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靠山倒下 華邦乘機甩賠錢產線

2011-10-10  TCW




棋盤上,走上絕路、失掉大半江 山,竟反而重獲生機,越走越順……。

印象裡,這是小說《天龍八部》裡才有的情節,在真實商場上,卻是華邦的寫照,若不是兩年前的一場打擊,華邦電子,恐怕到現在還走不出DRAM(動態隨機存 取記憶體)產業困境。

過去華邦被視為DRAM概念股,從二○○○年到二○一○年十一年間,華邦有七年賠錢。

但從去年第四季開始,華邦電已成功把標準型DRAM的比例降到零,是第一家成功退出標準型DRAM市場的公司,轉型做提供電視、手機等使用的利基型記憶體 產品,而且從○九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二季,華邦已連續七季獲利。

今年標準型DRAM的價格下滑,華邦過去同行如茂德、華亞科等DRAM廠接連陷入危機,華邦卻已不受影響,今年上半年,華邦稅後淨利三億八千萬 元,EPS(每股稅後盈餘)○.一一元。「如果奇夢達(德國記憶體大廠)還在,我們應該還在做DRAM。」華邦董座焦佑鈞接受本刊專訪時說。

一場破產危機……助華邦撤出賺少賠多市場

原來,一場破產危機,就是華邦轉型的關鍵轉折。

其實,華邦早就想過轉型。「○二年,我們就已決定退出標準型DRAM市場了,」焦佑鈞說。華邦二○○○年賺一百億,二○○一年賠一百零六億,前一年賺的 錢,又全吐回去了。

華邦嘗試多角化經營,除了標準型記憶體外,還有邏輯IC等其他三個部門。

「退出標準型DRAM的決策,一點也不難做,」焦佑鈞說,「我要的是穩定獲利的生意,」看清DRAM景氣變動大,華邦並不像其他廠商一樣借錢擴產,但規模 小,景氣好時只能小賺,景氣差時,其他三個部門持續獲利,賺的錢卻不夠DRAM事業部賠。

焦佑鈞不是沒想過,完全撤離標準型記憶體的可能性。只是,第一,拿掉了占比高的標準型DRAM產品,工廠一大半產品就會不見,「怎麼填產能?」第二,如果 不繼續和合作夥伴奇夢達合作生產標準型DRAM,就得不到奇夢達技術授權,因為這技術,還可以用在其他特殊型記憶體上。

一個重要合作案……讓賺錢部門反拿不到資源

華邦是在○二年跟奇夢達開始合作的。後者開出的條件是,和華邦簽五年長約,用華邦產能換奇夢達先進製造技術,華邦等於不用花一塊錢,就能取得比自己現有先 進二代的技術,用拆帳方式分享獲利。但有很長時間,華邦卻反而變成幫奇夢達分擔風險,DRAM價格下滑時,華邦在標準型DRAM的事業,不但做白工,還要 跟著賠錢。

這場合作案,讓華邦資源完全錯置。直到○八年華邦總產能不到三萬片,虧錢的標準型DRAM用掉全部產能二分之一,最重要的十二吋廠也拿來生產標準型 DRAM。賺錢的邏輯、NOR Flash等事業部反而只分到有限資源。

華邦如其他DRAM廠般陷入泥淖,直到○九年除夕前。

一個關鍵性決定……不填補產能,買技術轉型

當天奇夢達宣布破產。「那天下午五點宣布的,」焦佑鈞還記得,留下的問題是,一半產能訂單蒸發。「這是十年來最大的surprise(意外),」焦佑鈞 說,面對金融海嘯,連分擔風險的夥伴都倒了,公司策略都得從頭再想過,焦佑鈞坦言,他考慮過工廠停產,以求脫困。

