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爭搶HTML5先機 手機瀏覽器上位大戰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5/yNNDEzXzQyODIyNQ.html

移動時代的HTML5成了一個新起跑點,國內各手機瀏覽器廠商已圍繞其展開持續不斷的跑分大賽。據記者查閱到的HTML5test.com最新數據,截至2012年4月,UC瀏覽器在Andriod4.0上的HTML5跑分為346分,歐朋瀏覽器HD為378分,百度手機瀏覽器為320分,海豚瀏覽器則為474分。

「跑分實際上只是個噱頭,各手機瀏覽器廠商都在爭比跑分,之間的競爭變成比誰對HTML5的支持好。為的是提前搶佔HTML5的高地。」海豚瀏覽器副總裁李森告訴記者。

換言之,HTML5的出現,將給各手機瀏覽器廠商帶來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從長遠來看,在HTML5基礎上,對手機瀏覽器,中轉壓縮省流量的方式意義變得不大,這一技術方式很難適應3G時代大屏幕、強處理能力的需求。」歐朋首席架構師羅志宇指出,未來隨著帶寬的增強、WiFi的普及,手機瀏覽器廠商比拚的是對網頁的顯示效果,而不再是「省錢省流量」。

入口變平台

「作為一項開放的網絡語言,未來HTML5給富媒體的網絡呈現提供了很大空間,能支持跨平台視頻、交互等富媒體應用。」羅志宇介紹,手機與平板電腦可以無障礙訪問互聯網。PC網站的視頻只要支持HTML5,手機瀏覽器就能清晰、流暢地播放。

HTML5還能百分百「重現」PC上的頁面,包括視頻、圖片等大像素內容,用戶可以用瀏覽器在農場類的遊戲中「偷菜」。羅認為,遊戲應用豐富、交互性強。HTML5推向市場後,遊戲會最先出現爆髮式增長,如編程人員將遊戲腳本語言寫好後交給遊戲引擎運行,而HTML5手機瀏覽器可以替代一部分甚至全部遊戲引擎功能。

「借助HTML5的技術,手機瀏覽器從流量入口變成平台,這一仗打贏了。」李森認為,借助HTML5,手機瀏覽器的勝算多了幾分。此前,UC優視CEO俞永福就曾指出,隨手機和瀏覽器能力的提升,APP能實現的功能在手機瀏覽器中實現,所以PC時代瀏覽器的地位會在移動互聯網上重現。

「而從平台到生態系統又是一次升級,這將開啟各手機瀏覽器廠商的競爭。」李森認為,接下來這場戰爭不可避免。據艾媒諮詢數據,2012第一季度,UC瀏覽器以49.5%市場份額排名第一,QQ手機瀏覽器佔比29.7%、歐朋瀏覽器是4.9%、海豚瀏覽器是3%。從這一數據來看,UC瀏覽器、QQ手機瀏覽器遙遙領先。

但海豚瀏覽器CTO劉鐵峰認為,市場份額還有變數,「HTML5帶來手機瀏覽器的改變。通過服務器中轉,對手機廠商來說,這些優勢都會慢慢消失。對HTML支持好、頁畫渲染能力強、GPU加速能力強的瀏覽器會成為主流。」

羅志宇認為,「手機瀏覽器要全面支持HTML5需要一個更新的版本。」目前,HTML5對手機硬件的性能支持並不是很好,如同樣的芯片處理能力,PC端打開網頁速度就比手機端快。

這個問題需手機瀏覽器廠商解決,且市面上現有能做到「免除適配難題」的手機瀏覽器版本很少,讓市場還存在不少機會。羅告訴記者,今年4月發佈的歐朋瀏覽器HD版支持所有Android移動設備。

細化分戰場

在這場戰爭中,首先爆發的是內核之爭。羅志宇舉了一個例子描述上述幾家手機瀏覽器廠商的不同:歐朋採用自己內核體系,UC、騰訊都是在Google改進的Webkit內核基礎上繼續做研發,海豚瀏覽器則全部採用Google內核。

這幾種模式有好有壞,如海豚瀏覽器可以專注做體驗較好的用戶界面、專攻用戶體驗,而不必投入大量人力研發手機瀏覽器內核,但無法擺脫對Google的依賴。

如果海豚想更改某個章節裡功能,幾乎不可能;而UC、騰訊手機瀏覽器是在Google基礎上撰寫,如果與Google新標準不相符,要不就要做大量修改,要不堅持自主研發。這些都是不小的研發投入。

「海豚瀏覽器在原有內核基礎上,添加整合Chrome內核,增加GPU加速的能力,使海豚瀏覽器在網頁渲染速度和網絡訪問速度上有突破。」劉鐵鋒認為,Chrome for Andriod支持Andriod 4.0,擁有超快的渲染速度、HTML5的跑分達到400多分,只要搭上Google的船,就可以在產品上領先。

事實上除了產品,各手機瀏覽器廠商在市場上也開始分道揚鑣。據瞭解,UC瀏覽器一直採取產品與渠道皆重的策略,較早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目前開始走國際化策略,向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國家市場邁進。

而海豚瀏覽器則完全採用Google瀏覽器的開源內核,專攻用戶體驗、產品UI設計的提升。2012年3月,海豚瀏覽器宣佈,其iOS平台版本在全球App Store總下載量接近1000萬。

挪威的Opera則一直向中國市場做提供技術支持的B2B服務。2011年Opera與天音通信合資成立歐朋公司,並針對中國市場推出歐朋手機瀏覽器。Opera希望借天音通信的渠道力量突入中國手機瀏覽器的B2C市場。據易觀國際數據,2011年,歐朋活躍用戶達2000萬至3000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95

主力產品輸美被海關擋下 三星新機七月上市 宏達電恐失制敵先機

2012-5-28  TWM




宏達電官司繼續延燒,主力產品被美國海關擋下審查,雖有部分產品已經過關,如EVO 4G LTE可如期上市。但是讓投資人不解的,宏達電新款手機理應可以進行迴避設計,為何也捲入這次侵權風波?

撰文‧翁書婷

去年十二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蘋果控訴宏達電手機侵權案,下達限制進口判決後,四月開始美國海關陸續把宏達電三款新機EVO 4G LTE、One X與Amaze 4G擋下審查。消息一出,震驚投資圈,因為這幾款手機是宏達電今年是否能殺出重圍的希望所寄。

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宏達電的市占與營收逐步下滑,為此宏達電一改多種系列的機海戰術,專攻One系列大力反擊三星與蘋果。沒想到就在宏達電努力扳回一城時,卻傳出主打產品被擋在美國海關等審查的消息。

從二○一○年蘋果向ITC提告宏達電侵犯四項專利,再到一一年十二月終判宏達電敗訴,確定宏達電侵犯蘋果六四七號專利,並在今年四月十九日開始實施的產品禁止進口美國排除令,這起訴訟案已經整整纏訟兩年。宏達電曾表示,「這項專利要規避並不困難,有信心在排除令生效前開發出沒有侵權的產品。」因此當海關擋下這幾款宏達電新機,投資人心中冒出大大問號,宏達電有充足的時間更改設計,為什麼最新機種還會被扣留在海關審查?

