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世界可持續發展需要更多來自東方的智慧

整個人類不應只遵從西方的生態建設思路,也需要更多來自東方的智慧去幫助和解決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這是國際行動理事會秘書長奧克斯沃西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發出的倡議。

由國際行動理事會主辦,世界領袖基金會、天合公益基金會、貴州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承辦的第一屆世界領袖論壇於7月9日在貴陽召開。

作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的分論壇,國際行動理事會聯席主席奧克斯沃西、愛爾蘭前總理伯蒂·埃亨、尼日利亞前總統奧盧塞貢·奧巴桑喬、匈牙利前總理彼得·麥傑西以及哥倫比亞前總統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納等就生態文明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據世界領袖基金會秘書長汪燦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本次論壇致力於通過各國前政要、環境專家的演講,傳遞科學友好治理汙染、發展可持續經濟的新方法和新理論,打造中西對話的平臺與建立戰略合作的機制等。

愛爾蘭前總理伯蒂·埃亨強調人類應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加關註環境和生存質量。

尼日利亞前總統奧巴桑喬在其所做的“水——鏈接器”發言中,認為水資源不單單只是一種元素,更是地球整個生態系統各部分之前溝通的鏈接器。水不僅僅是萬物之本,更是未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水既可以成為不同國家協作的原因,也可能成為國家間沖突的根源。

國際行動理事會秘書長奧克斯沃西認為,中日韓三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整個人類不應只遵從西方的生態建設思路,也需要更多來自東方的智慧去幫助和解決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日本前環境大臣川口順子在主旨發言中首先表示,不同國家之間應該攜手將21世紀建成環保的世界。而在這方面,貴陽可以說是中國和日本生態合作的範例。對於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川口順子女士認為兩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完全可以實現兼容。

在川口女士看來,上世紀60年代日本之所以可以從持續惡化的生態環境下只用了幾十年時間就建成比較良性的生態環境,得益於嚴格的環保監管性政策的實施,而更關鍵的則是技術和相關配套政策的創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8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