「那年初二,所有主管都在我們家過年,」焦佑鈞回憶,「是我最難忘的一個年,」夜以繼日的討論。外界原本預測,華邦要再找個技術母廠,才能填補原有的 DRAM產能空缺。

焦佑鈞卻決定,標下奇夢達四六奈米的技術,自己掌握記憶體製造技術,用在其他記憶體產品上,同時撤出標準型DRAM市場。

奇夢達的新技術雖然在標準型記憶體不是最新,用在特殊記憶體產業,卻仍比對手領先一到兩個世代,沒有標準型DRAM夥伴,原有的賺錢單位,才能自由運用最 先進的十二吋廠產能,比原來用的八吋廠更省成本,獲利跟著提高。

華邦資源重組後,終於變成利基型產品掛帥的企業。

焦佑鈞坦言,「有些事(指奇夢達破產),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九年,華邦創下十一年來第二大虧損,第二年卻賺進三十五億元。

「如再來一次,我十年前就會把各事業部切開,」焦佑鈞說。十年冤枉路,焦佑鈞繞了一大圈,卻在金融海嘯的大危機,等到重新出發的機會。

【延伸閱讀】華邦終於擺脫賠錢貨惡名!

2000年至2010年的11年間,有7年賠錢'09年創11年來第二大虧損,隔年卻賺進35億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1

台灣四大廠 有人縮減產線 有人賣廠籌錢 勝華敲警鐘 觸控面板的嚴冬來了(062-064)

2014-10-20  TWM
 
 

 

曾經,觸控面板是各家廠商爭搶的戰略物資,是台股炙手可熱的標的;如今,四大觸控面板廠紛紛面臨銀行抽銀根的窘境,甚至不得不賣廠籌錢。

台灣第二大觸控面板廠勝華的財務危機開了第一槍,它會是唯一的一家嗎?

撰文‧周品均

十月十三日,勝華聲請重整及保全處分的訊息震撼業界。不過是兩周前,勝華董事長黃顯雄才剛證實公司財務危機,並且提出關廠與賣廠的精實計畫;兩周後,黃顯雄再度現身重大訊息說明會,他整場不發一語,直到離場後才在媒體追問下說出:「會繼續帶領勝華團隊,戰到最後一刻。」勝華九月中旬爆發銀行團抽銀根的財務危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勝華已關閉台灣兩座廠房,並計畫出售三座中國廠房,就是為了填補短期債務高達二八八億元的資金大洞。然而,這次的資金危機卻越演越烈,勝華面臨成立二十四年來的存亡關頭,不得不選擇聲請重整,業內人士感慨:「觸控面板的倒閉寒冬要來了?」業內人士會如此感慨不是沒有原因,當智慧型手機不斷推出,觸控面板的需求理當成長,然而供應商卻陷入虧損。誰能想到,四年前台灣觸控面板龍頭廠宸鴻風光上市,當時產業一片欣欣向榮,四年後卻陷入債台高築、賣廠換現金的窘境。更可怕的是,如果查看四大觸控面板廠的現金水位,居然連債務規模的一半都不到,不禁讓人捏把冷汗,一個「慘業」已然成形。

以宸鴻、勝華、洋華、介面的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現金水位總計約三三一億元,短期債務與一年到期長債的加總卻高達八一六億元。再以財務分析中判斷短期償債能力基準的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來看,若比率小於一,意味著無法全數償還流動負債,目前宸鴻、勝華、洋華、介面四家的流動比率分別為○.八一、○.六一、二.四與○.八,只有洋華的償債能力在水準之上,其他三家觸控面板廠的短期償債能力都有疑慮。

「慘」業第一槍:勝華

陸銀雨天收傘 只好聲請重整「勝華的財務危機說明,觸控面板業寒冬許久後,已有人快凍死了。」一名長期觀察觸控面板產業的外資分析師不諱言。

距離勝華董事長黃顯雄九月三十日親上火線說明不過兩周,當時黃顯雄證實公司將進行精實營運方案,並加速資產活化。一名在面板業多年的業內人士透露,出面救火、收購勝華蘇州廠房的買家不是別人,正是中國最大競爭對手—歐菲光,「歐菲光不為別的,就是看上勝華手上的小米訂單,買下勝華的廠,還能接收它的訂單。」針對這個說法,勝華財務處長黃忠傑不願證實傳言,但表示有和中國相關合作夥伴接洽,只是還在商談階段。