雖終判 美海關仍握審查大權原來排除令生效後,所有輸美宏達電手機都要審查才能過關。「大家以為ITC終判這件案子就結束了,其實這只是第一個調查階段的結束,後面還有第二個美國海關執行階段,海關對哪款手機會禁,哪款不禁做最後的判斷。」美國凱易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亞樵說。而且海關審查程序較為彈性,不像ITC明文規定要在某時間內完成固定程序,「這讓宏達電很難精準抓到審查完畢的時間,上市時程很容易延誤,嚴重降低美國電信公司對於宏達電信任度。」一位資深法人擔心地說。

更麻煩的是,宏達電很難完全排除新機被禁的風險。在美國東岸的華盛頓特區與北加州的聖荷西這兩地海關,有專利律師與法官組成的團隊,專審進口商品有無侵犯智慧財產權。像宏達電這一案,美國海關召開聽證會,由蘋果和宏達電兩方出席,﹁若蘋果做準備較多,提出有利證據,新機一樣可以禁止。﹂環球商務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陳家駿則認為「這是場要宏達電退出美國市場,拚個你死我活的殊死戰,不只是要錢,所以裡頭摻雜許多『非法律』因素。」過去十年來,台灣科技公司被美國ITC以侵犯「在美國註冊或登記的智財」為由偵辦的訴訟案,多到不可勝數,如旺宏、聯發科、茂矽、晨星、威盛、晶電、友達等,但其中多數以和解收場,最後被判排除令的公司並不多,「晶電與瑞軒這兩家公司也被判禁止進口,但像宏達電走到被海關審查就不多見。」陳家駿說。

瑞軒也遇過 宏達電案更棘手其中,瑞軒以vizio為品牌輸美,被告侵權的是終端產品,和宏達電案比較接近。○九年六月,因為瑞軒被日本船井(FunaiElectric)控訴產品侵權,被ITC判決敗訴,禁止瑞軒侵權產品進口美國,但就在千鈞一髮之際,「瑞軒律師做了一個關鍵動作,買了IC設計公司的專利包,所以最後反訴成功,讓美國海關最後停止排除令。」張亞樵說。

瑞軒案雖也碰過排除令,但宏達電案更棘手。張亞樵認為「這招有用是因為船井公司本身並不是專利大魔王,(如果碰到強勁的對手)很有可能被打得死死的。」律師話說得保守,其實言下之意不免認為宏達電遇上的對手可是蘋果公司,遠比瑞軒一案棘手得多,像去年七月宏達電花下九十億元買下S3公司,就是看上其專利為官司解套,但最後沒有反訴成功。

巴克萊科技產業分析師蓋欣山估計,兩款被禁止出口至美國市場的新機估占宏達電美國今年第二季與第三季出貨量高達三五%至四○%之間,由於美國市場占宏達電總營收約在三成,延遲上市影響不可謂不大。「尤其,三星的Galaxy S III與蘋果的iPhone 5分別將在今年七月與第四季在美國市場正式推出,宏達電等於少了制敵機先的機會!」針對審查事件,宏達電聲明,「(新機)擋在海關審查是標準程序,已經盡力加速審查進行,目前已有部分產品順利通過審查,並已送達給美國電信公司客戶。」但某位資深法人認為,「四月底法說會中,宏達電就已經知道卻沒有告知,誠意不太夠!」

新聞辭典

ITC國際貿易委員會

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人可用此管道保護其智財權避免受到侵害,防止美國產業因進口產品不公平競爭而遭到損害。

蘋果647號專利

指手機自動識別電郵信箱、號碼、地址,連接至行事曆、撥號鍵盤及地圖等程式。

宏達電與蘋果專利大戰始末

ITC調查階段

2010/3

蘋果向ITC提告,認為宏達電侵犯四項專利

2011/7

2011/12

ITC終判蘋果,確認宏達電侵犯647號專利,排除令於2012/4/19生效。宏達電可向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上訴ITC初判認為宏達電侵犯其中兩項蘋果專利

美國海關執行階段

2012/4

美國海關開始執行排除令

2012/5

宏達電證實多款新手機在海關被審查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2

新領域錯失先機 誰造就了微軟失去的十年?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30/230395.html

伴隨著音樂優雅的節奏,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步入了拉斯維加斯威尼斯人酒店的宴會廳。

在2012年國際電子消費展中,鮑爾默身後20英呎高的屏幕牆開始閃爍著他的名字。國際電子消費展是科技界的盛宴。每年1月份,超過15萬名技術人員和企業高管都會湧入了拉斯維加斯,參觀最新的技術和科技產品。參會者從一個展廳走向另外一個展廳,急匆匆的希望搶先獲得最新的試用產品,絲毫不在乎在會場助興的各類娛樂明星。

讓人感到尷尬的是,鮑爾默在演示搭載Window sPhone 7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時出現了故障,一位微軟員工不得不為首席執行官更換了一部手機。各大媒體對此的反應非常悲觀,一位知名博主更是毫不客氣地說「微軟在最後一屆展示會中,竟然開了這麼一個殘酷的玩笑。」

對Windows和Office的溺愛

過去十多年一系列的錯誤,導致微軟從消費電子產業的創新者演變成為碌碌無為的跟隨者。近些年以來,微軟不斷被谷歌、Facebook和蘋果在各個領域所超越。這些企業革新了社交媒體的技術體驗,而反應遲緩的微軟卻仍在極大地依賴於Windows、O ffice和服務器軟件等傳統產品,來支撐著公司的財務表現。

在一個充滿活力且不斷變革的市場中,微軟變成了高科技產業中的一家底特律汽車製造商,即便是在競爭對手顛覆了世界的情況下,卻依然在生產線上製造那些雖然閃爍著光澤,卻已經被市場所淘汰的產品。微軟絕大多數的創新,要麼給自身帶來巨大的虧損,要麼就是對新領域幾乎毫無影響。

數據可以說明問題。2000年12月,微軟的市值曾達到5100億美元,是當時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但是到了今年6月份,微軟的市值僅有2490億美元,不到當年的一半,降至全球市值第三大公司。反觀蘋果公司,2000年12月市值僅有48億美元。到了今年6月份,市值已經高達5410億美元。)

但是,微軟曾經是地球上最幸福的公司。1995當Windows95發佈的時候,為了能夠率先買到正版操作系統,計算機極客們從午夜開始便在科技產品商店的門外排起了長隊。知名脫口秀主持人傑·雷諾(JayLeno)出現在了微軟園區參加慶典活動,紐約的帝國大廈甚至都裝點上了微軟的色彩紅、黃、綠三色。

到了1997年年底,Windows 95和其它微軟的操作系統,已經佔據了美國PC市場86.3%的市場份額(蘋果Mac操作系統當時的市場份額僅有4.6%.)。蓋茨的身家早在1992年便達到68億美元,他也在當年被《福布斯》雜誌評為全球首富。微軟在美國社會擁有了空前的影響力。從當時的情況看,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這家軟件巨頭的發展。

然而,對於Window 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套件這兩大產品的過於偏愛,卻導致微軟一再錯失在其他技術領域領先的大好機會。這種偏愛甚至滲透到了整個微軟,這也導致微軟在面臨新競爭對手的挑戰時,無法做出快速的回應。一位軟件工程師表示,「哪怕是你想要編寫的任何一個程序,都必須圍繞著Window s或者現有產品。這令人感到非常困惑,因為你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解決問題,而這些問題與你的產品沒有關係。就是這一點,讓你開發產品的速度減緩了下來。」

公司文化的轉變

但實際上,在技術領域內的保守還不足以完全擊垮微軟,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後來公司文化的轉變。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幾乎所有的微軟員工在計算機都安裝了一款應用程序。這款應用程序會讓一個卡通的臉部表情一直出現在電腦屏幕當中:臉部究竟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則取決於微軟的股價表現。當微軟股價上漲時,顯示的是一張笑臉;當微軟股價下滑時,表情會非常的沮喪。

對應的事實是,當時幾乎所有的微軟員工都通過期權獲得了公司一定的股份。在微軟任職16年的營銷經理埃德·麥卡希爾(E dM cCahill)表示,「當時微軟員工非常渴望利用每一個機會來增加公司的營收。在每一次參與的會議中,都有著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結果,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動作越快,微軟的股價就會上漲得越快,他們的個人財富也將會越多。」

但是這一切狂熱在1999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都回到了原點。1999年12月30日,微軟股價在剛剛創出歷史新高119.94美元之後便出現持續下滑。

僅僅16天之後,比爾·蓋茨把微軟首席執行官的位置交付給了鮑爾默。在隨後的一年時間中,微軟股價下跌了一半以上,而且再也沒有回到曾經的歷史高點。這意味著,曾經給微軟員工帶來數不清財富的金鑰匙股票期權,也變成了「潛水期權」。

