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滑,但全國仍有幾個省份表現搶眼。
數據顯示,1~6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5879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7%),增速比1~5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個百分點。
盡管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行,但各地的表現不盡相同。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民間固定資產投資73208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1~5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46368億元,增長5.1%,增速回落0.6個百分點;西部地區30618億元,增長1.9%,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東北地區8604億元,下降31.9%,降幅擴大2.6個百分點。
廣東大幅領先全國
從具體省份來看,寧夏、海南、廣東、吉林等省份增幅靠前,均超過了15%。其中,寧夏和海南兩個省份超過了20%。不過由於這兩個省份的經濟體量較小,民間投資的絕對值不大,因此增速的波動幅度比較大。
例如,寧夏上半年民間投資快速回升,增速由第一季度的3.5%回升到上半年的29.6%,占投資的比重提高到56.2%,成為帶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
在海南,作為該省的重要支柱產業,房地產的回暖帶動了民間投資的大幅提升。海南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分行業投資情況來看,海南省民間投資依然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今年1-6月,房地產業完成民間投資632.76億元,占全省民間投資的63.9%。
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基數比較大,民間投資增速還能達到19.6%,頗為引人關註。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從投資去向看,民資流向房地產比較多。尤其是今年以來,樓市的區域分化十分明顯,深圳、廣州、珠海以及東莞、佛山的珠三角地區樓市都比較火爆,也帶動了民間投資的增長。
其次是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彭澎說,在機器換人、高端制造方面,民間資本也進入比較多。此外,今年以來廣東住宿餐飲等民資占比較高的行業也比較火熱。
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重工業增加值增長8.7%,輕工業增加值增長3.3%;電子行業增長11.0%,汽車行業增長12.8%,鋼鐵行業增長16.2%,專用設備行業增長10.8%。其中,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3.8%,分別比國有、外資企業高12.8 個、12.4個百分點。
與廣東相似,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民間投資增速也相當不錯。不僅體量較大,而且增速也達到兩位數。數據顯示,上半年江蘇民間投資15797.1億元,增長11.1%,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70.4%,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區域經濟專家、貴州省政府參事胡曉登教授說,廣東、江浙等地的市場化程度非常高,民間資本都是向往市場化程度高的地方。另一方面,這些地方這幾年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進一步吸引了民間投資的進入。“市場化程度越高,產業結構轉型就越靈敏,轉型的效率就越高。”
冰火兩重天
值得關註的還有吉林,數據顯示,上半年吉林投資增速持續回升,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37.47億元,增長10.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個百分點。特別是民間投資上半年完成3948.18億元,實現15.1%的增長。
要知道,上半年,東北地區民間投資完成8604億元,下降31.9%,降幅擴大2.6個百分點。同處東北的遼寧則與吉林呈冰火兩重天。數據顯示,遼寧1~6月民間投資為負增長58.1%。
吉林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在東三省里面,目前吉林的整體發展勢頭是最好的,產業結構也比較合理。一方面,比起遼寧和黑龍江,吉林的能源產業占比要小很多,受能源下行沖擊較小。
另一方面,吉林的汽車、軌道客車等裝備制造業以及光電子、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都相當不錯。像裝備制造產業正在打造產業集群,這也給了民間投資大量的空間,很多東南沿海的零部件生產企業紛紛進入。“這幾年吉林的民間投資都做得很不錯。”衣保中說。
在一些省份民間投資快速增長的同時,不少省份的民間投資增速不容樂觀。今年5月,國務院開展了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專項督查。此次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導是在專項督查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針對民間投資增速靠後,以及民間投資體量較大且增速放緩明顯的7個省(市)。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銀監會等部門組成7個督導組,分赴北京、遼寧、安徽、山東、河南、湖北、青海7個省(市)開展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導。
數據顯示,湖北上半年完成民間投資8899.42億元,增長1.4%,比1-5月回落0.2個百分點。占全省投資比重為63%,同比下降7.4個百分點。
在北京,上半年民間投資完成1085.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4%。從占比前3位的行業看,房地產業民間投資同比下降7.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下降28.6%,制造業下降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