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朱光耀:​​​​​​​人民加入SDR 不意味著中國金融改革到此止步

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SDR貨幣籃子。當地時間10月7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兼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朱光耀在華盛頓表示,人民幣加入SDR不意味著中國金融改革到此止步。

朱光耀接受第一財經等中國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作為今年G20杭州峰會的主席國,中國用自身經濟結構性改革的傑出進展,展示了中國對中國人民和世界極端負責任的態度,確保了G20杭州峰會的成功。

朱光耀在IMF和世界銀行年會期間通過與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David Lipton)就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入政策溝通了解到,IMF高度評價中國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改革取得的成果。

朱光耀介紹,根據IMF的測算,中國結構性改革占G20所有成員國經濟結構性改革成果的50%以上,換言之,中國一國的經濟結構性改革成果就超過了G20其他19個成員國的總和。

朱光耀表示,“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繼續強化金融治理,強化金融體制的改革,按照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全球金融治理觀四方面,來推進與全球各國的合作,做出中國對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的貢獻。”

對於外界關註的全球產能過剩和中國“去產能”,朱光耀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去產能是一項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合作。在產能過剩問題上,世界要采取行動。“要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空談,多一些行動”。

朱光耀指出,過剩產能問題產生原因是全球需求的低迷和全球經濟增長的乏力,致使原已存在的經濟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所以去產能是結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對中國和其他國家同樣如此。

朱光耀介紹,在這個大前提下,中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采取行動的。中國設立了100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結構調整資金,支持鋼鐵煤炭行業的去產能,支持失業工人的再培訓。

在被問及當前反全球化浪潮和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貿易和經濟的影響時,朱光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貿易保護主義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這種采取以鄰為壑、損人利己的政策對自己最後也沒有好處。我們在強調包容性發展的過程中,要特別強調讓廣大民眾分享增長的收益。在這方面中國的五大發展理念在G20共識中得到充分體現,體現了中國智慧的貢獻和中國對G20進程的推動。

談到美聯儲年內加息可能對中國經濟和全球資本流動的影響,朱光耀表示,從美聯儲主席耶倫與市場的溝通以及市場預期來看,美聯儲離下次加息越來越近,可能在今年12月份再次加息0.25個百分點,這將導致流入新興市場的國際資本數量減少,但新興市場整體資本流動趨勢不會出現根本性轉變。

以下是問答內容:

杭州峰會取得里程碑式成果

問題:中國在G20杭州峰會上特別強調包容性增長和發展。中國在引領全球包容性增長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上扮演怎樣角色?

朱光耀:這次G20杭州峰會在習近平主席和各國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成果,其中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是,G20確定了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性增長的目標,這是G20歷史上首次,它是對G20匹茲堡峰會提出的“強勁、平衡、可持續”目標的重要完善。

在匹茲堡這個目標提出後,G20各國做出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進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方面問題突出,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們深刻反思的話,就是經濟成果沒有被廣大民眾共享的問題。所以這次G20杭州峰會特別強調包容性增長,包容性既體現在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要考慮到發展中國家利益,要實現包容性的聯動發展,同時也要考慮到在各個國家,特別是在 G20成員國內要有包容性的發展。

總原則就是讓廣大民眾分享發展成果,這樣民眾才能對發展和改革有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支持經濟的增長和改革。所以大家一致認為,G20杭州峰會達成的共識——促進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性增長,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成果,是中國對G20進程的重大貢獻,體現了中國的智慧,也反映了世界各國特別是G20國家要尋求全球經濟增長新的驅動力的客觀要求。

這種包容性增長,在G20會議之後,在國際上各項重要會議上都得到特別強調,今年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就特別強調包容性增長。而發展中國家經濟出現新的起色,就特別體現了包容性聯動發展的極端重要性。

IMF剛剛發表的報告,上調了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2016年的經濟增長率到4.2%,這樣就抵消了發達國家經濟下行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就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做出的貢獻,這就是為什麽IMF總裁拉加德明確地強調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我們相信,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結構改革的逐步深化,其將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對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做出更大貢獻。

IMF高度評價中國改革

問題:您如何解讀IMF在年會期間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和《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兩份報告對中國經濟的評估?

