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企業籌備上市的四個要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1/157593.shtml

企業籌備上市的四個要點
王能光 王能光

企業籌備上市的四個要點

找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不要光講個熱鬧。

上市要領先

業務領先或者上市的時間領先的公司,容易被資本市場理解和認知,新業務模式、新技術創新的公司更要註重這一點。行業領先的公司容易被投資人理解,但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到行業領先,所以上市的時間領先也很重要,先上市的公司容易被認知。上市的好處大家都很清楚,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更加規範。上市能增加公司的信用度,提升品牌影響力。最重要的,公司上市獲得發展需要的資金,可以有更大的空間整合資源。上市後,公司的戰略對,發展就會上一個新臺階。

在國內上市的申請等候時間是不確定的,更需要提早安排。上市總要有一定的得失,有的公司上市準備不夠提前,過程還時而猶豫,結果錯失很多機會。有的公司上市的時候看前面同行上市估值高,融了不少錢,這次自己融的錢比已經上市的同行公司融得少,感覺市值不好看或者沒面子,上市一拖再拖。通常IPO這個事情,拖延、猶豫很難得到特別好的效果。

除了資本市場的因素,公司業務發展的軌跡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一般來說,公司業務很難持續高速成長,企業會在某一個階段快速上升,比如說50%、100%的增長,有的階段可能30%增長。這個增長也非常好,但是相對於50%增長已經遜色了,由此帶來一些疑問。這個問題在A股市場相對好一些,A股市場更關註合規性,對業務發展可能關註度會弱一些。但是如果在美股市場,或者是香港市場,對企業未來的戰略和發展非常關註。所以,公司上市盡可能趕早,更好地契合公司快速成長的時機。

業務特色要突出

要想讓資本市場聽進去、聽明白、並且記得住,公司就要有特色。

買商品時,我們關註商品的特點。股票也是一種商品。買股票也會關註公司的特點。公司的特點突出,投資人就會相信你未來的發展和成長。股票的特點就是公司業務的特點,有幾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公司的產品或服務的特點,一個方面是公司所處市場的潛在空間特點,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是團隊的能力特點。團隊特點體現在能帶領公司走得更高、走得更遠,遇到經濟、外部環境變化時能夠比同行企業發展得更好。有了這些才能說清楚公司能勝出的邏輯,才能吸引投資人。

這幾個特點要在公司的招股書里講得非常清楚,能說出來為什麽我們公司能夠成長得更好。一般企業在招股書里面寫了就忘了,寫的時候不是寫給自己的,是寫給別人看的,結果公司做的和說的不太一樣。招股書寫的內容如果是你真正能夠做到的東西,說的和做的就一致。這個特別重要,按柳總的說法,不斷地說到做到,投資人就會相信你,你在市場上才會受到歡迎。

在美國上市,這些方面投資人非常關註,有國內企業在美國上市由於說的和做的不一致,變成了被低估的或者是被打擊的中概股之一。現在國內上市這個方面不夠重視,因為是審批制,監管機構更關註合規性,合規過了,排隊批準了,就不愁賣股票。股票首次發行定價比較低,上市一開盤就是幾個漲停板,這個時候大家容易忘了是企業做得好,還是市場給的溢價高。公司等待上市可能排了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高估值是公司獲得的審批溢價或者是排隊等待時間的溢價,並不是業務的溢價。以後排隊的壓力減緩,或者國內上市更市場化,包括推出註冊制,對公司的業績表現就會更有壓力。

選擇適合的資本市場與適合的交易方式

不同類型的公司適合不同類型的資本市場。上主板,公司必須有一定的體量,利潤5億以上甚至更高;上中小板,公司凈利可能需要1億左右;上創業板,利潤規模沒有那麽大,但是增長速度要求很快;公司如果還不夠上市的標準,新三板掛牌是一個選擇,對公司規範化管理和提升品牌知名度有幫助。新三板已經掛牌近8000家公司,大概有3%到5%是非常不錯的公司。當然,新三板流動性問題還需進一步解決。

選擇資本市場一定要結合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企業發展不是團隊的誌向問題,而是業務規律決定的。如果企業規模不是很大,而你選擇了一個青睞大企業的資本市場,你的企業在里面是小個頭,公司估值和交易活躍度都會受限。反過來,如果選擇適合企業的資本市場,你在里面屬於領先的地位,估值就很不同。我們投資了一家技術領先的軟件企業,原計劃去納斯達克上市,經過分析發現當時A股市場更適合公司。公司迅速在2006年調整戰略,2008年在A股中小板成功上市,現在發展非常好,市值達到400億。當時如果選擇上納斯達克,就很難獲得這樣的發展機會。

選擇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與交易時機也很重要。公司的業務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每一階段需要相應的資金支持,如果方式不靈活,會耽誤業務的發展。尤其政策不斷調整變化,要盡早理解政策。上市的方式有直接IPO,也有借殼的方式,或者將公司的業務整合到一家上市公司中。一家香港上市的IT公司,計劃拆分軟件服務業務在A股上市。在A股排隊的過程中,由於經濟形勢改變,一些大客戶的采購增長不是特別好,甚至是平的,如果申請IPO可能會有比較大的疑問。這個時候公司很快考慮調整,改為借殼上市。2010年、2011年公司籌劃借殼,花了9個月時間成功上市。如果靜態去算,借殼需要付出一個比較大的成本,但算大帳就不一樣,當時公司加上殼總市值50億,現在公司市值近300億,付出這個代價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上市後能夠做一系列並購,對業務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經濟放緩的時候,內部增長不足以支撐公司發展的需求,還必須有外延式發展。收購兼並是上市後很多公司采取的發展策略,也是CFO要考慮的重要內容。借殼過程中,對殼的審批、殼的背後有沒有不規範的東西,這些都要掌握得很好。

做選擇時要從公司發展的角度想問題,往前看,不要在小節上糾結,有的時候患得患失耽誤事情。一家企業,曾經有一個和上市公司1:1合並的機會。兩家的利潤都在5000萬左右,這家公司非常需要錢,上市公司有很多現金,行業相近,管理團隊互相認識,兩家合並起來非常互補。但是公司談來談去,沒有談成,失去了寶貴的發展機會。

上市準備做到位

上市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有規範的事情,比如法律、財務方面的規範;有業務的事情,比如戰略、公司結構的調整;還有管理團隊的利益,比如激勵方案。在這個時候,控股股東的訴求、一般股東的訴求、管理團隊的訴求、投資者的訴求,各方是不一樣的。怎樣平衡,怎樣協調,怎樣溝通,都要有提前的考慮和安排,不要到時候再考慮。有的公司考慮不周,甚至導致某些股東、某些管理團隊成員的不愉快。一起吃苦容易,一起享受不容易。

給CFO的寄語

公司籌備上市重點關註以上四個方面,還有許多重要環節,主要靠CFO去學以致用。沒有經歷過IPO的CFO,多向有經驗的CFO私下請教,多分析一些案例。

資本市場看上去比較神奇,大家日常多關註就會慢慢熟悉。現在資訊很發達,但是我們要註意從中找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不要光講個熱鬧,一天後就忘了原委。

做好CFO,首先財務金融要熟,專業能力必須過硬,新的政策要熟悉,知識面要廣;其次要善於結合實際,能深入業務,勇於擔當和協調。CFO不是做業務的,更多是平衡業務單元的利益,這個時候要敢於擔當;最後,多實踐,勤總結。

企業 籌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5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