業內人士分析,正是這個賣廠決定,才讓台灣銀行團同意展延勝華一筆六十億元新台幣的聯貸案還款時間。但即使如此,勝華仍沒有因此順利度過財務危機,兩周後,黃顯雄再度出席重大訊息說明會,他臉上落寞的表情說明一切—勝華碰上成立以來最嚴峻的寒冬。這次,是中國銀行的追債壓力。

從勝華公布的半年報來看,勝華短期債務規模達一九○.五四億元,一年到期的長債也有九十八.四億元,「其中在中國的負債是短債一五○億元與一年到期償債五十億元,共兩百億元。」黃忠傑說。

但根據勝華第二季財報顯示,勝華帳上現金僅有五十四億元,是債務的五分之一。黃忠傑解釋,為避免台灣、中國債權人交叉違約,強制處分勝華資產,擬向法院聲請重整及保全處分,以確保公司營運。

業內人士分析,勝華的動作說明中國銀行在危難時刻抽銀根,不願意展延勝華還款期限的態度;勝華為了不讓中國的銀行強行對勝華行使債權,只能選擇聲請重整與保全處分。

「慘」業隱憂:介面

良率遲未提升 三年沒賺錢雖然暫時還不會下市,但勝華必須在九十天的時間內達成大幅降低負債,讓公司營運更有效率的目標。

面對資金捉襟見肘問題的不只勝華,還有介面。一名不願具名的外資分析師就直言,「連第二大廠勝華都撐不下去,產能與技術能力排在勝華之後的洋華、介面,未來的營運狀況都不會太樂觀。」從財務狀況來看,業界點名介面壓力最大。業內人士透露,介面的金屬網格(metal mesh)良率不到三成,遲遲無法改善生產良率,加上競價壓力,拖累獲利表現,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三年來,介面從未賺過錢,一二年營業毛利甚至是負值,近三年稅後虧損分別為一.四九億元、九.八三億元與三.八八億元。

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介面帳上現金雖有十六.九二億元,但短期債務與一年到期的長債卻有三十五.九一億元,短期債務是帳上現金的兩倍,業內人士直言,「若介面無法提升獲利,一旦銀行抽銀根,就有可能步入勝華後塵。」對此,介面總經理許暉東強調,公司目前沒有短期還債的壓力,第三季營運表現正面,且銀行提供的借款額度也尚未用完。

至於洋華,也好不到哪去。外資分析師指出,洋華的營運同樣令人擔憂,因為洋華發展觸控面板新技術腳步緩慢,營收規模更是連年縮減,能否撐過觸控面板業寒冬還很難說。洋華一三年營收規模衰退至不到百億元,去年稅後虧損幅度卻擴大至十六億元。

拚不過中國對手殺價戰

台廠普遍產能過剩

慘的是,各大面板廠相繼擴增觸控面板產能,中國強敵歐菲光又挾著政府補貼進行殺價戰,造成台灣觸控面板廠普遍出現產能過剩問題,逼得他們只能縮減產線來度寒冬。洋華連續兩年繳出虧損,今年營運仍不見起色,上半年稅後虧損四.二九億元,一到九月的營收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四○%,不得不在九月做出大幅縮減越南產線的決定。

至於觸控龍頭廠宸鴻,上半年財報顯示,帳上現金與約當現金仍有二四二億元,但短期負債加一年到期長債卻達四九一.四九億元,流動比率僅○.八一,短期償債能力同樣倍受質疑。