隨之而來的問題,則是員工中嚴重的財富分化。有些員工每天開著自己新買的賓利上班,而有些員工則開著緊湊車型轎車道奇霓虹。曾經那個團隊並肩作戰雄霸天下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財富分化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微軟老員工與新員工之間的關係。

2003年前後,微軟決定不再向員工提供股票期權,以此來削減支出。而這意味著,後來的員工只有通過晉級,才能得到財富上的回報,而他們的前輩們則可以專心於技術研究,專注於產品。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官僚主義開始在微軟逐漸形成,進一步降低了自身的創新能力。更多的微軟員工開始尋求獲得管理崗位,而更多的管理者意味著要召開更多的會議,更多的會議導致了更多的備忘錄,所有的這一切也導致微軟創新能力的大幅降低。

一位微軟前技術人員表示,「在這樣的組織系統中,軟件設計工作似乎都是由委員會來完成的。所有的事情都進展得非常緩慢,員工需要開的會太多了。」

步步倒退

正因為如此,微軟在隨後的市場競爭中步步錯失先機。

蘋果公司早在2001年便發佈了iPod音樂播放器,而直到兩年之後,微軟的高管還在試圖想出如何與蘋果對抗的方法。

蓋茨在2003年11月2日向部分微軟高管發送電子郵件稱,「因為我們推出音樂服務的時間過晚,我們可能將在該市場永遠落後於其它競爭對手。用戶不希望放棄自己的硬件。」蓋茨在郵件中表示,結果就是微軟不會說服消費者使用微軟的產品。他寫道,「我看不到有什麼能夠確保我們成為市場龍頭的證據。我認識的人(我承認他們都是富人),都擁有下載了數千首歌曲的iPod.」蓋茨說,投資銀行A llen& C o.的管理者赫伯·艾倫(H erbAllen)曾一次為好友購買了數十個iPod.他寫道「巴菲特也非常喜歡iPod.」

隨著時間的推移,直到2006年11月14日,微軟才推出了自有音樂播放器Zune.在該設備推出僅僅45天之後,喬布斯便發佈了把手機、音樂播放器、互聯網接入、照相機和其它Zune所不具備的功能融為一體的iPhone手機。但是對於不想購買手機的用戶,iPod依然是他們不二的選擇。事實上,蘋果早已推出了公司第五代iPod售價並不昂貴的iPodM ini.在距此不到一年之前,蘋果還推出了公司售價最低的音樂播放器iPodN ano.

Zune很快便在市場中取得了慘敗的戰績。到2009年,iPod依然佔據著音樂播放器市場71%的份額。除了朝鮮大選之外,這樣的數據在市場中幾乎就看不到。與此同時,Zune的市場份額卻不足4%.去年10月,微軟終止了Zune業務,寄希望於消費者能夠購買一部像iP h o n e一樣融入音樂播放器功能的W indow s Phone手機。

不僅在新的多媒體業務上節節敗退,微軟在曾經引以為傲的操作系統上也翻了大跟頭。

2001年5月,微軟執行了名為「長角」(Longhorn)的項目,預計將會在2003年年底發佈名為W indowsVista的產品。然而,直到2004年6月,喬布斯宣佈蘋果將推出名為「T iger」的操作系統時,Window sV ista何時推出仍然杳無音信。實際上,「T iger」中的許多功能都是微軟計劃在長角中推出的功能。

這注定了Vista的失敗命運。實際上,兩年以後當WindowsVista操作系統終於在商店的貨架中現身時,不少媒體就撰文指出,微軟推出W indowsVista是2007年最令人失望的科技事件。

從技術轉向管理的巨大風險

現在總結這些微軟曾經犯下的昏招,足以看出互聯網公司從技術轉向管理的巨大風險。

當蘋果推出iPhone手機時,鮑爾默在2007年曾嘲笑著說,「iPhone沒有機會在市場中獲得很多市場份額。」他在同一年還表示,「iPod的確是熱門品牌,但蘋果不是。」在蘋果2010年推出iPad平板電腦時,鮑爾默更是對這款產品嗤之以鼻。但是截至目前,iPad的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5500萬部。鮑爾默對谷歌的預測同樣也不靠譜。鮑爾默在2005年曾經公開表示,「谷歌算不上是一家真正的公司,它就是一個爛攤子。」

鮑爾默不斷犯下的錯誤,也讓微軟的技術專家們開始抱怨。

一位在去年跳槽到谷歌的微軟前程序員說,「鮑爾默擁有著把腳塞進嘴裡,讓人看上去非常愚蠢的技能,這會一點一點地折磨著微軟的每一位員工。在他做出了那麼多錯誤的預測之後,你就明白這些絕對無法原諒,因為這意味著他聽不進身邊技術人員的諫言。」)

作為微軟的首席執行官,鮑爾默聲稱他首先考慮的不是讓微軟「扮酷」,而是利潤。換句話說,微軟首先考慮的是通過銷售自有的新技術賺錢。但事實上是:微軟靠著錢獲得了市場領先優勢,因為這家公司總是比任何一家競爭對手都擁有更多的資金。)

不過微軟的這種優勢已經不復存在。鮑爾默長期以來一直依靠的優勢如今已經徹底消失了。谷歌當前賬面上已經持有500億美元的資金,與微軟的580億美元相差無幾。另一方面,蘋果從今年開始已經持有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資金。使用財務力量讓公司在市場中保持領先優勢對微軟或鮑爾默來說已經無法再次奏效。

喬布斯曾經在沃爾特·艾薩克森為他撰寫的自傳中公開談論過鮑爾默在微軟的問題上所扮演的角色。喬布斯說,「做銷售的人經營公司,做產品的人就不再那麼重要,其中很多人就失去了創造的激情。斯卡利加入後,蘋果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那是我的失誤;鮑爾默接管微軟後也是這樣。蘋果很幸運,能夠東山再起,但我認為只要鮑爾默還在掌舵,微軟就不會有什麼起色。」

不過最有趣的是,喬布斯在這一點上最終譴責的是蓋茨。喬布斯說,「他們從來沒有展示過原本應當展示出的產品智慧野心。蓋茨習慣把自己標榜為產品人,但他確實不是。他就是一名商人。贏得業務永遠比製造出偉大的產品重要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45

供應鏈恐崩潰 面板失先機 三星新一代機皇來了 卻埋下兩大隱憂

2013-03-25  TWM
 
 

 

紐約時代廣場上,新一代Galaxy S4來了。

三小時後,三星電子股東會上,執行長權五鉉卻板著一張臉。

究竟為什麼權五鉉笑不出來?他在擔心什麼?

撰文‧賴筱凡

就在三星股東會前三個小時,位在地球的另一端,紐約時代廣場上,大大的「BE READY 4 THE NEXT GALAXY!||準備好迎接下一代Galaxy(銀河機)手機」廣告高掛,從全球各地飛來的媒體記者們則早就在無線電城音樂廳(Radio City Music Hall)外排隊等待,因為三星最新一代的智慧型手機Galaxy S4,這天就要登場。

然而,新品發表會的熱鬧氣氛,卻沒有感染到三星股東會,從頭到尾都板著臉的三星電子執行長權五鉉,反而在向投資人大談今年的保守策略,究竟他們在擔心什麼?

