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本的冬天里 這些移動醫療企業如何突圍?

資本對於移動醫療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如果說2014年是中國移動醫療投融資最熱的一年,2016年則進入資本理智期。

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5年,移動醫療企業融資次數分別是22次、25次、58次、156次、283次。但現在,移動醫療企業正面臨分化,有持續造血能力的公司將更強,提供偽需求的公司也將可能因為融資遇冷而被淘汰,市場對於移動醫療公司的動向也就非常關註。

8月23日,就醫160(寧遠科技 834750)CEO羅寧政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公司正全力做營收,目標是明年實現全面盈利。近期的所謂“裁員”,是為新業務讓路,對人員做一些優化調整,以團隊和個人的業績為依據,實施末尾淘汰制。

今年1月掛牌新三板的就醫160,也是第一家掛牌新三板的移動醫療企業,但在掛牌幾個月後,就爆出了“裁員”事件。有媒體此前報道稱,“就醫160”準備裁員300人,創新事業線已撤消,相關員工已全部離開。

8月22日,就醫160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半年報顯示,報告期間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約277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7%,是去年全年總收入的116.7% 。盡管營收增長幅度很大,但是前期靠燒錢來維持高速增長是互聯網行業一貫路徑,就醫160也不例外,公司仍然處於戰略虧損期,在報告期內,公司累計虧損約5172萬元。

“如果說,現在是移動醫療的冬天,有冬天很好,可以把真正優秀的企業留下來。那麽,移動醫療的春天也會很近了。”羅寧政說。

海量用戶如何變現

據粗略統計,國內大小移動醫療公司發展至今已有近百家。由於醫療產業鏈較長,不同的移動醫療公司進入該領域的入口不同。易觀智庫研究顯示,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可以分為8大垂直細分領域,包括問診咨詢、導醫平臺、醫療學術、自診自查、預約掛號、醫療咨詢、疾病管理、體檢等。其中,醫療學術類和自診自查類占比較多,分別占26.0%和21.4%。

就醫160就是從預約掛號進入該領域,然後服務領域不斷拓展。2015年是就醫160快速擴張的一年,新增可服務醫院數量達到1246家,新增註冊用戶超過5600萬,2105年的營收也實現106.18%的增幅。

就醫160半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就醫160平臺服務醫院3017家,報告期內增加了830家,其中三甲醫院達到1,139家,報告期內增長了342家,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平臺可服務醫生數超過47萬,報告期內增加了3萬多名;實名註冊用戶超過9700萬,報告期內增加了2900萬,超額完成上半年計劃目標。

獲得用戶量之後,移動醫療企業如何進行下一步的流量變現和盈利模式探索?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不同移動醫療企業的商業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幾種:醫、藥、保險入駐平臺、診後移動醫療服務市場開拓、線下診所,醫護上門,互聯網+醫生集團等模式。

就醫160目前的收入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互聯網醫療平臺服務收入,一方面是公司醫療軟件及銷售。

經過2016年上半年發展,就醫160互聯網收入增長進入指數級增長階段。其半年報顯示,互聯網醫療平臺服務收入約為2429萬元,去年同期約為495萬元,是去年同期的5倍左右。

互聯網醫療平臺服務具體指什麽?羅寧政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就醫160正在從單純的預約掛號平臺全面升級為提供院內支付、導診、分診、轉診服務的分級診療平臺。160的定位是做一個生態系統,把流量資源開放,和醫療機構、藥品企業以及保險公司、醫療可穿戴設備,健康管理機構等合作,提升增值能力。比如,高端診所和專科醫院合作,給藥企做品牌推廣,以及和保險公司合作進行停診險、疾病險、母嬰保險等特色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開發及推廣等,來實現盈利。

同時,在掛號、分診、轉診基礎上,就醫160繼續向醫生端衍生,用戶可以通過APP,利用電話加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向指定醫生進行在線問診。

羅寧政表示,醫生端實現的交易額增長快速,上線不久就實現交易額125萬元,同比增長489%,月最高成交額突破30萬元。

羅寧政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互聯網企業早期的收入來自TO B的服務,導入醫、藥、險等,但是未來最大的增長點還是TO C的增長,比如醫生的咨詢問診、慢病管理等。這種服務還在培育期,但是一旦養成付費習慣,醫生服務等完善,服務形成規模後,將是最大的增長點。

資本多自觀其變

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資本市場也進入冬天,一些互聯網企業融資受阻,是否會加速行業的洗牌?

高特佳投資集團首席戰略官、執行合夥人曾小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移動醫療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提供的服務以導醫掛號、支付等醫療服務非核心環節為主,但沒有解決看病難的核心問題。

曾小軍認為,提供偽需求的移動醫療公司肯定會經歷一輪洗牌,能夠活下來的多為已經有自我造血能力的項目,或者傳統醫療行業通過互聯網作為推廣手段連接用戶的項目。但活下來並不表示就能夠立即盈利,所以很多資本方處於靜觀其變的階段。

在資本的理智期,前期不斷擴張的公司需要調整策略。羅寧政對第一財經表示,就醫160正努力成為首家盈利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以優秀的業績回報股東。外界傳聞的裁員是為新業務讓路,對人員做一些優化調整,以團隊和個人的業績為依據,實施末尾淘汰制。

對於移動醫療是否遭遇資本寒冬,羅寧政表示,資本並非不願投資,而是會更關註企業的造血能力,在資本遇冷的時期,如果企業能做到成本控制,做好收入和盈利,可能會成為一匹脫穎而出的黑馬。如果說,現在是移動醫療的冬天,有冬天很好,可以把真正優秀的企業留下來。那麽,移動醫療的春天也會很近了。

在資本寒冬的背景下,就醫160借助新三板發起定增。7月22日,就醫160發布公告稱,公司增發已經獲得嘉興鵬誠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深圳市嘉誠富通基金管理合夥企業、深圳市啟賦嘉融投資管理公司等三家合夥企業共計約7400萬元的認購。

曾小軍表示,不能獲得融資的企業會倒掉一批,控制好投入產出比的企業能夠存活。以目前市場上存活的移動醫療項目來看,燒錢至少持續3年,通常5年左右。

目前來看,移動醫療的發展仍任重道遠,因為醫療行業還是受政策和資源壟斷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國內移動醫療發展最大阻力是體制,政策是根本無法在短期內撼動的最大制約,如果說其它因素,就是移動醫療如何去突破實體醫療的信任度/地域性和治療方案的解決。”曾小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