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DR債券35年後重啟 “木蘭”打頭陣

記者 周艾琳 宋易康 發自上海 北京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在杭州召開前夕,世界銀行(下稱“世行”)為中國提前送來了“賀禮”。

8月31日,中國工商銀行作為牽頭簿記管理人和聯席主承銷商,成功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世行2016年第一期特別提款權(SDR)計價債券。本期SDR債券發行總額為5億SDR(約合人民幣46.6億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0.49%,取名為“木蘭”。這是1981年以來全球發行的首單SDR計價債券,也是全球範圍內首次以公募形式發行的SDR計價債券。據悉,境內外投資者認購踴躍,債券的認購倍數達2.47倍,參與機構包括境內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境外貨幣當局以及國際開發機構等多元化的本外幣投資機構。

這一部“木蘭債”誕生記實屬不易,背後是我國央行不懈的改革努力。

“IMF對SDR債券的發行表示歡迎,這代表著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推進。事實上IMF仍在積極探索如何使用SDR來增強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這項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磋商代表團團長詹姆斯·丹尼爾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以花木蘭命名

在中國央行當日舉行的SDR債券首發慶祝儀式上,本報記者註意到,央行特地準備了一個點綴滿木蘭花的三層蛋糕,與“木蘭債”之稱相呼應。

其實,SDR債券發行的消息早在7月末便不脛而走,相比於債券本身,此次各界對於“木蘭”這一命名由來尤為好奇。

世行副行長奧特女士在發行儀式上解釋稱,“大家都知道,我們有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之一便是促進性別平等。促進性別平等,對於全球減少貧困、促進經濟發展都至關重要。在中國,花木蘭是傳奇的女性,代父從軍了不起的女性。她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而且得到全球廣泛尊敬和承認,‘木蘭從軍’在全球十分著名。”

在眾多中國元素中,發行方最終選擇了花木蘭。除了迪士尼的動畫大片令這一形象在全球家喻戶曉外,濃濃的中國元素、發音容易、外國人好記好念也都是加分項。

“花木蘭替父從軍、忠孝雙全的故事在全世界家喻戶曉。祝願以木蘭命名的SDR計價債券市場蓬勃發展,享譽國際。”工商銀行副行長張紅利表示。

在1980年以前,國際市場一共發行過13只SDR計價債券,累計金額僅為5.94億美元。本次世行發行的SDR債券,將是1981年以來國際市場首只SDR計價債。

匯改開花結果

其實,人民幣從進入SDR貨幣籃子,再到中國發行SDR債券,這一進程並不容易,也彰顯了中國央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擴大SDR作用以及改善全球金融治理構架的決心。

以美元為基準的布雷頓匯率體系1969年崩潰後,IMF創立了SDR,它賦予IMF成員國任何時候提取該貨幣籃子中任何一種貨幣的權力。SDR設立的初衷是支持固定匯率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改善國際流動性短缺,彌補官方儲備不足。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SDR給全球經濟系統提供了流動性支持,總額為1826億SDR的 2009 年SDR分配,在向全球經濟體系提供流動性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今年10月1日,新的SDR貨幣籃子也將正式生效,人民幣將成為第三大權重貨幣。五大貨幣在SDR籃子中的占比為——美元(41.73%)、歐元(30.93%)、人民幣(10.92%)、日元(8.33%)、英鎊(8.09%)。SDR可以被兌換成可自由使用的貨幣。

早在2010年,人民幣便向SDR籃子拋出“繡球”,但當時並未成功“入籃”。IMF對SDR籃子貨幣有兩條標準,第一是該貨幣的發行國(或貨幣聯盟)在過去5年內貨物和服務出口額位居前列(中國2010年已達標),第二則是 “可自由使用”,具體包括在國際儲備、國際銀行借貸、國際債券和外匯交易中的自由使用情況,然而人民幣當時並未滿足這條核心標準。

為了進一步向儲備貨幣邁進、推動匯率自由化,中國央行此後進行了持續果斷的改革。

去年4月末,央行批準大量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市;7月14日,央行又進一步宣布,境外央行、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國際金融組織這三類境外機構參與銀行間債市的額度將通過備案制完成,而無需審批,並且可投資範圍也將擴大至更多品種。

2015年8月11日,新一輪人民幣匯改啟動,IMF對此給予了積極評價:“中國正在不斷從一個緊緊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匯率體系向一個更開放、靈活、更基於市場條件的匯率制度轉型,人民幣應該能在2~3年內實現自由浮動。”

隨後,中國央行宣布延長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時段,從目前的 16:30 延遲到 23:30,以覆蓋歐洲交易時段,滿足 SDR 所要求的在“全球主要外匯市場”廣泛交易的要求。

利率方面,財政部從同年四季度起按周滾動發行 3 個月記賬式貼現國債。從技術上而言,SDR利率可在其構成貨幣三個月期國債利率的基礎上形成,有效的三個月期國債市場是加入 SDR 籃子的技術前提之一。

此次,SDR債券再次整裝待發,可見中國央行對於SDR改革的思考並未停留在一廂情願的猜想階段。

興業研究分析師對本報記者稱,2016年4月1日在法國巴黎的國際金融架構高級別研討會上,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積極表態中國將研究在國內發行SDR計價債券,且之後與IMF的多次密切溝通中都提及要推動SDR擴大使用;7月24日,周小川在2016年第三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表示,應擴大SDR的使用,人民銀行已經發布了以SDR作為報告貨幣的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數據,正在研究發行SDR債券的可能性。“如今SDR債券登場看似一小步,未來很可能會成為推動SDR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最後倒逼IMF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一大步。”

“木蘭”的機遇與挑戰

從更高立意上而言,擴大SDR的作用對於強化全球金融治理有特殊的意義,這也是此次G20峰會的議程之一。

SDR債券有幾大優點:1)風險調整收益比其他單幣種債券更高(僅僅低於人民幣計價的債券),主要原因是SDR債券包含了5種貨幣,它們兩兩之間的相關性較低,能很好地對沖匯率風險;2)相比於自己做多樣化來進行風險對沖,SDR債券的交易成本更低;3)在有資本管制的國家,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SDR債券獲得一定的外幣敞口,比如在中國,如果投資者有人民幣貶值預期,購買SDR債券實際上是一種獲得美元敞口的方法,IMF認為這也可能緩解中國資本外流壓力。

當然,SDR債券也面臨挑戰。本報記者也獲悉,此次債券發行的前後過程並不輕松。某國際投行人士對記者稱,“由於當前歐洲、日本都已進入‘負利率時代’,美國國債收益率也屢創新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僅約1.45%),這導致SDR債券收益率偏低,影響未來的認購熱情。”

不過,債券獲得超額認購,這也減輕了擔憂。世行資本市場部主任理查德森近日也表示,“中國的人民幣計價債券收益率普遍較高,但是SDR債券情況不同,利率是綜合考量了一籃子貨幣的利率情況所得出的。”此外,世行的信用質量很高,因此“SDR債券的利率水平是十分合理的”。

走向未來,另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培育一個更具深度、流動性的SDR債券市場,這對其進一步發展有決定性作用。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葛佳飛對記者表示:“起初SDR債券的流動性可能不及其他債券,但我們希望它的流動性越大越好,市場越來越大,甚至能像美國國庫券一般,這樣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