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在中國-菲律賓經貿合作論壇上發表講話,他鄭重宣布脫離與美國的同盟關系,包括軍事和經濟方面。此番言論引起外界議論紛紛,但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杜特爾特第一次轉變立場了。
早在9月初,他就言語攻擊過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自己不會是美國的傀儡,而奧巴馬也因此取消了與其的雙邊會晤。但很快,杜特爾特就此事向奧巴馬致歉,美國華盛頓此後也多次表示非常重視與菲律賓的同盟關系。
他反複的態度和驚人的言論不禁讓外界懷疑,杜特爾特是一位機會主義者嗎?
追溯中國祖父
行前,杜特爾特曾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他在講采訪中稱:“我祖父是一位中國人,只有中國人才會幫助我們”。在今年6月的一場答謝晚宴的演講中,他稱自己的祖父是從福建省廈門市移居去菲律賓的,但此消息一直沒能得到證實。而在今年5月杜特爾特的就職演說中,他曾經表示:“你們知道,我的祖父是一名中國人。我的父親是一位宿務人。以前我被問及我父親時,(我回答稱)他是宿務人。我為什麽這麽說?就像我說過的,我們追溯家族譜系到父親為止。”
事實上,杜特爾特並不是第一位強調具有中國血統的菲律賓總統,他的前任阿基諾就在2011年訪問過福建省漳州市,阿基諾母親的曾祖父就是從這里移居菲律賓的。
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張明亮此前接受媒體采訪表示,試圖建立一種同宗關系在選舉中是非常常見的策略,目的是吸引選民。這種關聯並不可信。
政治家族出身
1945年3月28日,杜特爾特出生在雷伊特南部一個很有政治淵源的家庭。1951年,杜特爾特全家移居達沃市,他的父親維森特·杜特爾特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成為達沃的省長,母親索萊達·羅阿則是一位教師及公民領導者。杜特爾特家與宿務省的一些很有權勢的家族也有關聯,因為老杜特爾特曾在那里擔任過省長。
杜特爾特在聖貝達學院獲得法學士,1968年從菲律賓大學獲得政治學學位。在攻讀法律學位時,他加入了一個由法律系學生和執業者創立的兄弟會,在此期間,他一直扮演著積極的活動者的角色,並對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堅定不移。他曾經因為一個同學的種族主義言論而槍擊對方,在該同學搶救回來以後,他才被允許繼續完成學業,但是,在最終的畢業典禮上,他沒有被獲準參加。
1973年,杜特爾特通過法律執照考試。1977年,他在達沃市的檢察院擔任特別顧問,以此開啟了自己的法律職業生涯。很快,他僅僅用了6年就晉升為達沃市第二助理檢察官。1986年,他成為負責主要事務的副市長,並在1988年的市長選舉中勝出。
當時杜特爾特很有遠見,他從一開始就指任了一位副市長負責關照本地人和一些團體的利益,也因此獲得了選民的長期支持。
2016年當選總統後,杜特爾特將達沃市長的職位移交給了自己的女兒
鐵腕治毒贏支持
在接下來的3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杜特爾特一直擔任著達沃市的市長。他通過打擊菲律賓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而建立了自己的聲譽,犯罪、軍事武裝和腐敗問題在他領導達沃市期間顯著下降,達沃成為菲律賓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71歲的杜特爾特準備競選總統時,正是他擔任達沃市市長的第七個任期。事實上,杜特爾特自從2014年就已經被外界認為是一個潛在的總統競選者,但他的支持者還是花費了很長時間才說服他取代馬丁·迪諾成為民主黨候選人。起初,他在總統競爭者中只排名第四,但他強大的群眾號召力和獨有的幽默感很快讓他在大選前一個月的民調中名列榜首。
杜特爾特曾被《時代》雜誌稱為“懲罰者”,他因在達沃市打擊犯罪的鐵腕手段和非常規的方法而聞名,他也把這種努力帶到了菲律賓的所有土地上。他曾在電視演講中稱,如果自己的孩子也吸了毒,他也一定會懲罰他們。強人形象的他在7月的民調中獲得了歷史性的、高達91%的支持率。
選擇陣營為了啥?
幾乎沒有人料到杜特爾特會宣布與美國決裂。本月中旬,杜特爾特宣布,他要求終止菲律賓與美國軍隊的聯合演習這一幾十年來的舊傳統,但杜特爾特暗示和美國的防禦聯盟仍將存在,他的外交政策是要“再聯盟”。而就在這一周,菲律賓帶領300余名商人前往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
就在杜特爾特總統訪華前夕,他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對於窮國的慷慨大方是無可指責的。中國“值得現在享有的這種尊重……只有中國才能幫助我們。”而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趙鑒華也表示,兩國會最終創造一片和平與合作之海。
《經濟學人》發表文章分析稱,杜特爾特的首要任務是發展和增長,因為菲律賓有著根深蒂固的貧富分化,但發展需要資本支持。菲律賓已經為前任總統的行為付出代價,而杜特爾特正在開始從同中國修複關系中獲得好處。
杜特爾特想建設大量基礎設施,包括鐵路,中國向其提供廉價貸款;杜特爾特想要出口商品,而中國重新向菲律賓果農開放市場;杜特爾特想在他的禁毒戰爭中獲得幫助,中國商人為其建設了一所大型康複中心;杜特爾特希望菲律賓漁民能夠返回爭議海域的傳統漁場,而中國向菲律賓官員表示,該海域可供停留。
菲律賓人確實從這次選擇中獲得了實際利益。結束中國訪問後,杜特爾特將前往日本訪問,他在日本期間又會做出什麽表態,值得期待與觀察。
(實習記者高雅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