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府迄今為止投資規模最大的政策性基金珠西基金正式落地。
9月29日,第一財經記者從廣東省地方投融資平臺廣東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粵財控股”)了解到,粵財控股已經分別與廣東的四個地市珠海、佛山、江門及順德完成了四只區域子基金的簽約,並與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完成了珠西基金首批投資項目代表——廣新海工項目的簽約。
據了解,珠西基金采取“1+3”運作模式,即1只母基金+3子基金,而此次落地的正是3只子基金之一。
近年來,大批地方政府性投資基金相繼成立,其采取單獨出資或與社會資本共同出資的方式,以市場化運作,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相關產業發展,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粵財控股一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下一步將以點帶面推動珠西基金在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和韶關市全面覆蓋,並依托地方政府資源和各合作機構的網絡資源,繼續挖掘優質項目。
撬動10倍杠桿
據了解,珠西基金總規模達500億元,粵財控股旗下的廣東粵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粵財基金”)為基金管理方。該基金采用“1+3”的母子基金架構,母基金由粵財控股與粵財基金共同發起設立,規模51億元,珠西母基金將再組建與政府合作的區域子基金、與金融資本合作的金融合作子基金,及與創投機構合作的創投子基金。
此次簽約的項目隸屬於金融合作子基金,粵財控股一位內部人士介紹,通過這種層層放大的模式,珠西基金以“政府、資本、市場”為紐帶,打造起一個省、地市、市場三方聯動的投資生態圈,最大程度地撬動了社會資本,將力爭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實現10倍以上的杠桿撬動。
“通過這種模式,既實現了各方的互利共贏,也做到了風險共擔,讓資金能真正進入實體經濟。”他說。
粵財控股人士同時表示,下一步將以點帶面推動珠西基金在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和韶關市全面覆蓋,並依托地方政府資源和各合作機構的網絡資源,繼續挖掘優質項目。
“我們目前已對接或盡調了廣新海工、廣青科技、明陽風電、和佳醫療、南風股份、風華高科、廣東鴻圖、王氏航空、華隧公司等15個項目,同時還在洽談與多家公司設立產業基金或並購基金。”他說。
上述粵財控股人士介紹稱,未來,珠西基金將遵循“儲備一批、盡調一批、談判一批、落地一批”的原則分批推進項目投資落地,加快與落戶企業商定融資方案,爭取年內進行投資。
讓了解的人找項目
事實上,近年來,一大批政府引導基金的設立,不僅提升了政府資金使用效率,還引導撬動了大量社會資本投資創新領域,不過,政府引導基金也存在運營管理僵化、長期無法形成有效投資、資金閑置浪費甚至虧損等問題。
對此,上述粵財控股人士表示:“500億的大基金只靠一家機構是難以保證投放的。現在珠西基金通過這種模式讓最了解產業情況的人找項目,最了解金融市場的機構進行投資,輔以省、市、區三級政府部門的政策資源,將政策性與市場性進行了充分結合。”
以“江門市先進制造產業發展基金”為例,該基金既是珠西基金成立的首只區域子基金,又是江門市政府投資設立的先進制造產業的母基金,由珠西母基金、江門市財政共同出資組建,通過設立子基金實現了40億元的總規模。
該基金采取雙GP管理模式,由江門市融盛投資有限公司和粵財基金共同運營,圍繞江門市重點產業布局,以配合政府招商引資和做大做強當地骨幹企業為主線,集中投資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制造、船舶和特種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裝備、清潔能源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節能環保裝備、衛星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領域。
為體現政府投資基金的政策性扶持作用,江門基金還明確了讓利機制,將歸屬江門市出資部分的收益全部讓利,歸屬珠西母基金的收益讓渡50%。江門基金模式的率先突破促進了佛山、珠海及順德三地區域基金的加快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