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近一年時間,人民幣清算行終於落地美國。
9月21日,央行發布公告稱,授權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擔任美國人民幣業務清算行。至此,中國銀行已在中國港、澳、臺,德國、法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匈牙利、南非、贊比亞、美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擔任人民幣清算行。
人民幣清算行落戶美國,被業界認為是完成了清算行全球版圖的重要布局。據第一財經數據整理,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一項基礎設施,清算行近兩年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布局加速。
自2003年中行擔任香港人民幣清算行起步,2014年、2015年成為人民幣清算行設立的“爆發期”,2014年和2015年均分別在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人民幣清算行。從布局路線圖來看,人民幣清算行最先在亞太布局,然後挺近歐洲、美洲。
(境外人民幣清算行一覽)
在人民幣清算行加速布局的過程中,五大行均參與到角逐當中,截至目前,人民幣清算行已遍及全球21個主要國家和地區。
落地美國
2016年6月,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就進一步發展在美人民幣交易與清算能力達成一系列共識,包括在美指定人民幣清算行、給予美國RQFII額度、加強中美人民幣合作等建議。
在共識中,中國給予美國2500億元的RQFII額度,將給美國市場帶來更多的人民幣流動。同時,隨著人民銀行批準中行紐約分行擔任美國人民幣清算行,人民幣清算機制實現在美落地。
有分析人士表示,清算行對推動美國人民幣市場發展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中美之間相差12個小時,在美設立人民幣清算行,有利於提升美國本地人民幣資金支付效率。二是有利於降低美國機構交易成本,包括匯兌、融資等成本。三是清算行將大力開展市場培育,使當地工商企業和個人客戶了解人民幣、使用人民幣,逐步提高美國當地人民幣的活躍程度。
據中行相關人士透露,中行希望利用清算行這個角色,與當地同業展開合作,加快金融創新步伐,推動紐約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之一。
隨著人民幣清算行的加速布局,人民幣國際化也在加快推進。2015年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2016年8月31日世界銀行發行首只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SDR債券等一系列人民幣國際化腳步正在加快。
根據SWIFT數據統計,2016年6月,超過1800家機構處理全球人民幣支付。7月,人民幣重新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占全球支付總額的1.90%。
市場潛力
全球金融中心設立人民幣清算行也是大行的必爭之地,美國人民幣清算行的競爭過程亦十分激烈,人民幣在美國使用的市場潛力是各行競爭的主要動力。銀行主要看重中美兩地的時差,時差的作用會使當地人民幣支付需求潛力爆發。
從美國市場對人民幣需求來看,數據顯示,2015年中美貿易額超過5500億美元,美國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四大目的地,中美互為最為重要的貿易合作夥伴。
據SWIFT統計,今年上半年,美國市場人民幣支付清算金額接近10萬億元,在全球離岸市場排名第五,位列中國香港、倫敦、新加坡、中國臺灣之後。
此外,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資管理財規模超過66萬億美元,也是除中國香港之外中概股的第一上市地,全球約22%的中概股在美國上市。今年給予美國2500億元RQFII額度也僅次於香港,這些都讓市場對美國的人民幣發展有所期待。
“目前,中美貿易投資往來廣泛使用美元進行計價交易,如果其中一部分通過人民幣支付,將降低投資者、貿易商的交易成本和匯率風險,提高人民幣在美國的發展潛力,可以預見,美國廣闊的市場空間將為人民幣國際化註入更大活力。”上述中行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行方面表示,中行紐約分行獲準成為人民幣清算行,將進一步提升人民幣清算能力,實現五大洲清算網絡的全覆蓋,提供7×24小時清算服務,而其中紐約是整個支付鏈條中非常重要的節點。
2016年上半年,中銀集團共辦理跨境人民幣清算量150萬億元人民幣。中行紐約分行資產規模超過500億美元,國際結算量約占中美貨物貿易額的四分之一,美元清算量排名第十,70%的客戶是美國本土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