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量子計算機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科技大學量子實驗室成功研發了半導體量子芯片。
據央視新聞8月11日消息,量子芯片相當於未來量子計算機的“大腦”,研制成功後可實現量子的邏輯運算和信息處理。有了計算,量子的存儲及控制技術也必不可少。這款三明治型的固態量子存儲器,在低溫有磁場的輔助設備中才能工作。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周宗權表示,下一步發展方向,要把這個量子存儲器做小做得齊整化,以延長它的壽命,最終我們希望做成一個像經典的便攜式U盤一樣方便使用的器件,實現超遠距離的量子態量子信息的傳輸。
今年3月,科技部網站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郭國平研究組在量子芯片開發領域取得一項重要進展,首次在砷化鎵半導體量子芯片中成功實現了量子相幹特性好、操控速度快、可控性強的電控新型編碼量子比特。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雜誌《物理評論快報》上。
郭國平研究組多年來致力於半導體量子芯片的開發,他們利用半導體量子點多電子態軌道的非對稱特性,首次在砷化鎵半導體系統中實現軌道雜化的新型量子比特,巧妙地將電荷量子比特超快特性與自旋量子比特的長相幹特性融為一體,實現“魚”和“熊掌”的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