三星集團過去二十年實施最徹底的文化,就是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的「危機經營論」。因此,當三星智慧型手機帶來豐厚利潤的同時,三星也開始意識到危機感,攤開去年第四季三星營收組成,以手機為主產品的行動通訊部門(IM),就貢獻五五%的營收,三年前,這個數字僅二九%。

挑戰一:緊掐智慧型手機所有利潤三星供應鏈暗潮洶湧離心離德智慧型手機的成功,確實為三星帶來龐大的利潤,在高度垂直整合的經營模式下,Galaxy系列手機的零組件,多半是自家生產;所以,三星智慧型手機連續兩年狂賣超過五億支,利潤幾乎都留在自己家裡。這樣的經營模式看在一名國內科技廠大老眼裡,他大膽預言:「三星盛世要結束了。」原因很簡單,「一家公司都將利潤緊握在自己手中,不與其他供應鏈分享,當所有供應鏈都將它視為攻擊目標時,自然不願把最好的技術、產品與三星分享,創新也將隨之受限。」這位科技大老直言,蘋果往往能有最創新的技術、最好的零組件,除了願意出高價買技術外,原因就在蘋果將利潤與供應鏈分享。

然而,三星卻將所有利潤一手掐住,「在科技產品日新月異的狀況下,你如果不能再給消費者創新感,消費者很快就會背你而去。沒有新技術的支援,三星單靠自己,能維持多久?」該名科技大老說。

三星也感受到空前的危機感,「他們一方面向高通招手,誘之以利,透過增加高通晶片的採購量,進而要求高通將部分代工訂單,從台積電轉到三星來。」一名半導體分析師說,這種挖牆腳策略,就是希望在蘋果抽走處理器代工訂單後,能用高通訂單來補。

挑戰二:OLED開發踢到鐵板三星電視失先機 台、日面板廠抬頭另一方面,在三星電子同樣是獲利貢獻雙箭頭之一的電視部門,在權五鉉的營業報告裡,也聽出一些玄機。「我們的電視部門,連續七年都是世界第一,今年也會繼續維持。」對比權五鉉大篇幅報告手機的成長性與爆發力,提及電視部門卻只簡單帶過。

近年來,三星一直將電視部門的重要研發主力放在OLED電視的開發,開發時間與成本都不斷在增加,除了去年八月短暫在德國iF展秀出一天,隔天就宣稱產品被竊,迄今未能見到有更多進展。

反倒是今年面板產業最熱門的4K(超高解析)電視,在台、日面板廠相繼推出後,三星才慢一拍推出,這一來一往的落差,就讓率先開發出4K電視的群創,足足領先三星有半年之多。根據市調機構NPD DisplaySearch預估,今年4K電視面板出貨量將上看二六○萬片,換句話說,三星能分到的餅則相當有限。

在三星的所有策略裡,「搶占先機」是很重要的事,「過去幾年的面板業,都是由三星在領先制訂規格,把毛利最好的前六個月都先賺走。」群創總經理王志超不諱言,以前的台灣面板業,都只有在三星後頭追的分,直到4K電視,才讓這樣的競爭態勢扭轉。

於是,去年三星開啟一連串的組織改造,不只將過去兩大部門鼎立,改成三大部門共同營運,甚至有三位執行長一起向董事長報告,就為加快營運速度。

「面對危機,就是改變與速度。」權五鉉這麼在股東會上宣示,因為市場不斷地在變化,所以三星的應變能力要更快,經營要更有彈性。權五鉉很清楚三星的處境,就是越在獲利創新高的時候,越不能鬆懈。

若說三星是這二十年來最成功的科技公司,應該無人能出其右。三星沒有蘋果故執行長賈伯斯這般的鬼才,而是靠著高度執行力與危機感,讓三星形塑了今日的帝國。

如何再靠李健熙的「危機經營理論」,讓三星再次攀登巔峰,端看三星如何解決眼前的難關。

巔峰之後,三星能稱霸多久?

挑戰1.成也手機,敗也手機?

三星手機部門營收貢獻日益倍增,埋下營收過度集中的隱憂。

挑戰2.OLED能讓三星電視再起?

近年三星將研發資源集中開發OLED電視,至今未有顯著進展,給了其他競爭者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73

林鴻明敢選擇別人不看好的創業路 信驊搶得雲端先機 晶片超美趕日

2013-04-29  TWM
 
 

 

即將於四月底掛牌上櫃的信驊科技,是少數本益比突破二十倍的IC設計新明星,由於敢於選擇與眾不同的創業題目,讓信驊與廣達等國內伺服器廠建立深入關係,並且超美趕日,成為雲端商機最大的受惠者。

撰文‧林宏文

「說實在話,信驊的創業過程並不辛苦,因為我們有勇氣去做一個不一樣的題目。」創業九年、即將於四月底掛牌上櫃的信驊科技,是台灣近年來少見的傑出IC設計公司,而白手起家的信驊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鴻明,以這句話作為九年創業歷程的總結。

成立於二○○四年十一月的信驊科技,是國內唯一鎖定雲端伺服器晶片的IC設計公司,並推出與日、美大廠直接競爭的晶片。

不過,談起自己的創業過程,林鴻明卻說是一個意外,而且這個意外還來得不太愉快。

創業前,林鴻明服務於台灣老牌IC設計公司矽統科技,一直當到副總經理。○三年,矽統將繪圖部門獨立為圖誠科技,同時還合併美商泰鼎(Trident)旗下的繪圖晶片團隊,由林鴻明擔任總經理。

不過,由於後來矽統大股東聯電介入組織調整,林鴻明被迫離開。當時,他與其他團隊感覺很不舒服,「那時覺得當專業經理人真是可悲,人家叫你走,你就得走,根本沒有選擇餘地!」創業印證林百里的雲端遠見結果,無事可做的林鴻明與朋友打了兩個月的高爾夫球。後來遇到廣達伺服器事業部副總經理楊晴華,談到雲端是未來趨勢,就決定出來創業,並與廣達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共同開發雲端伺服器晶片。

回憶九年前的情景,林鴻明表示,當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曾說:「未來的電腦運算,會像電源一樣,只要一插電就有,雲端趨勢將讓伺服器的銷售大幅提升。」那時林鴻明與團隊都還半信半疑,但沒想到創業後,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大趨勢,讓他非常佩服林百里的遠見。

不過,林鴻明要出來創業,太太卻很反對。但他說服太太,雲端伺服器晶片這個題目其實很好,「當時,我說要做雲端伺服器晶片,身邊幾乎沒有朋友支持,讓我更堅定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業題目。」林鴻明說,現在,他也常奉勸想創業的朋友,選擇創業主題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一個是若報紙寫前景發展很好的產業,千萬不要去做;另外,若問身旁朋友,大家一致都說是好的題目,那就一定很不好。

「因為這些已被普遍認同的產業,必然吸引很多人跳進去做,接下來一定流血殺價,下場會很慘。」林鴻明說,像之前無線區域網路(WiFi)及USB 3.0等晶片都很夯,但後來證明全部淪為殺戮戰場。

於是,林鴻明創立信驊後,找來許多以前圖誠、矽統的老同事,這些老夥伴都有很好的工作默契,結果十個月後就交出第一顆晶片。

林鴻明說,由於過去在矽統與圖誠做的是很複雜的繪圖晶片,但轉到比過去簡單很多的伺服器晶片時,大家都覺得反而輕鬆不少,這也是信驊可以表現很好的關鍵。

此外,由於行動通訊普及,雲端運算大舉崛起,許多國際網路大廠如谷歌、臉書及亞馬遜,也跳過IBM、惠普及戴爾等品牌大廠,直接下伺服器訂單給廣達、緯創等廠商。與廣達已有技術合作的信驊,業務就跟著快速成長。公司創立八個季度後就開始賺錢,之後更一路從○七年起至今都維持每年的高獲利。

慷慨與員工分享股份

林鴻明說,信驊創立一年多,美商博通(Broadcom)公司就有意收購,而且價格開到原始成本的十倍,由於當時幾乎大部分持股都是林鴻明所有,只要一賣掉公司,他就可以退休了。

但後來林鴻明不僅未把公司賣掉,還把自己的股份釋出給主管及員工,從最高持股八成,一直降到目前大約二三%股份;至於其他三十餘位員工則持有二六%,比林鴻明的股份還多。

由於老闆慷慨分享,信驊員工的表現也愈來愈好,原本全球伺服器晶片是由日商瑞薩(Renesas)所壟斷,但在信驊三合一晶片推出後,市占率也逐漸讓出來。如今,信驊的對手只有日、美兩家廠商,第一名還是瑞薩,市占率約五成;第二名就是信驊,市占率約二○至二五%,並且明顯領先美商Emulex公司。

