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務院部署去產能 專項督查進度將公示

國務院常務會議16日提出,按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要求,在全國開展一次對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專項督查,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嚴格按進度要求和時間節點順利完成。

會議還指出,督查要以產能實際退出、清理違法違規項目、嚴控新增產能、職工安置、獎補資金籌措使用等為重點,督促地方加強環保、質量、安全、能耗、國土、礦山等執法和達標檢查,建立公示制度,嚴防弄虛作假、死灰複燃。落實獎懲機制,確保完成全年化解過剩產能硬任務。

國家發改委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全國已累計退出煤炭產能9500多萬噸,完成全年任務的38%,累計退出鋼鐵產能2100多萬噸,完成全年任務量的47%。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16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7月份以來去產能進度有所加快,但與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距離。從完成的情況看,各地的進展也不平衡,雖然這項工作是兩會之後在全國範圍內推開的,但從目前完成的任務量看,確實還存在差距。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已經制定好去產能的目標任務和完成路徑,下半年的進度一般會快於上半年,再加上開展專項督查力度加大會倒逼去產能加速,全年去產能的目標很有希望達成。

胡遲表示,目前去產能確實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和阻力。地方政府有對地方GDP、稅收和社會穩定的考量,企業的債務問題、人員安置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都制約了去產能的步伐。此外,價格的反彈使產能過剩的企業對市場仍抱有期待。

為加快去產能進度,發改委將督促各地和中央企業把責任層層細化分解到具體的企業、項目和責任人,確保每項工作、每個時間節點都有人負責、有人督查。把今年壓減數量具體明確到每臺設備、每個礦點,確保任務完整閉合。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去產能是2016的主要任務,中央對地方的督查,是為盡快實現去產能的任務,由於中央對國企有著較強的約束力,獎懲機制、按月通報等機制將發生作用。

劉哲認為,政府在督導的過程中,應更多地用市場的方式去產能,而不是采用行政的手段強制去產能。地方政府應作為市場要素的建設者,在人才、資金、土地、資本等市場要素轉移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劉哲還表示,在面對供給老化企業時,政府一方面不能通過行政手段強制其關閉或破產,另一方面也不能“力挺”僵屍企業,妨礙生產要素向新供給轉移。政府在做好市場機制的建設者的同時,要重視社會政策的“托底”作用,做好社會保障和再就業培訓等。

胡遲也認為,下半年去產能的進度會加快,一定要註意做好員工安置、社會保障和再就業等社會托底工作,去產能過快過猛會導致社會問題,不利於社會穩定。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鼓勵企業兼並重組、轉型升級,用法治化、市場化辦法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劉哲認為,如果企業有很大的轉型發展空間,可引導企業采取並購重組、引入其他股權等方式,這可能比行政性的關閉效果更好一些,不只是對企業本身,其社會效應也會更好,不會造成大面積的失業。

胡遲表示,下一步去產能必須要和國企改革結合起來。產能過剩的企業中央企國企占了很大一部分。去產能既是對生產能力的調整,也是對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的調整。央企重組合並是化解去產能的一種有效探索,比如上半年武鋼和寶鋼的合並就有去產能的考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