朱光耀:今年以來,IMF已經兩次上調了中國經濟增長率,在7月把中國經濟的增長率上調為6.6%,最新報告維持了6.6%的增長預期。

IMF高度評價中國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改革取得的成果。

昨天我和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先生進行了深入的政策溝通,利普頓先生反複強調,根據IMF的測算,中國結構性改革占G20所有成員國經濟結構性改革成果的50%以上,換言之,中國一個國家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成果超過了G20另外19個國家經濟結構性改革成果的總和。正是中國經濟結構改革取得的巨大的進展,使得中國在G20 杭州峰會上起了特殊的作用,中國是今年G20杭州峰會的主席國,中國更是用自身經濟結構性改革的傑出進展,展示了中國對中國人民福祉的極端負責任的態度,和對世界極端負責任的態度,確保了杭州G20峰會的成功。

IMF的報告也特別強調了中國的經濟結構性改革對中國經濟的平衡發展、在共享發展成果方面所取得的重要進展。IMF報告預測,未來五年中國人均收入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縮小7個百分點,與中國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完全消除貧困的目標完全一致,IMF對中國的成就高度評價。

IMF也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還存在的挑戰和面臨的風險,關鍵就是債務問題,突出表現在企業債務增長速度比較快。現在與此相一致的就是信貸增長過快,所以IMF也建議中國重視債務問題,IMF完全支持中國采取綜合應對措施,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而且IMF也充分肯定中國把這些措施作為一項完整的系統工程推進所采取的正確的應對措施和在進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中國去產能也是解決杠桿率過高的過程,IMF贊成用市場和法治的手段進行去產能去杠桿的進程。

IMF在報告中向中國提出了去除債務杠桿方面的建議,同時IMF在報告中也向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提出了建議,第一條就是及時識別債務風險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包括必要的破產措施,這和去產能是密切關聯的。第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要強化宏觀審慎監管,這方面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是很多的。第三,要保持進入國際金融市場暢通的渠道,這個中國是毫無問題的,這也是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達國家一個總體的建議。我認為這三條確實有可參考的地方,特別是第二條宏觀審慎監管和第一條債務風險的及時識別和及時應對方面。我們要多和IMF以及世界銀行這些國際金融機構保持政策溝通,在我們推進經濟結構改革的進程中,把國際上好的經驗加以采用。同時,中國的成功經驗也豐富了一些國際金融組織政策應對的內容。這方面利普頓先生也反複強調,感謝中國改革的實踐對全球金融治理的貢獻。

人民加入 SDR 不意味著中國金融改革到此止步

第一財經:很多財長和央行行長都對當前反全球化浪潮表示了擔憂,您覺得這股反全球化浪潮是否會影響到中國的貿易和經濟增長呢?

朱光耀:這回到了為什麽我們特別強調包容性增長的重要性上,即要使廣大民眾能夠分享增長帶來的好處。貿易保護主義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這種采取以鄰為壑、損人利己的政策對自己最後也沒有好處。我們在強調包容性發展的過程中,要特別強調讓廣大民眾分享增長的收益。在這方面中國的五大發展理念在G20共識中得到充分體現,體現了中國智慧的貢獻和中國對G20進程的推動。

問題:人民幣加入SDR籃子對G20峰會提出的要重新改革國際金融架構有何意義?在人民幣入籃後,金融市場擔心中國放任人民幣貶值,中國金融改革失去動力,您如何回應這些擔憂?