不過,在業務形態上,信驊與日、美廠商不太相同,瑞薩與Emulex均以國際品牌廠為主要客戶,瑞薩主要客戶是IBM、戴爾,Emulex則是英特爾、富士通。至於信驊九成客戶是台灣的廣達、緯創、英業達等白牌業者為主。

○九年,英特爾看好信驊的發展潛力,還入股信驊,主要原因就是擁有全球伺服器晶片市占率超過九成的英特爾,看到信驊雲端晶片不斷推陳出新,至今已推出第五代,即積極入股投資。

隨著台灣雲端伺服器市場仍在快速成長,信驊今年業績依舊亮麗,成長幅度將優於去年,法人估計今年營收成長有機會超過四成,預估全年營收可能衝破七億元,每股稅後純益超過八元。

「我有一個創業口號,就是『未來新一代的IC設計公司,一定要敢做不一樣的題目。』」林鴻明說,這是他要給所有想創業的人,一個最誠懇且發自內心的建議。

林鴻明

出生:1961年

現職:信驊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經歷:圖誠科技總經理、矽統科技副總經理學歷:交通大學EMBA碩士、台灣大學電機所碩士

信驊科技

成立時間:2004年11月

股本:2.13億元

經營團隊: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鴻明主要產品:伺服器系統單晶片

過去3年業績:

2010年營收2.8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5.66元2011年營收3.4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4.77元2012年營收4.8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6.5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66

工程師三個好習慣 掌握進場先機 騎單車交流產業情報 年收150萬股利

2013-07-22 TCW  
 

 

每逢假日,威廉總是與單車車友快樂出遊,並交流各產業消息,然後花半天做足投資功課。

如今,他手上股票操作資金逾千萬元,每年股利收入約一五○萬元的好成績,來自於他十五年來,周末假日幾乎從不間斷的投資修煉。

撰文‧林心怡

周末早晨,一身單車勁裝配備,這是威廉(化名)參加自行車隊訓練的一天,沿著蜿蜒的山路馳騁,他與隊友們騎出了革命情感,也騎出了「投資靈感」。

曾在面板、光碟機公司擔任工程師的威廉,從單車社團結交不少來自科技業等各行各業的朋友。他坦言,這些友人都是他投資路上重要的「消息來源」;當然,光靠聽消息是不夠的,「有了投資線索,還要懂觀察公司的財報資訊,發掘它的投資價值。」喜歡戶外活動的威廉笑著說,他在科技業時由於工作繁忙,假日又忙著陪家人,以彌補平日無法陪伴家人的虧欠,所以即使從事休閒活動,威廉仍不忘發掘投資標的,假日靠三個簡單動作,養成投資好習慣,就成為他日後年收股利一百五十萬元,得以提早財富自由的重要關鍵。

每逢假日,威廉最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生活觀察與閒聊中,尋找投資機會。「比方說,和自行車隊的上市櫃科技同業閒聊中,蒐集一些業內消息,或在網路討論區中,就能發掘投資機會。」「例如發現自行車熱賣,就會聯想到巨大、美利達;又如智慧型手機剛開始熱賣,就聯想到手機晶片廠聯發科的未來商機,像我會留意到聯發科,也是聽聞騎單車友人聊過這家公司的Story後,才進一步檢視該公司的財務體質,評估是否有長線投資的價值。」威廉說,這時,他就會利用周末三小時,研究該公司基本面。

騎出靈感 假日三習慣鋪好財富自由之路有了投資標的線索後,威廉接下來的第二步動作,就是上網蒐集,看公司的財報指標做篩選。

在獲利表現上,他會先找出連續三年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與毛利率大於二○%、EPS(每股稅後純益)大於五元,現金殖利率大於四%;在風險考量上,他會先篩選自由現金流量為正,董監持股高於二○%,並且速動比大於一○○%的公司。

最後,威廉還會從證交所網站找股東會年報研讀資料,評估公司的內在價值,包括公司是否有市占率第一的產品?若非第一名產品者,也最好是擁有高毛利產品、實力有機會挑戰同業大廠的好公司,再進一步掌握該產業的景氣循環與公司商業模式,從競爭同業中,找出最強的公司。

例如,最讓威廉津津樂道的,就是持有聯發科六年、獲利近六倍的經典戰役。

「二○○一年時,我發現以光碟機控制IC起家的聯發科時,它還未上市,後來研究基本面後,我相當看好該公司的前景,從EPS在二十元附近來看,股價二百多元仍有投資的想像空間。」於是威廉花六十幾萬元陸續買了三張,成本價約二○五元左右,打算長期持有,來享受它分配股票股利的好處。○四年十二月,他又再加碼;直到○七年第三季,前後持有長達六年,加計股利配發,最後持股已達十三張。

「會長期持有聯發科、不為所動的理由是,除了定期檢視財報數字OK外,最主要是看好聯發科由VCD IC、DVD IC一路轉向2G手機晶片市場,每次都掌握到市場趨勢而大賣,直到遇到大陸對手展訊搶單威脅後,我覺得基本面優勢已改變,加上賣出訊號已出現,才考慮換股操作。」而威廉口中的賣出訊號,不是技術分析,而是營收變化的趨勢線。「我會將公司每月營收製成圖表,作為買賣進出點的參考,當三個月平均營收均線與十二個月平均營收均線趨勢往上,或三個月營收均線向上穿過十二個月營收均線時,可視為買訊;反之,當趨勢下彎短天期營收均線與長天期均線呈現死亡交叉時,為賣出訊號,而當時賣出手中聯發科時,就出現這樣的訊號。」直到近期,威廉又開始發現聯發科的「買訊」,再度成為他的口袋名單,他笑著說,當聯發科股價回測三百元附近,就會考慮加碼。

至於符合上述條件的標的,威廉還持續看好手上持有的興櫃股票瑞鼎。

威廉分析,瑞鼎去年營收上百億元創新高,稅後淨利可達八.○四億元,每股盈餘達十二.三七元,已連續六年賺超過一個資本額,可說是國內面板驅動IC的獲利王,從除權後股價八十八元來看,長線仍相當看好。

惟市場對該公司客戶過度集中友達的疑慮,為上市時程頻添變數,因此威廉是以長線投資心態持有。

聽著威廉滔滔不絕的股票經,很難想像,他也曾經是個聽明牌買股票的盲目投資人。

「我永遠記得,二○○○年網路科技泡沫,我光是錸德一檔股票就慘賠近百萬元,那年我才三十歲,不過是個月薪三萬多元的菜鳥工程師。」有時候威廉累了,想偷懶省略做投資研究時,他就會用這段「大賠的教訓」激勵自己。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前不久,當時股市正夯,在沒有任何基本面與技術面的研究下,我竟然一時財迷心竅,說服家人、加計自己的積蓄籌到一百多萬元,就開始了看電視(報導個股新聞)操作股票,一開始還真的滿賺的。」威廉形容,當時他重押錸德五張,每張成本價約二二○元。

年賠百萬元經驗 是持續投資功課的借鏡後來九二一地震發生後,股價連續跌停幾天,他非但沒被嚇退,反而還說服兩位同事「危機入市」,一起去銀行互保借款六十萬元,再買錸德三張,算算共計八張錸德,成本價在二一○元附近,投入總成本約一六○萬元,後來股價一路曾經漲破三百元。

「但我真的太貪了!一直認定當時錸德會漲上五百元,沒想到二○○○年網路泡沫,直直落到八十元附近時,我終於死心出場,才不到一年的時間,資金就從一百六十萬變成六十多萬元。」威廉強調,「這個昂貴代價所獲得的投資經驗是:不能光看電視新聞操作股票!」這些年來持續不間斷地利用周末假日練功,終於習得選股邏輯,二年前,威廉早已到了財富自由的境界,他向公司請了育嬰假後,興起「多陪伴家人」的念頭,決定提早退休。現在,他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也更積極參與單車訓練的活動,對他來說,投資就好比自行車訓練,耐力好的人,往往才會得到亮眼的成績。

