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未來五年甚至十年以後,哪個行業不會被人工智能帶來巨大改變嗎?”在一間采訪室里,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把這樣一個問題拋給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
這一幕也時常在吳恩達和朋友們的聚會中上演,大家互相提問“挑戰”對方。
很快,吳恩達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用機器人做理發師比較難。“不過,我一個朋友說,別人的頭發或許不能用機器人幫忙剪,但是Andrew你的可以!”
和一年前的公開演講相比,和記者開起玩笑的吳恩達中文流利了不少。采訪時偶爾碰到“生詞”,他會從背包里掏出厚厚一疊白色卡牌,認真地把單詞記錄在上。
作為人工智能的“布道者”,吳恩達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把人工智比作新“電能”,“100年前電能改變了很多不同行業,包括農業、冰箱甚至通訊,現在人工智能也可以改變更多的行業,例如自動駕駛、金融、醫療行業。”
他同時不止一次地對第一財經記者感慨,現在人工智能最大的問題就是“機會太多,但人才太少”。
吳恩達的三個禮物
在不久前的百度世界大會上,吳恩達給開發者帶來三個禮物:一個是全語音輸入鍵盤;另外兩個分別是開放百度深度學習平臺以及開放百度大腦平臺。不難看出,在人工智能領域,百度希望作為技術輸出的角色,為企業和開發者提供技術支持。
其中,在深度學習平臺上,吳恩達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現在深度學習的應用場景很多,百度有幾百個項目都使用深度學習,此外也有第三方運用這一能力可以做生物維度的預測、DNA序列分析等探索。
至於開放百度大腦的能力,百度會輸出已經訓練好的模型,用於不少有創造力的產品上。例如如果有一個產品想用語音識別,可以直接用百度的語音識別或者語音合成系統;開發者要做新的智能硬件,也可以用百度的語音識別技術或是人臉識別技術做控制。
在開放技術的背後,百度的人工智能進展到哪一步了?
吳恩達告訴記者,第一,假如有一件事是一個正常人可以在一秒內做到的,現在也可以使用人工智能來自動做;第二,假如在一個具體重複發生的事情中,你可以拿到海量數據,並可以用這些數據來預測下一次的結果,那麽人工智能也能做到。
他告訴記者,百度曾對內輸出人工智能技術給百度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又安排了一個人工智能的工作坊,在一個月的時間里,百度不少團隊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做了不少創新產品。
其中,一個小團隊用計算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能力造了一個“巡警機器人”,它可以自動給客戶打電話來自動挖掘線下風險,包括辦證、色情、助考;還有團隊做了智能寫作助手,只要寫幾句話,它就可以自動做詞語替換、推薦,幫你修改文章。
在應用場景上,人工智能也已經應用在百度自動駕駛、金融等業務。而在向外輸出能力方面,以圖像領域為例,百度基於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和第三方智能門鎖公司建立合作;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吳恩達透露百度已經和HARMAN合作推出智能音箱,圍繞智能音箱打造智能家庭。
最大問題:機會多人才少
在吳恩達眼里,他最看好人工智能對哪些行業的改變?
他對記者坦言,這就像100年前問起電能對哪個行業有最大的影響一樣,很難回答。因為人工智就是新“電能”,未來它會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因為人工智能已經像“電”一樣成為一種基礎資源無處不在。
”100年前電能改變了很多不同行業,包括農業、冰箱甚至通訊,現在人工智能也可以改變更多的行業,例如自動駕駛、金融、醫療行業。“他判斷。
而站在變現的角度,吳恩達認為,現在並不需要太擔心人工智能怎麽去賺錢,機會太多了。“比如說農業,如果我們可以跟第三方公司合作改變農業,找到足夠好的商業模式,我真的不是太擔心。所以我們的想法就是有沒有足夠的人去做這些項目?”吳恩達表示。
事實上,這也正是人工智能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是“機會多,人才少。”吳恩達對記者舉例:“比如啟動人工智能做新的藥品,我覺得那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還沒有人去做。包括農業上的精確殺蟲也有很大的潛力。”
值得註意的是,吳恩達判斷,現在人工智能最大的價值就是深度學習,但這一技術也有它的缺點,在業務場景中,需要積累很多數據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相比之下,人腦不只是學習輸入什麽輸出什麽,而是可以做很多不同的東西。”吳恩達說,電腦未來怎樣才能進步到像人腦一樣做各種各樣的工作、有各種各樣的想法,這條路還是不太清楚的。”他直言,如果有人問起人工智能什麽時候會有突破性進展,可能還要找到另外的學習方法。
而對於人工智能可能對人類產生的威脅。在他看來,這種顧慮就像現在我們顧慮有一天在火星上可能有人口爆發或者汙染。“即便出現這些問題,也可能是在幾百年以後才會發生,現在這種擔憂為時過早。”
不過他同時提到,人工智能確實有可能對人類的就業產生影響——“我們也不知道,人工智能在未來還會創造一些什麽樣的新就業機會。比如說3D打印工程師、交通規劃的優化師,很多其他的就業機會會被創造出來”。
在吳恩達看來,“現在的一個挑戰就是,我們為了應對有可能出現的威脅,為這些人提供足夠的教育機會,讓他們有足夠的儲備去迎接有可能到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