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國人民銀行於9月30日出臺《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被譽為史上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最強規定。
《通知》的20條規定都是“幹貨”,其中“老百姓手頭的銀行卡是否都要清理”,“轉賬是否受影響”,“ATM24小時到賬是否影響金融效率”這些問題受到的關註最多。
銀行方面,近日,記者從央行廣州分行獲悉,廣東省多家銀行目前正在著手系統改造需求和存量賬戶核查工作,以滿足《通知》要求。
ATM24小時到賬 “方便”與“安全”的兩難
《通知》規定,除向本人同行賬戶轉賬外,個人通過自助櫃員機(含其他具有存取款功能的自助設備,下同)轉賬的,發卡行在受理24小時後辦理資金轉賬。在發卡行受理後24小時內,個人可以向發卡行申請撤銷轉賬。
“我沒開通手機銀行,偶爾會在ATM上匯款,ATM24小時到賬,如果有急事確實是不太方便的。”廣州市民李先生對記者說,《通知》規定ATM24小時到賬,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百姓轉賬匯款的便捷性。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警方和部分學者有不同看法。
茂名市打擊電信詐騙大隊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對社會熱議的ATM24小時到賬,我們辦案部門認為很有必要。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近一半受害人是在不法分子的誘騙下,通過ATM向詐騙賬戶轉賬,在自助櫃員機具的英文界面中進行轉賬操作。受害人大多在完成轉賬後的較短時間內會意識到上當受騙,但資金已經轉出,並被不法分子立即轉移,造成了我們打擊難、追贓難,受害人挽回損失的機率很低。通知要求個人通過自助櫃員機轉賬的,個人在24小時內可以向發卡行申請撤銷轉賬,有助於公安機關將資金阻截在被詐騙分子轉移之前,最大限度保護受害者。建議人民銀行繼續采取措施保證《通知》不折不扣得到貫徹落實,相信《通知》將在我國境內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廣東財經大學創業教育學院院長劉湘雲則表示,國外銀行為客戶辦理日常收付主要是通過支票和匯款的方式來辦理,並沒有要求實時到賬,而該兩種方式均提供客戶辦理撤銷交易或拒付的選擇。
銀行加緊存量賬戶核查工作
《通知》主要對增量賬戶進行規範,即2016年12月1日起,個人在同一家銀行已經開立Ⅰ類戶的,不再新開Ⅰ類戶,只能開立Ⅱ、Ⅲ類戶;個人在2016年12月1日前已經開立的Ⅰ類戶不受此次規定影響,仍然保持正常使用。
不過《通知》要求,個人於2016年11月30日前在同一家銀行開立多個Ⅰ類戶的,銀行應當對同一存款人開戶數量較多的情況進行摸排清理,要求存款人作出說明,核實其開戶的合理性。對於無法核實開戶合理性的,銀行應當引導存款人撤銷或歸並賬戶,或者采取降低賬戶類別等措施。
因此,銀行的工作量大為增加。工行廣東省分行銀行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通知》涵蓋面廣,系統改造及人手核查工作量非常巨大,該行個人賬戶數量相當龐大,在短時間內完成核查的難度相當大。但該行仍將全力以赴,力爭存量賬戶的清理和確認不影響到客戶正常需求。
廣發銀行亦稱,目前已成立總行級別的業務流程優化項目組,提出系統改造需求以滿足《通知》要求。
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個人金融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農行農村地區的客戶多,尤其是老年人和學生客戶不少,個人ATM轉賬的占比還是較高的,農行將加強宣傳,讓個體工商戶、農戶等主要客戶群體對《通知》有充分的理解。同時,將按照農總行的統一部署,進行ATM系統改造,實現12月1日後ATM轉賬到不同名賬戶延時24小時入賬。
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則希望廣大存款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一些閑置不用或用得較少的賬戶銷戶,將一些主要用於網絡支付或小額高頻支付的賬戶降級為Ⅱ類或Ⅲ類戶。這樣既可以實現個人資金的集中管理,又可以通過Ⅱ、Ⅲ類戶來防範網絡支付風險,更好地保護自身的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