威廉

出生:1970年

現職:專職投資人(兩年前請育嬰假後退休)

學歷:交大資工研究所

投資資歷:15年

威廉的周休投資煉金術

◎ 星期六行程

參加自行車隊活動,或安排家族休閒活動,從生活中發掘投資標的。

◎ 星期日行程

中午前

上證交所網站找股東會年報,詳細閱讀季報、年報,尋找投資標的。

下午

帶家人出遊與家人團聚。

睡覺前

檢視持股基本面狀況,評估個股買賣點,做投資決策。

步驟1

加入社團、從生活中

找投資機會

假日參加自行車隊訓練,結識科技同業,掌握業界消息;或從網路或生活挖掘投資機會。

步驟2

從月營收變化曲線

找買賣點

當3個月與12個月平均營收均線往上,或兩者呈現黃金交叉可買進;反之,可視為賣出訊號。

步驟3

從期望報酬率,

算出合理進場價

合理價=(ROE×股價淨值比)÷預期報酬率以瑞鼎為例,設定合理預期報酬率15%,以淨值56.5元,ROE為22.76%導入計算,可得出合理價為85.8元(可參考《獵豹財務長投資魔法書》)

威廉目前持股及看好標的

持續看好標的

聯發科(2454)持續看好手機晶片需求,股價低於300元找買點。

目前重押標的

瑞鼎(3592)友達集團旗下LCD驅動IC廠,已連續六年賺超過一個股本,穩居國內面板驅動IC獲利王,且目前股價88元附近來看,已近合理布局價位85.8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82

高人指路建飛行學校港航獨佔先機

2014-04-03  NM  
 

 

香港航空去年中在東涌東輝路一幅土地上「插旗」,表明將興建一間飛行訓練中心。今年二月新加坡AA8宣佈,已跟港航簽訂十年合約,提供機師訓練服務。航空業界對港航這個斥巨資的項目議論紛紛。

本刊取得港航兩年前委託顧問公司製作的計劃書,內容列明「港航已獲香港國際機場及機場管理局批地,興建訓練中心」,更稱土地使用權最長五十年。港航在東涌興建飛行學校,看似早獲機管局開綠燈,一切準備就緒。

原來,所謂港航獲得批地,機場管理局董事會過去兩年一直蒙在鼓裡,至近月行政總裁許漢忠才向執行委員會透露此事,並希望董事局本月召開的會議,能通過批地計劃。

曾主動「叩門」、欲打入香港市場的外資飛行學校大呼機管局批地程序黑箱作業,從未聞公開招標,但其競爭對手已早著先機,批評做法已偏離公平競爭的精神。

早前航空界流傳一輯相片,東涌港龍航空大廈旁邊空地豎立了一塊告示板:「香港航空在地盤進行基建工程,地盤內正進行各種測量。」告示板顯示工程完成後一幢十多層建築物,並註明「proposed Hong Kong Airlines Flight Training Centre」,日期為一三年六月。

記者上星期到現場視察,發現告示板不見了。在附近進行港珠澳大橋工程的地盤職員稱:「幾個月前見過塊牌喺度,仲有人出入做一啲測量工作,但冇正式動工,後來連個牌都拆埋。」本刊向港航查詢,港航本週二早上回覆稱暫不予評論,日後如有任何公佈會另行通知。及後記者追問,至下午港航始肯正面回應:「機管局尚未批準有關用地。由於機管局尚未批出用地,本公司從沒有進行過跟工程有關的活動。」

拍檔洩露天機

香港航空對飛行訓練中心一事遮遮掩掩,但其合作夥伴則「爆響口」,以新加坡為基地的AA8 Capital Holdings(HK)Limited,今年二月十三日趁新加坡航空展舉行期間,宣佈已跟香港航空簽訂協議,提供機師訓練服務,為期十年。今年中將陸續運送三部模擬駕駛艙到香港。不過,港航沒有公開這段合作關係。有提供飛行訓練的業內人士稱:「睇到張新聞稿都嚇咗一跳,早喺兩年前,香港航空已經打鑼打鼓想搞飛行訓練中心,仲出埋標書,搵業界承包飛行訓練課程。嗰份計劃書提到香港航空已經同機管局攞到幅地,但港航唔會出錢搞,要外判商自己扲荷包,所以業界冇人有興趣。行內人以為件事不了了之,點知突然又出現番。」本刊取得一份港航委託顧問公司Aviation Results Management Consulting撰寫的計劃書,列明「香港航空已經得到香港國際機場及機場管理局批地,興建訓練中心,並已勘察該地,確定適宜興建發展計劃」、「機管局已指定地點興建訓練中心,香港航空的土地使用權為八年加四十二年,第八年會續約」。該幢建築樓高十二層,達二萬六千平方米,放置十二個模擬駕駛艙、機組人員訓練中心、課室,及五十個酒店房間,預計今年三月啟用。學校除了提供訓練港航機師,也供私人訓練服務。夢幻般的飛行訓練中心興建計劃看似如箭在弦,但原來機管局未正式拍板。

董事會不知情

根據機場管理局年報,在機場一帶大興土木,須經機管局董事會批准。不過,機管局董事會從未討論向港航批地事宜。有董事會成員稱:「呢兩年都冇聽過港航有計劃建訓練中心喎,四月開董事會,亦未收到文件。」據悉,機管局內近日流傳港航建校大計,懷疑背後大力推動者是許漢忠。「佢好積極咁推局方去做,近月已經向執行委員會簡單匯報咗,連張炳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機管局董事)都知情,佢仲話呢個計劃,係要支持本地航空;又話對方出嘅價錢好公道、好合適,只係細節未傾妥,需要再交董事會拍板。」其實,過去曾有數間航空公司及飛行培訓機構向機管局「叩門」,爭取批地設立飛行訓練中心,卻苦無成果。本刊接觸到一位提供飛行訓練服務的業內人士,其公司一直有找機管局、投資推廣署,希望在港建立訓練中心。他們看準內地私人飛機市場具發展潛力,機師需求增加,所以訓練服務有生意。由於內地規定外資公司須以合資方式營運,外來投資者不得擁有多於百分之四十九股權,令他們卻步,遂轉到香港謀求機會。「最大投資係模擬駕駛艙,每部約一千萬美金,佔用空間多,一個已經差不多兩層樓高。」該公司曾向機管局查詢,但沒有下文。「當睇到港航話建訓練中心,而又冇聽過機管局招標項目,我哋都好詫異,乜香港可以咁做o架咩?」業界人士慨嘆說。港航回覆本刊稱:「近日已開始與AA8的合作只是針對目前公司飛行訓練的需要,跟興建訓練中心沒有關係。本公司並沒有在兩年前找顧問公司招標興建訓練中心,當時只是就該計劃的可行性作內部研究諮詢。」

欲離職前拍板

機管局董事會有十七人,張炳良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是必然成員,其餘包括:永泰地產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鄭維新、渣打銀行行政總裁洪丕正、立法會議員何俊仁、陳鑑林、林健鋒等。為何許氏的影響力如此巨大?許漢忠入主機管局後第二年,即○八年透過架構重組而成立「四人Exco(執行委員會)」,在董事會定期會議以外時間,執行相當於董事會的職權,據知執委會由許主導運作。執委會原有四名成員,包括機管局主席張建東、鄭維新、張炳良及許漢忠,去年一月羅康瑞加入董事會後,亦被委任為執委會成員。據悉,「五人Exco」近月始得知港航有意找地興建訓練中心,但仍須交董事會拍板。對於港航興建飛行學校大計,有董事會成員稱:「咁係跳咗幾步喎。」本刊向機管局提出五條問題,包括機管局是否已批地給香港航空興建飛行訓練中心、涉及土地使用條款、有否考慮其他機構申請等,機管局發言人的答案只有一句:「機管局近日沒有批出位於東輝路的任何土地予任何機構。」知情人士謂,許漢忠希望最快下次董事會的會議審議批地計劃,目標是離任前完成批地程序。「但佢做嘢好小心,冇任何蛛絲馬跡留低,冇任何文件記錄指明佢想去批,佢做足防禦措施,好明顯唔想日後有手尾要跟。」

