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家:十三五煤電保守估算過剩1.6億千瓦 擱淺價值約2.8萬億元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近日提出,調控煤電需要組合拳。“長遠的方向是市場化建設,但是也不能單純地靠市場解決所有的問題,尤其是在中國特殊的國情和電力行業體制機制環境之下,行政措施和監管措施都得到位,方能保障調控到位。”

袁家海是在能源基金會與無所不能聯合主辦的煤電去產能研討會上提出上述觀點的。

近年來,受經濟進入新常態和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我國用電量增速趨緩,電力供需總體寬松,煤電行業利用小時數逐年下降。

根據中電聯月報統計,2016年上半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1797小時,同比減少138小時。截至6月末,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火電裝機容量10.2億千瓦,上半年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1964小時,比上年同期減少194小時。與上年同期相比,27個省份火電利用小時同比減少,其中,青海、福建和湖南火電利用小時分別減少897、663和633小時。

面對我國煤電行業過剩的現狀,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繼2015年10月聯合下發《關於做好電力項目核準權限下放後規劃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後,今年上半年能源局又接連下發了三份控制煤電不合理發展速度的文件——《關於進一步做好煤電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的通知》、《關於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關於建立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暨發布2019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三份文件被業內稱為“急剎車”,引發了社會關於我國煤電行業過剩現狀的一系列討論。

在《關於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中,國家能源局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業放緩燃電火電建設步伐,以應對日益嚴重的煤電產能過剩局面。此舉波及13省份暫緩、15省份緩建,一大批煤電項目將被取消、緩核。

“急剎車”文件發布之後的效果如何?袁家海認為,短期已經有效果,而長期效果還有待觀察。“5月份和6月份,煤電新建還是撲朔迷離的狀態,仍有13個項目共計1550萬千瓦開工建設,這說明文件發布之後,產出效果還有一定的時間。5~6月各省發改委沒有新批準的項目,這是積極的信號。”

中電聯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火電完成投資379億元,同比下降6.4%;上半年煤電投產2149萬千瓦,同比多投產367萬千瓦,電源裝機總量同比增長113.7%,超同期電力消費增速8.6個百分點,過剩進一步加劇。“全年新增5000萬千瓦,總裝機新增1.2億千瓦。過去我們說缺電的時候,煤電行業每年1億裝機是舉世矚目的,但是現在對這個數據解讀就有不同的視角。”袁家海補充道。

袁家海通過情景分析電力需求的結構性變化,預計2020年-2030年電力增速為:202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6.22萬億到6.99萬億千瓦時,“十三五”期間用電量年均增速2.29%到4.73%,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為9.10萬億千瓦時。

他的這一觀點,獲得業內許多專家的共識。

袁家海建議,“十三五”期間要繼續淘汰瀕臨退役的小火電。“和2012年、2013年上大壓小的淘汰不一樣,淘汰一定要區分省區的情況。如果這個省區(或臨近聯網省區)沒有太多可再生能源增長需求,處於絕對過剩狀態,那就該淘汰;如果這個省區有可再生能源靈活性的需求,即便是瀕臨退役的煤電也可暫時封存,今後再擇機淘汰。“

此外,袁家海建議,“十三五”期間封存4000萬千瓦的煤電機組,封存和深度改造8000萬千瓦機組,主要目的是做靈活性和輔助服務,在電力系統中主要承擔電力型機組的功能。

根據袁家海及其團隊的計算,這樣的安排可以保證2020年9.2億電量型機組的量級,其利用小時數是4300到4500之間,有比較好的經濟性。

“‘十三五’期間調控煤電任務非常艱巨。”袁教授總結道,“按照現在的匡算,保守是過剩1.6億千瓦。一個60萬千瓦的煤電,按照4500利用小時數,整個項目運營期的總經濟價值收入,包括初始投資,稅金和稅後利潤約是105億元。如果完全閑置,其擱淺資產價值就是105億元。如果1.6億千瓦的煤電擱淺,價值是2.8萬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