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連獲勝的一方都沒料到的驚嘆號, 改變了一個國家43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 不只為歐洲的歷史翻了新頁,也為全球化的時代埋下隱憂, 經濟威脅不再能嚇人,極端言論反而變明星。 這場公投是一面鏡子,照出一個變形中的世界。 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會在二十四個小時內,就否定了四十三年的歷史? 《今周刊》採訪團隊,在六月二十三日英國公投之後的第一天,就火速抵達倫敦,帶讀者來看這場驚天動地的公投,怎麼從一國家務事,變成全球草木皆兵的政治風向球?因為,全球化時代的共通問題,都可以在這次的英國公投裡看到。 一覺醒來,世界變了……年輕人驚覺:原來我活在「同溫層」! 「我從沒想過脫歐會在公投中勝出,我認識的人都投留歐票。」來自倫敦、今年三十三歲的茱麗葉(Juliet Lecouffe)說。回想起公投當天,茱麗葉記得在她臨睡前留歐票數仍領先,沒想到,「凌晨三點半起床,看到英國廣播公司(BBC)最新投票結果,一度以為電腦出錯。」 但接下來,電視上的數字勝負沒有改變,只是脫歐票數的領先幅度越來越大。飽受驚嚇的她趕緊喚醒老公伊天(Etienne Lecouffe),兩人睡意全消,一整晚無法入睡,只能呆滯地看著電視新聞。當最後公投以五一.九%比四八.一%「脫歐派」勝利結束,他們和全世界一樣,都在嘗試理解: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公投的結果,對這對年輕的夫妻格外衝擊。因為,茱麗葉的丈夫伊天,正是來自英吉利海峽的彼岸、與英國遙望的法國,他是歐陸子民。 「原本我想取得英國公民身分,但是今天早上,我開始幫妻子找怎麼申請法國公民的管道。」在法國最大金融集團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派駐倫敦工作的伊天,原本打算和妻子定居英國,一場公投,卻讓這個規畫急轉彎。 六十多年來,英國和歐盟之間,就像一對貌合神離的夫妻,經歷過多次合分。但這次分手,來得太突然、太難以接受。「我只能說,太震驚了。」事實上,伊天在公投前還和同事開賭盤,但所有人都賭留歐。他嘗試理出頭緒:「或許我們生活在倫敦,身邊圍繞許多國際化、對移民接受度高的人。我想『同溫層』可能造成我們在認知上的『誤差值』。」 的確,若分析公投結果,會發現十八到三十四歲這個年齡層,支持留歐比率遠高於中老年人。這樣的世代差距,正是這次公投中最明顯的趨勢。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教授巴爾(Nicholas Barr)向記者解釋:「老一代的人懷念他們熟悉的那個世界,但是全球化的世界已經不一樣了。而年輕人看到的世界,就是今天這個樣子──永遠與世界接軌。」 茱麗葉的英法聯姻,正好代表這次公投中,支持留歐的年輕族群與歐洲的關係。他們從小就融入歐洲,更能接受多元的文化。而且年輕人對留歐陣營所主張的經濟論述,也比較能認同。 「對英國經濟來說,脫歐是一場災難。絕對是。」茱麗葉憂心忡忡,因為她工作的出版社高度仰賴歐洲員工和歐洲市場,一旦脫歐,她的收入或前途都會因公司業務而受到直接影響。 留歐派:對英國是大災難!金融中心地位不保 聰明錢、人才紛紛外逃 伊天身處的金融業,更是首當其衝。「過去倫敦是歐洲的金融中心,隨著脫歐落實,它將失去這個優勢地位。」伊天一針見血指出,面對英國前景的不確定性、法規管理的改變,讓歐洲金融業者有理由可以隨時撤離,轉到其他歐洲國家設點。 這也是這次公投引爆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震央。