任內招標醜聞

許漢忠原定於一五年約滿,今年初決定提早七月退任,政府及業界近日盛傳他離任後,或加盟港航的大股東海南航空集團。去年許氏宣佈提早劈炮時,流傳他早已另覓新職,今年二月和傳媒春茗,他更表明「會留喺香港同繼續有關航空業」。許漢忠絕非省油的燈,去年六月他捲入改動機場禁區旗艦店舖招標條件評分方式的「搬龍門」醜聞,被質疑涉及利益輸送。據悉政府高層大為緊張,但最終機管局董事會僅認為他做法欠妥善,並無追究。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他亦得到建制派力撐,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今年二月討論事件時,建制派議員以投訴屬匿名指控為由,以八票贊成、四票反對終止討論,令許氏及政府毋須再就事件接受進一步質詢。然而,事件已引起董事會凝聚一股反許的氣氛,觸發他提早離職。「佢仲要喺舊年十月廿五日管理層大會,當住二百多個同事面前話自己冇問題,仲話係有人想篤死佢同機管局。當日大家聽完佢講,全場靜曬,好多人覺得擺明政府同董事會要放生佢囉!」知情者說。

縱容港航拖數

許漢忠厚待港航,早於兩年前開始,港航被揭拖欠機管局泊位費四千萬元。原來拖數問題一直未獲解決,港航可以持續拖數,只因得到高人撐腰。據悉,機管局董事會及後查證,發現拖欠金額多於四千萬元,有董事更把矛頭指向管理層,「港航一直即牙膏還錢,今個月就找咗上個月筆數,不過就再拖今個月筆數,到你追佢找數,佢又還住一啲先,唔係一次半次,係個個月都係咁。你試嚇問機管局同港航夠唔夠膽交份月結單出嚟?一睇就知邊個出事!」最令機管局中人看不過眼,是每月提交董事會報告,向來都會交代航空公司拖欠費用的財務資料,但自港航拖數醜聞曝光,有董事批評管理層後,有人索性不提供這些資料。「因為幾千萬對機管局只係濕濕碎嘅小數目……唔報上去咪無人知,有人㩒住曬囉。」對於拖欠泊位費,港航回應稱傳聞與事實不符。

關注許氏去向

許漢忠為港航大開方便之門,早已在機管局內流傳,不少中層管理人員對他的行徑深惡痛絕,據瞭解,這批中層管理員工正密切注視許的未來動向,若他真的加入海航或其子公司如港航,便採取相應行動。今年六十二歲的許漢忠,七四年於中文大學生物系畢業後,任職政府行政主任,半年後轉投國泰航空任見習經理,職位最高至港龍航空行政總裁。○六年因國泰和港龍合併而離開港龍。據悉,當時港航已希望邀請他加入擔當掌舵人,只是許氏得到港府力撐獲委任為機管局行政總裁,才放棄與港航合作。香港航空的前身為中富航空,○一年三月成立,至○六年九月獲海南航空入股。近年屢傳財困,前年被揭發拖欠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維修及清潔費、機管局泊位費、地勤服務公司外判費等。市場近月盛傳港航有意在港上市,並已委任多間投資銀行作為上市保薦人。港航最大股東海南航空,是中國第四大航空公司。最為人認識的,要數一一年海航母公司海航集團,購入康泰旅行社逾五成控股權,因此不少康泰旅行團均乘坐港航航班。港航多次被揭機師違反民航處指令駕駛,未知是否促成港航要興建飛行訓練中心。兩年前委託顧問公司推出標書後,去年十一月,港航已註冊一間「香港航空訓練中心有限公司」。有業界人士稱,港航及香港快運現時購買外間提供的訓練服務,他指相比起國泰二千七百個機師,港航規模細,根本不需要一間飛行訓練中心。按標書內容,訓練中心可以接街客生意,作為大股東的港航更可以抽水。

確保公平競爭

現時除了國泰航空公司自設訓練中心給旗下機師外,其他航空公司需要找私人機構提供訓練服務,例如:美國公司Flight Safety、加拿大的CAE。但他們都沒有訓練場地,前者只能租用國泰城其中一個地方放置訓練用的模擬駕駛艙。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羅祥國表示,支持撥地給本地或外國公司,提供機師訓練課程,可以提升航空業質素。他認為在機場附近撥地應該不難。梁振英今年發表《施政報告》,聲稱要發展民航訓練學院,培養航空業人才,但若當局未能確保不同公司公平競爭,要發展民航學校,一定存在極大困難。

機師須每年續牌

機師的駕駛執照分私人(PPL)、商用(CPL)及民航運輸(ATPL)。商用牌照持有人可提供私人飛機服務,民航運輸牌照持有者則可駕駛民航客機,兩者同屬專業飛行員。民航處規定他們每年須續牌,接受模擬駕駛考試、應變能力考核等。不同航空公司對機師水平要求不同,可能進行內部考核。本身未有訓練中心的航空公司,須購買合資格公司的訓練服務,每個續牌試至少要美金六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056

洞悉先機 + 捷足先登

一場最漂亮的投機 - 其實是一場事前清清楚楚計算得失的仗。

Using Mr Lee Ka-Shing strategy as below;


好謀而成 - 凡事深思熟慮 謀定而後動
分段治事 - 洞悉事物的条理 按部就班去进行

不疾而速 + 無為而治

環環相扣 = 互為因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385

全球首臺AP1000“心臟”起跳 西屋搶占中國超6000億核電投資先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220.html

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三門核電1號機組首臺主泵首次點動完成

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的“心臟”——主泵——終於在中國跳動了。國內日後大量使用的AP1000機組核電項目有望提早啟動。

5月23日,中國三大核電公司之一的國家核電官網宣布,22日20時44分,全球首臺AP1000機組、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浙江三門1號機組全部四臺反應堆冷卻劑泵(下稱“主泵”)的點動操作順利完成。

“點動成功,通俗來講就是AP1000主泵初步啟動已經成功了。”國家核電一位內部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國家核電稱,三門1號機組全部四臺主泵首次點動成功,為三門1號機組“最終的並網發電,提供了最強有力的支持”。

業界普遍認為,一旦三門1號機組成功並網發電,其他使用AP1000機組的核電項目建設步伐也將因此而加快。

世界首批AP1000核電機組是中美兩國最大的能源高科技合作項目。目前,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各建2臺,作為實現第三代核電自主化的依托。而AP1000機組的誕生地——美國也在投入建設四臺這樣的機組。

“此次試點成功,是全球矚目的。”國家核電另一位內部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三門核電聯合調試隊連續作戰

AP1000依托項目的最大挑戰

主泵被稱為核電機組的“心臟”,在核電站正常運行期間為反應堆冷卻劑系統循環提供源動力,實現核反應堆芯與蒸汽發生器之間熱量的傳輸,屬於核電站的核安全一級設備。

三門AP1000主泵運輸、安裝、調試等各環節,是國家核電與AP1000技術的研發者美國西屋公司共同完成的。這四臺主泵是分別在2015年12月30日和2016年2月8日從美國運往浙江三門的,並於2016年3月1日全部安裝完成。

AP1000主泵作為重要程度與研發難度最高的設備,一直是核電業界關註的聚焦點。

國家核電在2015年公布的資料顯示,為了確保AP1000主泵60年安全可靠運行,西屋公司和AP1000主泵制造商EMD公司制定了極為嚴格甚至苛刻的設計標準和試驗驗證標準——無論是在主泵的設計、零部件材料還是制造精度、生產工藝方面,都突破以往的通用標準,提出了最高標準的要求,堪稱世界之最。這些高標準的要求給主泵的研發與制造也帶來了各種困難與挑戰,主泵之路歷盡艱辛與坎坷。