對此,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解釋,公司的財務操作保守,短期銀行借款中很多是屬於自償性貸款,只要應收帳款進來即可償還。而銀行團不但沒有緊縮銀根動作,近期還增加額度,從第二季的資料來看,宸鴻的銀行借款餘額還有五六九億元。劉詩亮強調,「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完全不需要擔心。」外資分析師認為,勝華財務困境為產業整併開了第一槍,這對宸鴻來說或許不是壞消息,因為產業有整併,才會有助觸控面板平均產品售價趨於穩定,宸鴻甚至還有機會拿到從勝華流出的訂單。

「有人撐不住、退出市場,以及殺價競爭的現象趨緩,顯示觸控面板業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但什麼時候能迎來春天,現在還看不到。」一名產業分析師說。觸控面板廠要度過寒冬,不只是對各廠技術與接單能力的考驗,財務是否夠健全、有無足夠的資金與儲糧也是關鍵。

然而,在中國觸控面板廠直接拿台廠開的價往下砍,只要價格殺戮戰還沒停止,台灣觸控面板廠恐怕很難見到春天。

四大觸控面板廠 三家短期償債能力堪憂四大廠上半年短債超過800億元,但帳上現金僅約331億元,三家流動比率小於1(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在2以上),短期償還流動債務能力有疑慮。

公司 流動比率 短債加一年

到期長債 帳上現金

與約當現金

勝 華 0.61 288.94億元 54.43億元宸 鴻 0.81 491.49億元 242.49億元介 面 0.80 35.91億元 16.92億元洋 華 2.40 0.25億元 17.62億元

資料來源:各公司半年報

整理: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61

阿里雲開放ET工業大腦:未來三年要連接100萬個產線和設備

在累積20多個成功案例後,阿里雲宣布將ET工業大腦平臺對外開放。

8月1日,阿里雲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工業大腦的目標是把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嫁接到生產線,幫助生產企業實現生產流、數據流與控制流的協同,提升產線效率,以自主可控的路徑實現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

據悉,ET工業大腦開放平臺將開放三大行業知識圖譜、19個業務模型、7個行業數據模型以及20多個行業算法模型,同時,生態夥伴可以在該平臺上進行編程,將行業知識、大數據能力、AI算法便捷地融合到一起,為工廠量身定制智能應用。

以石化行業為例,今年3月,阿里雲與恒逸石化開始進行工業數字化合作,使得石化生產煤炭消耗量下降3%。

對於企業來說,在ET工業大腦開放平臺上,只需兩步就可以打造智能工廠,即先通過數據工廠實現快捷上雲,再基於AI創作間訓練出工廠的專屬智能。

阿里雲ET工業大腦產品總監陳鵬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ET工業大腦可以快速訓練出企業專屬的工業智能,即利用來自數據工廠的數據,根據業務經驗,得出企業專屬的工業智能應用。

“目前,ET工業大腦團隊擁有不足25個人。”閔萬里告訴記者,ET工業大腦平臺的目標是三年要連接100萬個產線和設備。

看重工業互聯網領域的不止阿里雲。

作為阿里雲的競爭對手,騰訊雲很早就布局工業互聯網領域。基於騰訊多年在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優勢,此前,騰訊雲已與三一重工(600031.SH)、富士康等多家工業制造領域企業達成合作,為企業提供從生產制造到客戶關系管理的一整套數字化應用,進而提升企業運營效率。

相比傳統制造企業,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對工業制造業的部署,其背後的主線是發揮在互聯網、雲計算方面的優勢。區分於消費雲,工業雲數據的處理量和複雜性是消費雲的數倍,準確性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但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本身擅長的是互聯網技術,但雲平臺的搭建還需要專業、全面的工業知識做支撐,能夠深刻理解工業制造業的痛點和邏輯,這些並不是阿里和騰訊所擅長的。

記者了解到,工業數字化轉型有三層——產線數據的采集、基於數據的全局決策、分析結果與控制指令的實時下達,ET工業大腦只做其中的三分之一,即基於數據的全局決策,其他環節都與生態夥伴合作。

阿里雲稱,未來3年,阿里雲將面向工業領域招募上千家生態合作夥伴,以實現智能制造成功案例的規模化複制,加速推動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8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