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9月11日報道,《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近日正式印發。綱要從規劃背景、總體要求、大力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繪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推 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綱領性文件。
對此,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對相關問題給予了解答。
該負責人表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河湖、濕地生態功能基本恢複,水 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到7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43%,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長江黃金水道瓶頸制約有效疏暢、功能顯著提升,基 本建成銜接高效、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創新驅動取得重大進展,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以上,戰略性 新興產業 形成規模,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級的企業和產業集群,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形成陸海統籌、雙向開放,與“ 一帶一路 ”建設深度融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發展的統籌度和整體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基本建立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城鎮化率達到 6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協調統一、運行高效的長江流域管理體制全面建 立,統一開放的現代市場體系基本建立。
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引領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帶。
到2030年,水環境和 水生態 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功能顯著增強,水脈暢通、功能完備的長江全流域黃金水道全面建成,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建立,上中下遊一體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 生態環境更加美好、經濟發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示範引領和戰略支撐作用。
負責人介紹,綱要明確,將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為主體,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三大增長極。
長江經濟帶示意圖,將覆蓋11省市。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生態地位重要、綜合實力較強、發展潛力巨大。
負責人還表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於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真正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有利 於挖掘中上遊廣闊腹地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促進經濟增長空間從沿海向沿江內陸拓展,形成上中下遊優勢互補、協作互動格局,縮小東中西部發展差距;有利於打 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推動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統一融合,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有利於優化沿江產業結構和城鎮化布局,建設陸海雙 向對外開放新走廊,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 深遠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