未來,以倫敦金融城為中心的英國金融業,可能將失去允許他們通行於歐盟各國、自由經營的「金融護照」(編按:可為歐盟客戶提供無縫隙的跨國境服務),進而失去重要的歐盟市場。「事前我們有做一些準備,但不曾真正認為脫歐會發生,因為它顯然會對英國經濟帶來衝擊。」專替保險業者進行風險評估的Equinox Global執行長麥克荷利(Mike Holley)說。 事實上,聰明錢跑最快,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已表態,開始認真考慮將倫敦的二千個職位轉移到愛爾蘭的都柏林或德國的法蘭克福。摩根大通董事長戴蒙(Jamie Dimon)則在給員工的公開信中指出,「銀行將可能改變在歐盟各國的法人架構,或考慮改變某些職位的所在地點。」 每天在倫敦金融城上班的伊天,不擔心沒路走,因為他和茱麗葉是具有高度移動能力(high mobility)的一群,伊天從事的金融業本來就可以在電腦和網路上完成;而茱麗葉懂得多國語言,包括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等,兩夫妻隨時可以在異地重新扎根。 伊天坦言,若以「有一份好工作、收入不錯,足以支付房租」為標準,未來,英國可能不再是最佳選項。「如果有必要,我們會搬回法國,或到其他地方。」 面對公投結果,茱麗葉還有更複雜的心情,因為她的母親來自蘇格蘭,隨著英國脫歐,接踵而來的可能是蘇格蘭重啟獨立公投。萬一蘇格蘭通過獨立公投,這意味著,同一個家庭被硬生生隔成兩個國界了。 「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望著在客廳快樂奔跑、一歲三個月的兒子奧斯卡(Oscar),伊天感慨說。昨天晚上,奧斯卡既是英國人、也是歐洲人;今天開始,他被迫只能選擇一個身分。 然而,茱麗葉夫婦的擔憂,從經濟角度、工作機會上來看都合情合理,為什麼英國公投的結果,還是脫歐?背後的原因,不只是英國國內,而是當前民主國家都遭遇到的問題。英國脫歐,點燃了一股氣氛,從這個群島王國開始,蔓延到全世界。 脫歐派:奪回自主權很爽!不必擔心被歐洲拖垮 歐盟才更需要英國 為了挖掘原因,我們得走出倫敦這個「英倫天龍國」,搭上一班火車,來到偏遠的斯佩爾索恩(Spelthorne)。這個位於倫敦兩小時車程遠的鄉間小鎮,人口約十一萬人。 六月二十五日晚上七點,正當留歐陣營為了未來愁雲慘霧時,另一群脫歐主要陣營「Leave.EU(脫離歐盟)」的年長者,正開心舉杯歡飲。只見二十多名脫歐組織的志工,正在鎮上公共交誼廳慶祝英國「獨立日」,因為他們「重新把國家主權要回來了!」。 聽到記者來自台灣,頭髮閃著銀光、現年七十七歲的退休執業會計師托比(Toby Mickethwait)興奮地說,自己年輕時曾在香港和新加坡工作,「還到台北出差過呢!」 「台灣想被中國統治嗎?當然不想。日本願意把司法權讓渡給中國嗎?當然不願意。我們也正是這樣的處境。我們不能夠讓歐盟法律凌駕在英國之上。」托比用兩岸關係來類比英國和歐盟,言談透露著典型的脫歐派「討回主權」思惟。 對一同參加派對、領導地方脫歐運動的菲爾梅森(Phil Mason)來說,支持脫歐是為了捍衛主權。「歐盟官僚體制扼殺了英國主權,威脅英國議會至上的傳統,唯有離開歐盟,才能重拾昔日英國的風華盛世。」他難掩喜色地說。 菲爾梅森說的話,和當年反對加入歐盟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的話,簡直如出一轍。雖然政黨不同,但核心精神卻是一樣的:「英國不要被歐洲拖垮」。 而留歐陣營每天掛在嘴邊的「經濟衝擊」、「金融危機」、「貿易衰退」,在菲爾梅森耳中聽來,格外刺耳。對他來說,經常出現在主流國際媒體的經濟數字,他一概不信。「怕什麼!雖然歐盟是全球最大經濟共同體,但單單英國,就是全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了!