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帶一路”沿線的環境風險大於經濟風險

8日在貴州貴陽舉辦的生態文明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之“新發展理念下的“一帶一路”戰略”分論壇上,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余衛平分享的高鐵“走出去”案例給現場註入了活躍氣氛。

“高鐵就是綠色文明的產業!一年半前,貴陽的第一條高鐵開通,使得貴陽到廣州的時間從20小時縮短到4個小時,貴州一夜之間變成了珠三角的後花園。交通瓶頸瞬間被突破了。”余衛平顯得有些興奮。交通便利後,中國最貧困地區之一的貴州開始變得越來越吸引人,成為中國城市快速發展的縮影。

在全球,中國高鐵也是一張靚麗的名片。“在已經過去的一個月里,中國中車向泰國輸出了米軌客車,向越南提供了赤道輕軌,極大緩解了當地人的交通問題,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和貿易往來,還增加了就業。余衛平介紹說,2011年,中車進入馬來西亞後實現了本土化生產,員工本地化率達到了80%以上,累計獲得訂單近100億人民幣。

然而,在鼓舞人心的案例和數據之外,現場也有人提出疑問:如何看待中國高鐵“走出去”的虧損問題?

余衛平回應稱,中國高鐵“走出去”並不能單純考量運營模式的盈利與否,而應該有總體的考量。因為修鐵路的最終目的不是企業的盈利,而是要建立一個互相依存的共同體。

除了虧損問題外,在當天的論壇上,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區首席代表李來來也分享了他們關於“一帶一路”風險的考量和應對建議。

李來來表示:“走出去的中小企業面臨的風險和失敗教訓,以社會和環境的教訓為主,經濟的風險反而不是那麽大。”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面臨巨大的水風險,水資源極其短缺。另外,多數沿線國家的森林植被資源也很短缺,生態系統非常脆弱。“80%左右走出去的中小企業後來都不見了,大多是社會和環境風險所致。”李來來說。

那麽,企業“走出去”要如何化險為夷?

李來來建議,要把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同“一帶一路”結合起來。在2015年12月的巴黎氣候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向全世界宣布將拿出200億元人民幣建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李來來說:“這一基金可以讓中小企業加強對環境的關註和綠色發展,其實是在降低我們企業的風險,抵禦環境和社會風險造成的損失。錢用到了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上,與此同時又打開了綠色技術的市場,培養了我們自己的人。另外,如果能和應對氣候變化結合在一起,利用我們的綠色技術幫助當地降低碳排放,也可以算為我國節能減排的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