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企布局自貿區 中信集團推進國際化進程

為進一步推動中信集團的國際化進程,提升國際化業務的比重,中信集團提出利用上海自貿區的多項促進對外投資的政策便利,加快走出去。

7月8日,中信集團成立“上海自貿區協同子平臺”,中信銀行與中信建設、中信重工、中信戴卡、中信金屬、中信國際電訊及中信現代農業等中信集團非金融子公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中信集團業務協同部總經理蘇國新表示,中信集團在踐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時,希望在上海自貿區建立全球資金管理體系,促進中信各家公司跨境資金的流動便利。 

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創辦於1979年。2009年以來連續七年入選美國《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2015年排名第186位。 

目前,中信集團業務涉及金融、資源能源、制造、工程承包、房地產等多個領域。2014年8月,中信集團將絕大部分資產註入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實現了境外整體上市,中信泰富也更名為中信股份(HK0267)。按照7月11日的收盤價11.34元計算,中信股份總市值為3298.84億港幣。

中信股份董事長常振明在今年3月致股東的信中說,立足中國、放眼全球,是中信一直秉承的發展理念。中信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積極發掘新的投資機會。

為了推動“走出去”,2015年6月,中信銀行聯合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建設、中信重工等多家中信集團下屬公司共同宣布,投融資7000多億元助力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信集團將會與包括伊藤忠、正大集團在內的戰略投資者實現資源整合合作共贏。2015年,正大集團和伊藤忠通過分別占50%股份的合資公司正大光明入股中信股份。

此外,中信集團要整合內部資源,實現協同,將跨境業務服務和協同“走出去”落到實處。

蘇國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納入“上海自貿區協同子平臺”的中信建設、中信重工、中信戴卡等中信集團非金融子公司,都是國際化業務占比較高的企業,比如中信戴卡,國際業務比重已經超過50%。

“要從市值最大化的高度去推進中信的業務協同工作。而在同等條件下,納入’上海自貿區協同子平臺’的企業,也要優先在平臺上發布項目信息,尋找合作對象。”蘇國新說。

蘇國新告訴記者,除了目前的幾家子公司以外,“上海自貿區協同子平臺”也將會把更多的子公司納入進來。”目前子平臺上的金融機構是中信銀行,未來也不排除引入其他的金融機構,比如券商、股權基金等。“

期待更多金改利好

“(金改40條)目前已經落地了3條實施細則,年內有望出臺數量可觀的實施細則。”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管委會副主任過誌英說。

上海自貿區的優勢,也將隨著“金改40條”的逐步落地而不斷加強。

在本次會議上,中信多家子公司紛紛表達了通過自貿區平臺推進企業國際化進程的需求。

中信戴卡代表表示,企業非常關註如何防範匯率風險,如何用最好的價格結匯。目前也在考慮在歐洲建廠,因此如何更好更便利地進行海外投資,也是中信戴卡非常關註的。

中信戴卡是全球最大的鋁車輪和鋁制底盤零部件供應商;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出口量第一,擁有7個海外生產基地。鋁車輪年產量達到3500萬只,每秒就有一只鋁車輪下線,全球配套800萬輛整車。

中信建設是一家開展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公司。他們關註如何利用上海自貿區和香港兩個平臺,實現香港子公司與上海自貿區的對接,更好發揮兩者的優勢;

中信金屬主要從事鐵合金、礦產品、鋼材、有色金屬等的貿易和投資業務。他們關註,如何規避匯率風險,如何將企業在境內外的資金池銜接起來。  

這些問題,都得到了上海自貿區方面的積極回應。

作為中信股份主要利潤來源的中信銀行,則借助自貿區業務,實現了上海分行資產規模和收益的較大增長。

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中信股份總收入4168億港幣,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418億港幣,較2014年增加4.97%,利潤的主要來源是金融業務,其中中信銀行占比最大。

中信銀行批發業務總監兼上海分行行長胡罡說,通過更具價格優勢的自貿區分賬核算單元資產投放以及一系列自貿區創新產品比如跨境電票貼現、境外企業貸款、境外匯率市場的外匯資金交易、融資租賃公司放款等,對上海分行資產規模和收益帶來了較大貢獻。

中信銀行是獲得自貿區分賬核算業務資格的前十家銀行之一,截至目前,中信銀行上海分行自貿區分賬核算單元日均資產余額達人民幣7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4億元;日均存款余額達人民幣4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5億元;上半年凈利潤較去年年末翻番。

數據顯示,2015全年中信銀行上海分行實現營業凈收入44.2億元、增幅52%,年末表內外資產規模合計3506億元、增幅56%,列上海股份制銀行第一梯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