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漢尼拔血戰古羅馬(三)--坎尼會戰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36382

 

在特拉西梅諾湖之戰後,漢尼拔的軍隊令羅馬人喪膽,繼任的羅馬帶兵的執政官和統帥再也不敢正面和漢尼拔交鋒。

 

但話雖如此,漢尼拔的勝利卻沒有令到任何 一個意大利中部的城市向他倒戈,這令漢尼拔極之失望。他放棄直取羅馬,因為始終他深入敵人腹地,若果貿然攻堅,會四面受敵犯孤立之險。於是他繞過羅馬,到 南面去尋求聯盟者。他進軍佔據坎尼(Cannae)、亞得里亞海岸,取得糧食和騎兵所需的馬匹,並通常港口希望和迦太基本部取得聯系,並在那裏休整士兵和 訓練新加入的高盧士兵。

 

在羅馬這個危急的時候,元老院選出新的獨栽官領軍對抗漢尼拔,他就是出使向漢尼拔宣戰的費邊‧馬克西穆斯。

 

費邊是一個穩健而精明老練的政治家和軍事 家,他受命之後,率領四個軍團追趕漢尼拔。他趕上漢尼拔的軍隊後,採取拖延戰略,只是不斷在後拖延和騷擾漢尼拔的軍隊,使其疲於奔命。由於漢尼拔的騎兵實 在太強,正面交鋒極難取勝。羅馬人在本土作戰,在人員和資源的補給較為方便,反之漢尼拔深入敵土,不利久戰,若然羅馬人能使漢尼拔欲戰不能、卻勝不成,再 戰下去有機會能把漢尼拔拖垮。

 

可是費邊這個策略也負出了沉重的代價,漢 尼拔的軍隊在意大利境內任意馳騁,不斷破壞和洗劫大量農地和莊園,令羅馬人民極度不滿。於是費邊在六個月任期期滿後,元老院選出兩位新的執政 官:Lucius Aemilius Paullus(帕魯斯)和Gaius Terentius Varro(發羅)。社會輿論和元老院敦促兩個執政官迅速領兵和漢尼拔決戰。

 

帕魯斯曾經帶兵在第二次伊利里亞戰爭取得勝利,具備實戰經驗,為人穩重。發羅則是富家商人之子,重來沒有帶兵上戰場的經驗。發羅為人較為激進,主取投入優勢兵力與漢尼拔決戰,得到羅馬市民的支持。

 

羅馬的兩位執政官為了迎擊漢尼拔,親率大軍向南行軍。經過兩天,於奧非都斯河左側找到漢尼拔的蹤跡,並在距離其六英裡外紮營。平常兩位執政官會分別指揮其所屬部隊,但這次因兩部軍隊合一,所以因應羅馬法律的要求,兩位執政官在日間輪流作出指揮。

 

執政官發羅首次帶兵上陣,就要戰勝漢尼拔。當羅馬軍隊向坎尼逼近時,漢尼拔派出一小隊軍隊伏擊羅馬軍隊。發羅成功抵擋了其的進攻並繼續向坎尼進軍。

 

另一位執政官帕魯斯則不同於發羅,其心思慎密並且步步為營,而且其知道即使羅馬軍隊在數量上佔有優勢,但與漢尼拔在平原上對戰是極不智的。

此 想法絕對正確,因為漢尼拔具有騎兵的優勢(不論是質量或數量上)。儘管有著這些顧慮,帕魯斯認為在取得初捷後退兵為不明智的,於是將三分之二的兵力駐紮在 奧非都斯河東側,並指令餘下的軍隊渡河,在北岸離迦太基軍營更近的一個高地上設下第二個軍營,此軍營設立的目的在於搶奪糧草並且騷擾敵軍。

兩軍於這個位置對峙兩天。

 

公元前216年8月1日,漢尼拔向發羅挑 戰,相約於明天正式交戰。發羅拒絕了,當其要求被拒絕後,漢尼拔意識到奧非都斯河對羅馬軍隊的重要性,於是派出騎兵向正在河邊取水的羅馬士兵進行騷擾。發 羅因此被激怒,於次日,即8月2日,集合南北兩營大軍,在與漢尼拔軍營隔岸相望處佈下戰陣,向漢尼拔挑戰,要與其決一死戰。

兩位執政官共有7萬名步兵、2,400名羅馬騎兵與4,000名同盟騎兵(在會戰裡上陣的),並在兩個軍營留守2,600名重裝步兵與7400名輕裝步兵(合計1萬名步兵),羅馬在戰場上的總兵力達至86,400人。

而迦太基大約30,000名重裝步兵、6000名輕騎兵與8000名努米底亞騎兵包括主戰場上的兵力與分隊兵力。

 

當時傳統的陣形是步兵在中間,騎兵置兩翼。羅馬人依照此法擺陣,但選擇加厚中軍的縱深而不是加寬其戰線寬度,希望以此迅速擊潰漢尼拔的中軍。而發羅知道漢尼拔此前兩仗均以詭計與花招取勝,所以其主動尋求發動戰役,以防再次中伏。

 

漢尼拔為了應付羅馬軍的優勢兵力,選擇了不同於傳統的陣形,其將最低質素的的高盧新兵放於中軍,搭配經驗豐富西班牙重裝步兵,而驍勇善戰的非洲重裝步兵則分列兩邊。將中軍列成半月形,突面向著敵人。而兩翼則分置努米底亞騎兵。

 

戰鬥一開始,羅馬步兵發動猛攻,漢尼拔中軍的步兵抵擋不住而後撤,半月形的戰陣由突面向著敵人最後變成凹面包著敵人(下圖)。

 

 

羅馬步兵一直挺進,變成兩側匯合中間前進,愈是向前,愈是楔人敵人的隊伍,縱隊愈加兩側向內收縮而變長,正好成為漢尼拔兩側精銳非洲重裝兵部隊橫攻的目標。

 

羅馬軍很快就由主動出擊變成被動抵抗,隨 後羅馬兩翼的騎兵被實力大優的迦太基騎兵迅速擊潰。然後迦太基騎兵掉頭沖擊羅馬步兵的後面。結果羅馬兵完全陷入漢尼拔軍隊的包圍,軍士在中間擠作一團,毫 無抵抗之力,只能淪為漢尼拔軍隊屠殺的對象。戰況變成一面倒,到夜幕低垂之時,羅馬軍幾乎全軍覆沒,54,000人陣亡,18,000人被俘,執政官、元 老、貴族、成千上萬羅馬最優秀的市民都倒在血泊之中。

 

 

蓄勢待發的努米底亞騎兵

 

 

這是羅馬人那麼多場戰爭以來死傷最慘重的戰役,羅馬城家家戶戶都陷入痛失親人的悲痛。作為羅馬騎士職業象徵的金戒指,漢尼拔就收集了一大個木桶,遣人送回迦太基。漢尼拔在這場戰爭只損失了6,000人。

這場戰爭成為歷史少數包圍多數殲敵的光輝範例,至今少軍事學校仍然以這場戰役為重點研究課題。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