4月競標的查爾斯·劉(Charles Lieu)看來,投標者並沒有得到澳政府的公正對待。他此前對澳大利亞媒體表示:“去全球化、仇外心理、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這些不良的風氣正在西方國家蔓延開來。”

而這已是大康牧業第二次向基德曼發起收購要約了。根據歷史的公告內容,2015年10月,大康牧業擬以不低於3.5億澳元且不高於4億澳元的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參與基德曼公司100%股份的競標。同樣被澳政府以國家利益為由阻止。

作為基德曼公司十家牧場之一,Anna Creek是世界上最大的養牛場,位於南澳烏美拉保護區(Woomera Prohibited Area)。該保護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武器試驗場,由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管轄。該地也相當具有前景,據澳官員預測,保護區未來十年可開采的鐵礦石、黃金等礦產資源價值約為3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72億元)。

由於保護區的特殊性,2015年11月澳政府拒絕中方競標後,基德曼集團也同意不再將Anna Creek作為對外商出售的目標。然而,即使排除了國防因素,各家牧場規模之大和資產的歸屬仍舊無法令人放心,也因此引發了第二次“流產”。

沒有中資的競標者勝券更大

幾乎每次涉及到“牛王”基德曼公司的收購案,緊張的氣氛都會迅速彌漫。

為了減弱中資財團背景帶來的敏感性,上海中房置業此次選擇與萊因哈特擁有的漢考克勘探公司成立新的合資公司發起收購要約。萊因哈特的家族因礦業發家,近期來開始布局農業,已經收購了一些小型牧場。而看到中國食品安全和農業領域痛點的上海中房置業也同樣在積極布局海外農業。

根據公開報道,上海中房置業已經在澳收購了兩個牧場,幾座養殖場的收購案也已向澳外資委提出了申請。

然而,兩者的聯手競標仍然需要澳大利亞和中國政府的審批。對比來說,純澳大利亞背景的BBHO財團不僅不需要這樣的審批,而且還出價更高,因此,目前的輿論更傾向於該財團將會在競標中勝出。而且也符合此前莫里森的表態。

然而,外界也頗為擔憂,如果BBHO競標成功,澳大利亞很可能會進一步被扣上貿易保護主義的帽子,並激起外商投資者、特別是中國投資者的負面情緒。

“如果澳大利亞過於保護本國投資者並區別對待外商,我們的吸引力將會漸漸降低。”在悉尼大學亞太地區法律中心負責人巴斯(Vivienne Bath)看來,澳大利亞一向對外國投資保持開放態度,但近年來大量中國資金湧入,特別是在房地產領域,給當地民眾造成了中國企業正在“買下”澳大利亞的印象。

“澳大利亞對於中國投資的感情是複雜的,有人認為應當大力開放外商投資,有人則擔心這會影響國家安全。”澳大利亞外交關系委員會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這樣說。

遭到拒絕的不只有中企

最近幾個月,澳政府還以國家利益和安全為由拒絕了幾項中國公司收購澳國有資產的收購要約。比如,莫里森在8月拒絕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和香港長江基建對澳最大配電網絡公司Ausgrid的投標。中國商務部當時表態稱,該決定將嚴重影響澳大利亞對於中國公司的投資吸引力。

值得註意的是,被拒絕的外商不僅僅來自中國,還有來自荷蘭和美國等國的投資者。比如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s)收購澳液化天然氣生產商伍德賽德石油公司(Woodside Petroleum)以及美國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收購澳最大糧食加工商GrainCorp公司的收購要約均遭到拒絕。

澳外商投資規則會否改變?

除了國家利益和國土安全的考慮,澳方也存在對於“中國將利用澳大利亞牧場在亞洲如今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中獲利”的擔憂。

安保資本(AMP Capital)首席經濟學家奧利弗(Shane Oliver)認為,澳大利亞如今財政方面運轉良好,有能力在權衡國家利益的基礎上慎重考慮來自外商的投資。

澳大利亞的專家們則提出,澳大利亞應該對這些敏感資產的外國所有權頒布明確的法律,以免引起混淆。

澳大利亞前外交部長埃文斯(Gareth Evans)在8月明確表示,政府必須出臺明確的外商投資本國基建的法律,不然將會面臨巨大的損失。(實習生王筱麗對此文有重要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