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資本寒冬還看不到盡頭,這是創業和投資界的共識。經緯中國創始合夥人張穎、易凱資本CEO王冉等大腕先後發言提醒創業公司創始人如何過冬。
文 | 王亞奇 編輯 | 盧旭成
創業家&i黑馬作為中國第一創投媒體平臺,品牌欄目《小敗局》將持續關註在資本寒冬中遇挫的創業公司,以為其他創業者提供鏡鑒。另外,我們也將做一系列的報道,從資本、人力等各個維度反映和解讀這輪資本寒冬。本文是資本寒冬系列的第一篇稿件,其他稿件將陸續推出,敬請期待。
當上公司CEO,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峰……這是很多打工者鼓起勇氣變成創始人的美好夢想。
“無論國內資本市場,還是國外資本市場,看上去(這個資本)寒冬期都比我們想象的要長,至少未來6到12個月資本市場不會有明顯好轉的跡象。”獵聘網CEO戴科彬日前在接受創業家&i黑馬采訪時表示。
神奇百貨、愛鮮蜂、明星衣櫥等頻被傳資金鏈斷裂,最終不得不通過大幅裁員的激烈方式斷臂求生,更有甚者,創業公司倒閉,創始人一夜之間一無所有,不得不重新變成打工仔。
在投資與創業這個生態系統中,資本是衡量市場溫度的一個重要標準。而人,是創業、創新型公司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是最大的成本,當融資不暢,公司老板第一時間的反應是開源節流,裁員、不再開啟新的招聘等是首先會被想到手段。
為此,創業家&i黑馬根據獵聘網、拉勾網、Boss直聘等幾家招聘公司的大數據,試圖在人力層面解讀這個資本寒冬的影響。
最火的互聯網行業也招不動人了
互聯網一直是創業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也是最願意招新的領域。但即便是最火的互聯網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出現明顯的下降。來自BOSS 直聘的數據顯示,2015年四季度,大量互聯網公司開始縮減招聘,月招聘體量僅與2015年招聘的最低谷2月份相當。
從報告來看,求職者主動尋找工作的頻次也從2015年7月開始下降,到11月達到谷底。而在傳統招聘業中“金三銀四”的跳槽旺季,盡管互聯網公司招聘人數出現回升,但今年二季度企業整體招聘體量與去年同期仍相距甚遠。
(數據來源:Boss直聘)
這一數據與戴科彬此前的說法類似。2015年底,獵聘網曾對互聯網創業公司招聘需求進行過調研,10家A輪公司有5家會告訴獵聘網,他們的招聘人數跟之前沒有太大差別但不會增加,3家會表示招聘人數將減少,還有2家則稱沒有招聘需求。
“A輪公司應該是非常高速成長的體系,但是從他們的招聘需求很明顯能看到TMT領域很多企業是很艱難的。”戴科彬告訴創業家&i黑馬。
好多創業公司高管在找工作
通過BOSS直聘的一組有趣的數據發現,資本寒冬和艱辛的創業路讓不少前創業公司高管重新踏上了求職路。
2015年9月開始,曾經是創業公司創始人、合夥人或VP級高管以上職位重新開始求職的人數出現明顯增長,並在2015年11-12月達到頂峰。今年1月至今,重新尋找工作的創業公司高管數量雖然較高峰時期有下降趨勢,但較此前仍然維持在高位。
(數據來源:Boss直聘)
其中,互聯網金融、社交網絡、O2O、電子商務、文化娛樂五大行業的高管離職率在這個人才招聘的冬天達到頂點,整體離職率分別達到4.69%、5.20%、8.30%、4.32%、4.21%。
這可以理解,很多高管都是被創始人以遠大的“願景”、超高的薪水或巨大的期權(股權)回報預期招募過去的,說句不好聽的,很多人就是奔著一起將公司搞上市,發大財去的。一旦公司發展受挫,創始人所承諾的前景、股權(期權)的預期高額回報全部變得遙遙無期,拍拍屁股走人是常態選擇。只是把股權質押給阿里的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最近還經歷了CTO的離職,在周末極客公園的一場活動上,還對他的兄弟們說了一句抱歉,因為他們沒跟著羅永浩發大財。
同富貴易,共患難難。
互聯網職位薪酬理性下降,O2O、電子商務、社交網絡降幅最大
隨著2015年四季度資本市場的降溫,一些互聯網公司在減少招聘需求的同時開始精打細算,使得互聯網職位整體薪酬呈現理性下降。
Boss直聘數據顯示,過去幾個月,互聯網行業平均招聘薪資從2015年7月的9202元震蕩下跌到2016年3月的7861元,降幅超過15%。從細分行業上看,O2O、社交網絡、電子商務細分領域降幅最大,平均薪資降幅達到10%以上。從崗位類別上看,技術、產品類崗位2015下半年招聘薪資分別下降了9.3%及7.2%,降幅居首。
“部分求職者也有意識地小幅下調期望薪資來提高跳槽成功率,其中產品、技術類人才平均期望薪資下降相對明顯,主要因企業高薪人才(2萬元以上)比例下降所致。不過求職者的期望薪酬回落幅度要低於招聘薪資的降幅。”Boss直聘數據研究組組長常濛表示。
在資本市場寒冬,互聯網行業薪酬整體下降的背景下,互聯網行業人才供需在過去一段時間也開始呈現分化。其中,互聯網人才緊缺主要體現在數據服務、企業服務、智能硬件等幾大現在資本追逐的風口行業。在崗位需求上,首席技術官不出意料地排在第一位。而在內容創業的大風口上,內容運營、多媒體設計師和市場運營等崗位成為技術之外新的人才熱門緊缺領域。
(數據來源:Boss直聘)
社交網絡、O2O等新興行業經過2014年飛速發展後,2015年下半年開始,相關企業紛紛縮減規模,降低薪酬,儼然使這兩大領域成為互聯網領域薪資降幅最大,人才流失最為嚴重的領域。
國企、BAT等大公司又成求職者最愛?
綜合拉勾網與獵聘網的數據,國企和上市公司依然維持上個季度的排名,競爭指數最高。具體而言,從不同企業/機構類型的所有職位平均應聘人數來看,國有企業就業競爭最為激烈,平均每個職位有40.72人應聘;其次是外商獨資/外企辦事處和國內上市公司,平均每個職位有38.15和35.96應聘者。在互聯網領域,阿里、百度等上市公司依然是互聯網人的最愛,平均每個職位有21人競爭。
(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研究院)
據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個職位應聘人數最多的十大企業排名中,“互聯網+”企業數量最多,包括小米科技、神州專車、京東集團、合一集團(前身為優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愛奇異、北京滴滴、獵聘等七家企業,其中小米科技平均每個職位有123.61個應聘者,名列首位。僅次於小米科技的是神舟專車,平均每個職位有118.14個應聘者。
可以看到,這些大都是大浪淘沙剩下的知名創業公司,都是行業龍頭,既有好概念,又有高融資,還有高收入,自然更容易吸引求職者。
國企、BAT和知名互聯網企業受到追捧,這側面反映了,在資本寒冬的影響下,職場中人的心態已是穩字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