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 養老社區試水“時間銀行”

今年重陽節,58歲的李國菁從泰康保險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劉經綸手上接過了“優秀義工”的證書。在過去的一年中,李國菁參與泰康之家“時間銀行”項目,在燕園社區開設民族舞和老年瑜伽課程,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根據泰康之家養老社區“時間銀行”項目的規章,李國菁所有參與社區服務的時間將被平等計入時間銀行賬戶,並在需要時以同等的服務時間進行支取。

作為年輕的老人,李國菁認為時間銀行有助於實現養老服務代際之間的良性循環。“現在我趁年輕為別人服務,將來等我到了高齡就有別人來為我服務,可以實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

截至2015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了2.2億,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已突破4000萬。 隨著銀發時代的來臨,養老服務人員匱乏現象也日益突出,不僅專業護理人員缺乏,而且很多“空巢”老人缺乏日常照料的人手。

全國老齡辦9日公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有照護服務需求,尤其在農村,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從2000年的6.2%上升到了2015年的16.5%。從社區老齡服務需求看,近四成老年人需要上門看病服務,其次是上門做家務、康複護理、心理咨詢或聊天解悶等服務。

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員缺口,一些地方政府和養老機構發現,僅僅依靠護理學校或是社工機構的人員輸出顯然是不夠的,應該倡導老年人之間的互助,采取“時間儲蓄”的方式,讓年輕人、準老年人以及身體健康的老人利用閑暇時間為高齡老人提供必要服務。

所謂時間銀行,是指誌願者將參與公益服務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當自己遭遇困難時就可以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時間銀行的倡導者是美國人埃德加·卡恩。1980年,46歲的卡恩經歷了一次大面積心肌梗塞,這次經歷讓他對生活有了重新的理解,他開始倡導時間銀行。

“時間銀行”被引入中國後,主要是依托於社區,以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廣州、北京、山東、山西、河南等地的一些養老機構和社區已經開始試點時間銀行。

江蘇省還將發展“時間銀行”納入地方的立法進程。2015年7月,江蘇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聽取審議了《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草案)》,草案首次提出,今後提供養老服務的誌願者,本人或其直系親屬進入老齡後,可以根據其之前儲蓄的誌願服務時間,優先、優惠地享受到養老服務。江蘇省民政廳負責人表示,鼓勵、支持發展相關誌願服務組織,建立誌願服務時間儲蓄等激勵機制。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表示,“時間銀行”起源於義工和誌願者,在先行進入老齡化的發達國家,低齡老人做義工照顧高齡老人是條很好的經驗,時間銀行就是將義工付出的時間變成一種可以回報的權益,也可以提高義工服務的積極性。

從泰康之家養老社區的實踐來看,通過互惠互助的“時間銀行”項目,把冰冷的商業關系化成和睦的鄰里親情,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社區文化生活,還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來做義工。中國政法大學青年誌願者協會在過去的一年中在燕園完成了課程活動協助、圖書館整理、居民陪伴等多項任務,服務近600人次,時長達2500小時。這些大學生的義工時間同樣被記入時間銀行賬戶,待他們需要時可以提取同等時間的服務。

楊燕綏認為,時間銀行目前在國內還只是零星試驗的階段,但它代表了未來的趨勢。懂生活、會護理的“40、50、60後”進入社會養老服務業是產業結構轉型和人口年齡結構轉型必然發生的變化。讓50、60歲的人去照顧70、80歲的人,也是社會轉型的必然結果。

楊燕綏還表示,時間銀行發展壯大的關鍵是需要有權威的義工服務記錄,這必須通過有公信力的機構,來確保提供誌願服務的人們可以在未來需要服務時獲得應有的回報,這不僅要依賴於一個信息平臺,還需要政府立法制定規則,也需要社會每個人來共同維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