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近日一篇報道寫了特朗普如何靠稅收減免政策為自己的多處物業少交稅,而對於這份報道,特朗普在推特上回應“我的律師們準備以不實報道起訴《紐約時報》,我(暫時)制止了他們”。
該文章寫道,特朗普說他的發家之路始於紐約市曼哈頓第42大街上一家破敗的鐵路集團酒店,1975年他買下了這家酒店,1980年對其進行了徹底的重建。改造後的酒店有三十層,還有耀眼的玻璃外墻。這就是紐約君悅酒店(Grand Hyatt Hotel),也是“地產之王”特朗普的第一桶金。1987年,特朗普在自己的暢銷書《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里寫道:“從開張的第一天起住客就絡繹不絕。現在每年毛利潤超過3000萬美元。”
這麽多年里,特朗普接受過許多次訪問,但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幾乎沒有說起。當年他買進這家破舊的酒店不僅獲準重建,還獲得了紐約市政府破天荒給予的40年稅收減免優惠,即從1980年持續到2020年,時至今日還有4年有效期。1980年的工程總耗資1.2億美元,但36年里特朗普從紐約市獲得的稅收減免已經達到了3.6億美元。特朗普是怎麽做到這些的?
1978特朗普(最左)與紐約市長、紐約州州長
特朗普在紐約的商業運作由此可見一斑:一開始借著父親的人脈,再逐漸搭建起自己在政界的社交網,通過稅收減免、政策鼓勵等多種形式獲得來自政府和納稅人的補助,用這種方式,他在曼哈頓的15幢大樓資產都從中受益。
紐約的稅收、住宅、財政等各種記錄顯示,從1980年到現在,特朗普在紐約的各種地產已經享受了至少8.85億美元的稅收優惠,高檔公寓、酒店和辦公樓都囊括其中。
特朗普在競選活動中曾公開表示:“商人總是希望稅交得越少越好。”從上述發跡史來看,特朗普的確可以算是減稅有道。目前特朗普尚未公開他的納稅申報單,所以他個人和他的企業究竟納稅多少,外界不得而知。本月,他的競選經理凱利安·康威(Kellyanne Conway)還說:“我不能理解為什麽那麽多美國人那麽關心特朗普的納稅單”。所以,多數情況下外界只能從其他信息里管中窺豹,但也因此了解了特朗普在減稅這件事情上多麽努力。
特朗普非常善於利用法律武器,他曾為獲得稅收減免而兩次起訴紐約政府,最終,他為自己在第五大道的特朗普大廈(Trump Tower)和第一大道的特朗普國際大廈(Trump International Tower)爭取到了可觀的稅收優惠。
此外,特朗普也沒有放過任何補貼。在“9·11”恐怖襲擊之後,特朗普為世貿大樓附近的一處地產申請了15萬美元的財政補助,但該補助的初衷在於幫助該地區的小型企業恢複經營。
現任紐約市分管房產與經濟發展的副市長艾麗莎·格蘭(Alicia Glen)稱:“在追求稅收減免和補貼這件事上,特朗普比其他任何開發商都積極。”
特朗普曾在一次電話采訪中說:“沒有稅收補助,有時候就意味著造不起樓。不僅僅是紐約,我在其他地方也接受過政策優惠、”
商人趨利,無可厚非。特朗普從商時盡顯商人本色,但同時他也是總統一職的競爭者,不知他將如何平衡這雙重角色。
就在上月,與共和黨內部商議之後,特朗普公開了他的經濟政策,減稅是其核心內容。其中包括把目前個人所得稅的七檔稅率改為三檔,分別為12%、25%和33%。他此前曾提議將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降到25%,引起巨大非議。該方案把起征點從0提高到了7.5萬美元(家庭年收入),但把最高稅率從39.6%下降到了33%,受惠群體主要是年收入41萬美元以上的家庭。
特朗普還有意廢除遺產稅,但是認為會維持對資本利得征稅,目前法律規定低於1000萬美元的部分不征稅,小型企業和家庭農場也無需繳稅。但是法律也規定,不能為了降低遺產稅,把股票、房產這些可增值資產捐獻給繼承人或其親戚的私人基金會。
他也建議企業稅從35%降到15%,並廢除最低替代稅(corporate alternative minimum tax)。令企業的壓力得以大幅減輕,高收入人群也可以通過種種稅收減免優惠免除全部收入稅。企業的海外收入也只需要一次性繳納10%的稅。
由此可見,曾經大量受惠於稅收減免政策的商人特朗普一旦當選,勢必會進一步推行稅收減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