(編按:因脫歐後英鎊急跌,英國的經濟規模被法國超越,已退居全球第六)」 「長遠來說,不會有負面影響,反而對我們更好。」菲爾對英國的未來充滿希望:「歐盟國家會要繼續和我們做生意,他們也要把汽車、農產品等出口到英國。」 現象一:為何選擇「經濟自殺」?精英以分析數字威脅 造成民眾極大反感 比起留歐陣營精細的經濟論述,菲爾的論點,或許聽來帶幾分天真。但是,研究機構透過複雜模型跑出來的經濟預測,雖然一再宣告英國脫歐等同「經濟自殺」,但這些「經濟恐嚇」,最後卻成了脫歐勢力的火藥之一。 留歐派的「經濟牌」陣容有堅強?包括迪頓、提霍爾等十名諾貝爾經濟學家,在《衛報》連署發表支持留歐的公開信;包括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金融時報》等媒體,都在脫歐公投上採取了強烈的反對態度。 《經濟學人》還整理了二十頁的數據分析,企圖說服英國投下留歐票。不過,這些冰冷的經濟數字,還是讓人民無感。 「這次公投的結果,人民就是在說:『我們聽夠經濟恐懼的戰術了!』」倫敦卡斯商學院教授布萊克(David Blake)說。英國公投,對於其他民主國家的啟示之一,就是別再用經濟數字做要脅。 「脫歐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是因為,不住在倫敦的英國居民,早就對貶低英國傳統價值、為了全球化而做的犧牲不滿很久了。而且,不只是英國國內,連美國、日本、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等那些機構,都在威脅我們要留在歐洲,也讓許多人反感,造成極大的反效果。」布萊克說。 如果不談經濟數字,這場全國辯論賽要怎麼贏呢?答案:簡化、簡化、再簡化。 雖然感到意外,但電子公司E Wave總經理奈爾傑史丹登(Nigel Standen)對公投結果,顯得異常冷靜。「雖然我不明白為何有人投脫歐票,贊成脫歐和留歐的票數也不相上下,但這就是結果。」 現象二:民粹贏了民主?複雜議題訴諸激情 挺留歐議員竟遇刺 奈爾傑認為,應該尊重一人一票選出來的民主機制。他說,政治人物和媒體應該用正向、不偏激的方式去處理和引導政策。「大家都太情緒化了。」他說。 不過,像奈傑爾這樣理性的聲音,卻在這次公投中缺席。六月十六日,英國支持留歐的國會議員科克斯(Jo Cox)遇襲身亡,兇手在行刺前三次大喊「英國優先」(Britain First),而「英國優先」正是極右派組織的名字。 「在這樣激化的爭論過程中,所有的議題就被單一化了。」伯明罕大學經濟學教授葉慈(Tony Yates)指出,在脫歐這個複雜的經濟、文化、社會討論中,議題越來越極端,「兩邊最後比拚的,反而是誰能挑起激情。」 「例如『移民來英國搶工作』就是過分被簡化的論述,但這也比較容易激起情緒。」葉慈說,英國與歐盟的關係也被過度簡化,「他們說,每周交給歐盟的三.五億英鎊,如果拿來支撐英國國家健保(NHS)和社福,那有多好?這個簡化的論述,只要會加減法就懂。」 而這正是脫歐派有效宣傳之道。脫歐大將、倫敦前市長強生(Boris Johnson)就在巡迴拜票的巴士上面寫著:「我們每周給歐盟送去三.五億英鎊,還是把這些錢投向我們的NHS吧!」 重點是,這些承諾,在公投後有多少能成真?脫歐激進派的英國獨立黨(UKIP)黨魁法拉吉(Nigel Farage)在公投後第二天,就坦承英國可能沒辦法把三.五億英鎊挪來用在NHS上。他甚至在電視上說:「我無法保證,這是脫歐陣營的錯誤之一。」 現象三:年輕人比老人冷感?挺留歐卻不去投票 要求二次公投為時已晚 英國公投另一個怪象,就是年輕人雖然支持留歐比率極高,但是投票率卻極低。根據英國民調公司網站Yougov.com統計,公投結果十八至三十四歲的投票率僅有三十四歲以上族群的一半。也就是說,按照人口分布統計,維持一樣的支持率,如果年輕人的投票和其他族群的一樣踴躍投票,最後決定性的三.