國家核電在2014年稱,AP1000“主泵的問題是當前工期面臨的主要挑戰和壓力”。官方資料顯示,三門1號機組最初計劃2013年建成發電,至今已經延期了整整3年的時間。

國家核電稱,從2007年開始,AP1000主泵的制造就經歷一系列的設計修改和試驗,最後“得益於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自始至終嚴格審評和監管,使得AP1000主泵最終完善並固化設計”。

官方資料顯示,2015年10月29日,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的核安全專家委員會就AP1000的設計、制造、試驗驗證結果、研制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處理情況進行了綜合審查。審查認為,AP1000主泵性能滿足設計技術規格書的要求。

“AP1000主泵技術複雜、要求高、挑戰大。七年多來,中美兩國企業密切合作、努力攻關,在國家核安全局和能源局的嚴格監管和大力支持下,主泵研制最終取得了成功。”國家核電總經理王中堂在2015年10月29日說,“這次成功將進一步加快中國AP1000項目的建設進度,有力促進中國先進非能動三代核電的發展。”

國家核電此前向本報記者介紹,主泵設計制造技術是美國EMD公司對中國AP1000技轉的主要內容之一。中國的沈鼓集團核電泵業公司、哈電集團動力裝備公司為主泵技轉的主要受讓方,同時也作為EMD公司的分包商,負責依托項目16臺主泵部分零部件及2臺追加主泵整機的分包制造。

國家核電稱,目前,上述國內兩家公司通過對技轉文件和相應軟件的消化吸收,派遣技術人員赴美培訓、接受技術服務,以及通過模擬件制造、分包制造實踐等形式基本全面地掌握了主泵的設計、制造和試驗技術。

3月1日,三門1號機組第二批反應堆冷卻劑泵熱交換器及管道安裝完成

國內核電項目將加快

AP1000被稱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非能動性壓水堆核電機組,是中國最主流的核反應堆型之一。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後,中國已經確定未來將把AP1000機組投入到更多的核電項目建設當中。因為這種技術在理論上安全性更高。

目前中國已經啟動了新一輪規模發展核電的計劃。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要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規劃提出,要開工建設一批沿海新的核電項目。

本報記者據此計算,到2020年之前,中國平均每年需要投入大約六臺百萬級千瓦的核電機組。這樣的六臺機組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從2016年開始,第三代核電機組在中國已經全面替代了第二代核電機組,而兩大核電巨頭——中核集團和中廣核——共同研發的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機組則主要用於出口,這意味著AP1000機組未來將主宰幾乎所有的國內核電項目。

2006年,西屋公司擊敗法國阿海琺集團,奪得了中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的招標,從而終結了一場耗時2年多的世界最大核電合同競標戰。

成立於2007年5月的國家核電是AP1000型核電機組消化吸收再創新以形成自主核電品牌的實施主體。該公司成立當年即被視為中國核電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從美國引進該技術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當時正在運行和建設的核電站所使用的技術均是20世紀60~80年代開發的第二代核電技術,尚未形成自主化、標準化系列。2003年10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出席在杭州召開的全國核電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為擺脫“起步早、進步慢、差距大”的被動局面,要采用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組織和領導,確保核電自主化各項目標的實現。

值得關註的是,本報記者從有關權威渠道獲悉,受AP1000主泵進展的影響,原本有望在2016年3月投入建設的CAP1400核電示範工程項目延遲至今。

CAP1400是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AP1000的基礎上,通過再創新開發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功率更大的第三代非能動性壓水堆核電機組。

位於山東石島灣的CAP1400核電示範工程項目屬於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由國家核電負責承擔研發。

官方資料顯示,2016年2月25日,國家核安全局組織召開專家委員會,審議CAP1400示範工程項目建造許可證申請的審評監督情況,建議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批複CAP1400示範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建造階段),頒發CAP1400示範工程建造許可證。

“大家(專家委員會成員)是支持的。”當時參與主持評審的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對本報記者說。

與華龍一號一樣,CAP1400核電機組也是中國致力向海外推廣的另一項拳頭產品。目前,國家核電已經將其推向南非和土耳其等國家。

另外,受AP1000主泵進展的影響,本報記者從權威渠道和公開資料中了解到,原計劃使用AP1000機組的中核集團旗下漳州核電項目與中廣核旗下的寧德核電項目5、6號機組,最後換成了華龍一號。

不少核電人士認為,這是因為AP1000 機組進展太慢導致的;與此同時,華龍一號在技術上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而在國家核電看來,AP1000 機組“作為世界首堆,有諸多創新而無經驗可循”,而“安全和質量始終是第一位的,為此寧可犧牲工期也不能動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30

中日爭奪新隆高鐵訂單 中方攻勢猛占先機

圍繞已決定2026年開通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間的高速鐵路,中國與日本等國掀起了訂單爭奪戰。

目前新隆高鐵的日方競標財團由東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住友、日立和三菱重工業公司組成。中方財團則以中國鐵路總公司為首,該財團還包括中國鐵建、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據外媒7月26日報道,“新幹線在日本成為高效率的基礎”,日本國土交通相石井啟一7月22日在新加坡召開的高速鐵路研討會上強調新幹線的優勢。

在英國大量獲得高鐵車輛訂單的日立表示,“日本的新幹線技術具有優勢”,顯示出出口新幹線車輛的意向。三菱重工負責匯總鐵路系統,2家商社負責金融層面和整體協調等工作,聯手爭奪訂單。

中國領導層提出“一帶一路”構想,力爭向亞洲和歐洲出口基礎設施。其支柱之一就是橫貫雲南省和東南亞的高速鐵路。獲得位於該構想南部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間的高鐵訂單對於實現“一帶一路”構想來說不可或缺。

有報道稱,中國企業已開始為獲得訂單布局。中國中鐵3月宣布面向位於吉隆坡中心的高鐵始發站周圍地區的再開發投資20億美元。其目的的著眼高鐵建 設,推進城市建設。此外還在國家主導下展開資金攻勢。去年下半年中國國有企業相繼收購了在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主導成立、資金周轉出現困難的國有投資公司 “1MDB”的資產。收購價格被認為高於市場價格,中國通過救濟1MDB來給納吉布政權一個人情。

日本政府同樣正在積極出口高鐵技術,執政的安倍政權承諾要在2020年之前將日本基礎設施出口增加至30萬億日圓。日本外交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中國 企業占據優勢”,對於中國的猛烈攻勢,當地出現了這樣的觀點。中國已經在老撾和泰國獲得了鐵路建設訂單。如果再獲得新加坡至馬來西亞的高鐵訂單,在軌道寬 度和系統等方面,“中國規格”將在東南亞擴大,日本企業等進入的難度將越來越大。

但馬來西亞陸路公共交通委員會主席賽·哈密德否認這筆買賣使中國在該項目的角逐中獲得了優勢。他堅持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將會通過今年的公開招標來 決定該項目的歸屬。同時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兩國政府在7月19日簽署的備忘錄中明確指出“將實施公平、平等、透明的國際招標”,這似乎是為了牽制馬來西亞。 因為馬來西亞很可能屈從於以資金實力說話的中國。不過,即使封鎖中國擅長的資金攻勢,也無法斷言日本企業就將占據優勢。因為如果實施透明公正的國際招標, 預計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和韓國鐵道公社等企業也將參戰,競爭必將進一步激化。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中日兩國圍繞高鐵的競爭,在去年的印尼高鐵訂單爭奪戰中日本與中國競爭進入白熱化,不過最後日本輸給了中國,那一項目價值超過50億美元。在印尼失敗之後,日本政府與企業加強了合作,以“官民一體”的形式加強新幹線的推銷力度。

(綜合來源:日本經濟新聞、觀察者網、參考消息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9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