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泰證券遭立案調查 做市交易淪為“雞肋”

正緊張備戰A股的中泰證券近日收到了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中泰證券內部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立案調查與中泰證券去年的做市交易有關,目前調查已經結束,處罰結果將會在近日公布。

按照證監會有關規定,發行人主體資格存疑或中介機構執業行為受限將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此次證監會對中泰證券的立案調查,或將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自身上市進度。

做市商制度是我國證券市場的新鮮事物,由於制度不完善,市場存在著五花八門的違規現象,遊走在規則的邊緣。業內人士認為,監管者對做市交易強化監管將會影響到整個做市板塊,同時,監管者也應推進配套政策落地,否則做市交易將受到市場摒棄。

做市違規或傷及IPO

公開信息顯示,中泰證券目前的IPO審查狀態為已受理,除了其自身IPO可能面臨被“中止審查”外,中泰證券投行業務也或受波及。按照證監會有關規定,發行人主體資格存疑或中介機構執業行為受限將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

具體情形為包括發行人、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發行人的保薦機構或律師因涉嫌違法違規被行政機關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偵查,尚未結案;保薦機構或其他中介機構被中國證監會依法采取限制業務活動、責令停業整頓、指定其他機構托管、接管等監管措施,尚未解除。

此前,銀河證券因為申請文件不齊備而被終止IPO審查。

根據證監會上周五公布的IPO審核進度表,由中泰證券保薦的共有20家公司。其中包括中原證券在內的9家準備在主板上市,另有10家企業擬登陸創業板。不過,有上市投行人士認為,由於新三板做市業務非保薦業務,應不對中泰投行業務造成大的影響。

中泰證券2014年8月加入做市,是最早一批參加新三板做市轉讓的券商,目前做市轉讓股票達到303只,是做市數量最多的券商,做市股票總市值達到2220億元。

本報新三板研究員宣繼濤認為,做市交易自去年以來出現過一些不規範的問題。在啟動做市階段,部分做市商以庫存股的名義從企業獲得低價股票後變相加價承銷給自身高凈值客戶,增加交易量,提升自身做市排名。在做市交易階段,部分做市商與場外交易者約定時間、價格和數量進行大宗對倒交易,這也違背了交易公平原則。

他認為,做市商還可能會與企業合謀,在尾盤拉升股價做高收盤,或者虛增庫存股成本。做市部門和券商的其他部門包括自營部門、推薦督導部門也可能出現利益交織的問題。“不過,由於目前交易制度存在漏洞和缺陷,做市商有時也是被逼無奈。”

去年以來,全國股轉公司對做市商的自律監管主要集中在做市部門和自營部門之間的沖突。今年1月,中泰證券由於自營賬戶參與其做市股票的買賣被股轉公司出具警示函。

今年2月,股轉公司以打壓股價的操縱市場行為中止國泰君安證券新增做市業務三個月,並對國泰君安采取了紀律處分,對其做市業務部負責人、場外市場部總經理和交易總監等人進行了通報批評。

去年12月31日收盤前最後十分鐘,國泰君安為了降低次年浮盈考核起點,以明顯低於最新成交價的價格集中賣出做市股票。這導致了圓融科技(832502.OC)、淩誌軟件(830866.OC)等13只股票收盤價跌幅超過10%,跌幅最大達20%。

新三板做市淪為“雞肋”

2014年8月,做市交易在新三板正式落地,在當時流動性不足的狀況下一度被寄予厚望,被認為能夠帶來流動性,發揮價格發現的功能。做市商數量也是創新層標準三考核的指標之一。

作為證券市場監管體系中的全新概念,新三板做市制度目前並不完善。一位新三板投資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三板操縱股價應該是見怪不怪的事,特別是一些企業定增的時候,他就是會去慫恿做市商,說把股價做到什麽位置,才能發行定增。企業在向投資者路演,就可以以這個價格為依據。”

去年,做市商由於以自營模式進行做市而廣受市場其他參與方指責。不少做市商以低於市場價格的成本獲得做市庫存股,以對沖持續報價帶來的成本。一位掛牌企業董事長告訴記者,“這是做市商以正當的理由掠奪企業的價值。”

然而,在越來越低迷的市場行情面前,做市還是協議、自營還是報價似乎都正在失去討論的意義。今年4月以來,三板做市指數開啟了漫長的下跌,9月7日微漲收於1079點,但仍低於去年年中市場因恐慌暴跌的最低點。在1500多家從協議轉做市的股票中,有800多只股票的價格已經低於協議轉讓時期。

在目前1635家做市企業中,過去3個月協議轉做市的企業只有110家,而此前轉做市的速度是每個月100多家。甚至有23家企業從做市轉讓更為協議轉讓,這些都是在今年發生。

做市商也從去年的“賺錢模式”變成今年的“虧錢模式”,記者了解到,有的做市商今年浮虧已經超過30%,個別券商甚至在考慮裁撤做市部門。一家券商做市部門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做市商本身對流動性促進不提供太大作用,關鍵還是要有市場參與者,沒人參與的市場價格沒什麽意義,起不到價格發現的作用,也沒法流動。”

另一位券商做市部門人士告訴記者,“做市制度確實值得懷疑,最關鍵還是定位不清,券商敢拋不敢接。做市商已經經歷過幾個階段了,最開始沒票找票,隨便就賺;然後成交下滑,尋找交易活躍票;現在開始轉向PE,尋求有成長性的股票。”

他表示,做市商現在也需要轉型,應該把考核期拉長,關註少數、優質的企業。他認為,目前,做市對券商更重要的意義是提供服務的入口,未來可以為企業提供多維的服務,包括組織路演,企業宣傳,幫助企業對接投資機構、制定資本計劃、協助尋找並購標的等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