八個百分點可能會被逆轉。 更多年輕人,是在公投後被「激」上街頭,表達意見。六月二十五日午後,距離震撼全球的公投結果出爐二十四小時後,大批原本驚魂未定的留歐支持者終於回神,聚集在英國國會廣場。面對倫敦知名地標大笨鐘,國會廣場的綠色草坪上,四處可見抗議脫歐和維護歐盟的標語。即使午後突如其來的一場陣雨,也打不散一群憤怒焦慮的年輕人,針對留歐或脫歐進行激烈辯論。 辯論了半小時,還是大學生的賓(Ben Price)仍有未熄的滿腔熱血。「我們有五二%的人贊成脫歐,四八%贊成留歐,這個些微的差距就造成了國家分裂,公投應該至少達到七成的門檻。」賓指出,「這根本不合常理。」 公投後,網路社群的年輕人大為失望,社會企業創業家提內(Martin Tisné)在推特上說,「這個國家的過去(指老人),投票否決了未來(指年輕人)。」成為英國公投標籤(#Brexit)中轉傳數最高的發文。他們也準備在六月二十八日舉行抗議,要求重新公投(事後因安全考量取消)。 賓也打算再參加六月二十八日的抗議。「我們會盡量去每一場活動,因為當你相信某件事,就必須去捍衛。」賓的語氣堅定。然而,長年對政治無感的年輕人,在公投落幕後才覺醒,再做什麼努力,可能都無法改變現況。 雖然在網路上,因為投票率不足而要求第二次公投的連署案,已經超過三百萬人連署,將會送進議會討論,但是執政黨已初步否決將「事後翻盤」。 歐洲一樣不會給英國第二次機會。這可以從二十八日布魯塞爾針對脫歐所開的臨時會議的一段小插曲看出來。 「我們必須尊重英國的民主和國民所做的決定……」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 Claude Juncker)開場發言時講到這裡時,英國脫歐派大將法拉吉突然大聲鼓掌,不禮貌地打斷他的發言。只見容克緩緩轉身對法拉吉說:「這是你最後一次在這裡拍手。」 引來全場歐盟代表鼓掌。容克繼續說:「你一直要脫歐,現在你成功了,又回來幹嘛?」 德國總理梅克爾一樣沒有給好臉色。她在會議上表示:「我們對待想要留、及不想留在歐盟的國家,一定會有徹底的不同,」「我們不允許只想享受自由市場的好處,卻不認同歐洲自由價值觀、或是不想盡義務的情況發生。」 「英國在引用《里斯本條約》第五十條的脫歐條款、正式提出離開歐盟的宣告之前,我們不會有任何形式的共識。」她強調:「我了解英國現在不想馬上執行這個決定。」但她催促歐盟及早下定決心。 影響:公投效應蔓延全球?受經濟衰退影響 人民容易走向極端 然而,比起英國國內的動盪,英國公投所顯現的結構性民主國家問題,才是真正令人擔憂的。葉慈就指出,經濟的影響,要到真正脫歐之前才會出現,但是當下英國的社會,已經有「右派民粹主義」抬頭的趨勢。 公投後沒幾天,英國已經傳出多起仇恨犯罪,特別是對東歐及穆斯林族群的攻擊事件明顯增加,甚至引來有穆斯林身分的倫敦市長沙迪克.汗(Sadiq Khan)公開譴責。 「很多人也擔心,這樣的極端主義氣燄,將會擴散到其他地方。例如美國的總統選舉,川普某方面就是這樣的代表。」葉慈說。保守主義、疑歐主義者因英國公投增加了不少聲量,在全球各地的極右派組織,也趁這勢頭興起。 六月二十六日,奉行「白人至上」的美國加州「金州光頭黨」公開集會,爆發流血衝突,大家又把眼光飄向川普。因為日前三K黨前首領杜克(David Duke)才公開表達支持川普,但川普並未拒絕或譴責,被指他默許種族主義在美國滋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里茲,日前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也指出,英國脫歐與川普現象,「在某方面有著相似性」,因為全球經濟衰退,人民對於現況不滿,很容易就找到極端的發洩出口。 英國公投,的確在全球吹起了一團火苗。葉慈說:「我希望其他國家可以看到英國面對的問題,從中學到經驗,不要重蹈我們的覆轍。」 