朱光耀:首先,G20取得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的成果,就是G20強調要把G20平臺從危機應對平臺向全球經濟治理平臺實現根本性轉變。習近平主席在杭州峰會上,首次提出了中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習近平主席強調,一個公平、開放、合作、共享的體制是我們確實應該努力的方向。

公平是基礎,開放是導向,合作是動力,共享是目標,所以習近平主席強調一個公平、開放、合作、共享的國際金融體系的極端重要性,我們要按照習近平主席的要求,和G20各成員一起構築一種開放、透明的國際金融治理格局,要建設一個開放的、透明的貿易格局,建立一個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一個包容、共享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這是一個整體的中國政策建議。

在G20杭州峰會公報中,大家一致支持加強SDR的應用,歡迎人民幣加入SDR籃子。人民幣10月1日已經正式和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一起成為 SDR 籃子的構成貨幣。這是非常重要的進展和成果。

但是,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繼續強化金融治理,強化金融體制的改革,按照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全球金融治理觀四方面,來推進與全球各國的合作,做出中國對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的貢獻。

美聯儲加息逼近

問題:美聯儲預期年內加息對中國的經濟和全球資本流動將有哪些影響?

朱光耀:在這次IMF和世界銀行年會期間,對美聯儲加息議題的討論熱度確實在增加;同時,IMF也調整了它此前反對美聯儲盡早加息的政策立場,總之IMF現在判斷,美聯儲加息步驟已經越來越近了。繼去年12月美聯儲首次加息後,有可能今年12月再次加息,這是市場的判斷,IMF的政策調整印證了市場的判斷。

同時,美聯儲主席耶倫女士也在公開的市場溝通中表明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就業率,二是通脹率。現在對就業方面的分析更加具體化,就業方面既包括名義就業率,也包括勞動市場的參與率,還包括實際工資的增長狀況,所以目標衡量越來越具體化,讓市場判斷美國經濟狀況正在繼續改善。在通脹率方面,核心通脹率(去除能源和食品價格的通脹率)已經達到了1.6%,也在向2%的目標靠近。所以,無論是IMF 的公開政策表態,還是耶倫在市場溝通中介紹的情況,抑或市場廣大的預期,看來美聯儲下一次加息在12月份,各方反應越來越集中。

比較明顯的是盡管我們還不能確定美聯儲最終何時加息,但美聯儲的表態很清楚,加息程度非常清楚,0.25個百分點,25bp的水平。

關於美國加息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流動的影響,昨天我與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交流時,他明確表明,美聯儲加息會對資本向發展中國家的流動產生影響,影響指的是資本向發展中國家的流入數量有所減少,但不會出現根本性的改變。我也同意利普頓的看法。

房地產政策在產生積極效果

問題:房地產現在的火熱是需求推動,還是有投機泡沫的成分?如何看待現在的房市,是否擔心房市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朱光耀: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實體經濟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反複強調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要創造各種條件,促進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包括減稅、信貸資金的支持、營商環境的改善,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好制度條件。應該說在全球經濟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實體經濟是經濟之本,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提高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可以高興地說,中國的實體經濟,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在明顯改善。8月份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連續幾個月環比正增長,同比負增長越來越小。我們有信心在近期實現PPI的正增長,這對實體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至關重要。這是我們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取得的非常好的效果。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努力,按照中央確定的“去庫存、去杠桿、去產能、降成本、補短板”的政策目標來推進我們的綜合改革。

房地產確實有一些作為投資目標所進行的交易,在這個方面,政策“因城施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是及時和適當的,而且在產生積極的效果,關鍵還是要以實體經濟以本,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財經:對於去產能,中國想要達到一個務實的目標是什麽,中國的去產能將對全球經濟增長做出哪些貢獻?

朱光耀:過剩產能問題產生原因是全球需求的低迷,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乏力,這種全球經濟低迷和增長的乏力使得原本已經存在的經濟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所以去產能是結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對中國和其他國家同樣如此。去產能是一項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合作。

在這個大前提下,中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采取行動的。我們設立了100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結構調整資金,支持鋼鐵煤炭行業的去產能,支持失業工人的再培訓。我們的行動對中國經濟和中國人民福祉的負責任,也是對世界的負責任。世界也要采取行動,所以我多次講,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要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空談,多一些行動,這是至關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