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新政策,比比哪國強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670

智能娛樂機器人。(新華社 王建中/圖)

2016年7月28日下午,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聯合發布了《世界創新發展報告(2016)之公共政策篇》。

報告稱,目前中國已經走到需要將創新列為頭等發展戰略的時刻。要激發中國的創新潛能,不能僅依靠研究團隊或個體的創新行為,還應該從國家戰略和公共政策上進行整體規劃和推進。

報告選取了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瑞典、瑞士、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以色列共11個在創新領域卓有建樹的國家,從五個維度來討論國家的創新公共政策,包括整體規劃、協調性機構、激勵環境、教育環境和法治環境。

美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具創新力的國家之一,美國的研發投入總量常年處在世界第一的位置,據統計,2015年美國的研發投入約2.8萬億美元,相當於第二名中國的兩倍。其他國家也在研發投入上不遺余力,如瑞典、以色列的研發投入都在GDP的4%左右,韓國在2014年的研發投入更是占GDP的4.29%。

為了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各國都建立了一套創新協調機構和機制,比如美國的國家創新協調機構主要分為兩個層次:第一是白宮決策機構,包括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國家科技委員會和總統顧問委員會等機構,主要任務是通過制定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為科技創新提供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第二個層次是多部門的執行機構,包括美國教育部、商務部、環保署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11個聯邦部門機構,它們負責具體執行第一個層次所制定的政策,協調非政府部門與企業的關系,促進美國創新的系統化建設。

報告指出,大部分國家普遍存在創新資源局部分散、企業研發資金匱乏、創新主體缺少互動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有必須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建立調控創新資源的創新協調性機構。

創新離不開人才,為了吸引海外創新人才,各國各顯神通。比如,在瑞典工作的外國專家、高管和科研人員前三年可獲25%的稅收減免優惠,外國雇員前6個月可免交所得稅,取消對風險資本征收資本稅,以鼓勵風險資本投向創新性中小企業。

為了將頂尖人才留在美國,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里近期提議,為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數學(Mathematics)類外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發放美國綠卡,另外還將通過支持“Start-up”簽證,讓更多外國企業家也能到美國創業。

更多國家還是崇尚創新教育從娃娃抓起,註重從小培養年輕一代的創新能力。

比如,加拿大的基礎教育著眼於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加拿大政府明文規定小學生的家庭作業必須限制在半小時以內完成,老師會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孩子的特征和具體的家庭背景布置適合每個人的作業。學校同時開設理論和實用兩類課程與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例如發散性思維課會鼓勵學生去研究牛奶盒究竟有幾種用途。

瑞典小學課程設置以培養興趣和動手能力為主,家政課好手工課等實踐課程占據相當大比重。小學生在12歲以前既沒有考試,也沒有任何成績評定,中學教育同樣也很自由開放,沒有高考,很多學生高中畢業後會工作幾年,熟悉社會和確定興趣後再讀大學。

1996年德國總統赫爾佐克提出,創新意識要從小培養,學校要培養青少年有獨創和負責人的個性。德國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教育探索,如通過各種競賽,在中小學選拔有天賦的學生,根據人才“早發現早支持”原則,使中小學生在大學之前就能夠獲得相應的開發和資助。

報告建議,中國也要加大基礎教育投入;增加手工課、自然科、藝術課等實踐課程的課時比例,對理論課進行瘦身;提倡跨學科的通才教育;註重教育對創新文化的滋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0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