複雜「英歐」情結 非經濟分析可解GDP變好人民卻無感 永遠都在想脫歐……──英國歷年人均GDP與加入歐洲組織大事紀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成立 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EEC)1975年英國舉行脫離EEC公投1979年柴契爾政府執政1986年成立「單一歐洲市場」1990年英國加入歐洲匯率機制(ERM)1992年英國脫離ERM1993年《馬斯垂克條約》生效,歐盟(EU)成立2007年里斯本條約,對歐盟進行一系列改革2016年英國通過脫離歐盟公投 預估脫歐將大衰退 他們也沒在怕……──各機構預估10年後英國GDP成長區間英國經濟政策中心 -1.77% -1.24%倫敦政經學院 -2.60% -1.30%OPEN EUROPE -2.20% 1.55%PWC -5.50% -3.00%牛津經濟中心 -3.90% -0.10% 民眾心聲!脫歐、留歐仍在拉扯脫歐才能重返榮耀歐盟官僚體制扼殺了英國主權,威脅英國議會至上的傳統,唯有離開歐盟,才能重拾昔日英國的風華盛世。 菲爾梅森(Phil Mason) 47歲,脫歐組織 地方召集人 投票凸顯世代差異我和我20歲的孩子,深刻感受到這次投票有世代差異。英國年輕世代和網路一起長大,也常旅行。對他們來說,當「歐洲人」是再自然不過的。麥克荷利 (Mike Holley)服務業主管 到外國念書變麻煩我爸是銀行家,脫歐之後,他的工作可能生變,而我原本想到法國念書,現在要用外籍生身分去申請了。茱麗葉(Juliet Hammer)16歲,學生 倉卒投票很可怕我不認為大家能搞清楚要脫歐或留歐,這樣倉卒投票,後果是很可怕的。我們現在已處在進退失據的狀況。詹姆(James Pearson)34歲,作家 脫歐派心目中的昔日榮光鐵娘子:加入歐盟是最大錯誤 人們未來會看得比較清楚,建立歐盟這樣一個超國家機構,可能是現代歷史中首屈一指既不必要也不理智的行為。英國這樣一個既擁有傳統實力,又負有全球使命的強國,曾經成為歐盟的一部分這件事,將是英國能犯的最大量級的政治錯誤。 ——柴契爾夫人《治國之道:改變世界的策略》,2003年 在我生活的歲月中,我們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歐洲大陸,而所有的解決方法都來自全世界說英語的國家。——柴契爾夫人「蘇格蘭保守黨演說」,1999年 公投過了,就一定走得了?──英國脫歐後續談判流程 理論應該是這樣……英國與歐盟初步磋商可能耗時六周英國首相致信歐洲理事會主席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項條款將耗時兩年歐盟同意且不希望延長談判其他歐盟成員國一致同意延長談判恐耗時若干年談判結束即刻英國脫歐 實際可能會這樣……公投後首相卡麥隆辭職保守黨領導人選舉若保守黨分歧嚴重,失去信任,英國可能重新舉行大選若產生支持留歐政府若產生支持脫歐政府可能因經濟、民意等狀況決定留歐,或不排除第二次公投與歐盟談判退出條款可能因經濟、民意等狀況決定留歐,或不排除第二次公投視結果決定留歐脫歐 英國脫歐重感冒 全球跟著打噴嚏──全世界政經情勢可能的發展 英國聯合執政黨權力真空,蘇格蘭已形成第二次獨立公投的共識,北愛爾蘭、倫敦市獨立加入歐盟的呼聲高漲,英國恐分裂。 歐盟各國疑歐派氣燄大漲。諸如德、法、義、希臘、丹麥、荷蘭等,都有以切割歐盟為訴求的政黨,裂解危機升高。 西班牙脫歐後的總統大選,以經濟議題為訴求的保守派意外獲勝,反撙節的左派失利。 美國在全球孤立保護的氛圍下,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可能性增加。若川普當選,將間接影響中東、亞洲的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