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將開啟清理行政壟斷大幕

在中國《反壟斷法》正式出臺八年之後,通過近期競爭政策基礎地位的確立,反壟斷舉措有望進入到清理地方行政壟斷的新階段。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個制度從7月1日開始已經實施,這是從頂層設計層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文件。

全程參與《意見》起草過程的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接下來,將陸續召開研討會、座談會、培訓會等,逐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推動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落實。

通過公平競爭審查清理地方和行業行政壟斷

經濟學家吳敬璉此前在《人民日報》刊文稱,國務院《意見》所指出,在我國現實生活中,地方保護、區域封鎖、行業壟斷、企業壟斷、違法給予優惠政策或減損市場主體利益等有違公平競爭的現象還十分嚴重。反競爭的傳統思維定式在部分官員中也還有很深遠的影響。

針對這種情況,吳敬璉在文中分析,建立和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防止和糾正妨礙競爭的體制和政策設定,就成為一項十分重要和緊迫的任務。從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看,確立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有效約束政府行為,明確政府權力邊界,解決政府幹預過多、濫用“政策傾斜”等問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目的正在於此。

關於地方行政壟斷,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健中對本報記者說,行政壟斷主要包括兩種:塊狀的地區封鎖、條狀的行業壟斷。而讓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蘇華印象頗深的一個例子來源於二手車市場。

蘇華在參與國務院相關指南起草過程中,多次旁聽包括零配件,整車企業、經銷商、售後服務企業的聯合會議。在這個處處都是利益沖突的領域。所有人卻對二手車市場的地方壟斷行為表現出了驚人一致的無奈和不滿。由於地方分割,二手車置換困難,意味著直接打擊新車銷售。

蘇華在給第一財經記者發來的一份地方文件里面明確設定,外地申請轉入該省的機動車輛,應該達到國IV階段排放標準,並經環保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後方予受理。

“這是人為地設置了超前環保門檻,限制了商品的自由流通”,蘇華說,“而且這已經是各方都已經取得共識以後,還依然存在的問題。”

行業數據顯示,2015年,由於二手車限遷、流通不暢導致車輛殘值被低估,許多車輛進入置換期的車主決定不換車或延遲換車,最終導致新車少賣約400萬輛。

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活躍二手車市場,另外此前《汽車業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含有關於二手車流通的具體內容。據記者了解,在今年6月《國務院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對外發布後,多地政府已經取消限遷措施。

此前,在中國的《反壟斷法》中,已經對行政壟斷問題有了明確的關註。《反壟斷法》第五章就“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專開一章,涉及到了破除行政壟斷的很多方面。

在《意見》發布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價監局局長張漢東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采取五大舉措,其中一項舉措就是要加大反行政壟斷的執法力度,嚴厲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為制度的實施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將幫助規範產業政策地位

以公平競爭審查為基礎,預示著中國逐步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

吳敬璉在文章里面表示,在我國發展的早期階段,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相同,由於市場發育程度低下和大量社會基礎設施需要由國家投資建設,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在推動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競爭政策往往只起著次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問題的主要方面從解決“有無問題”轉向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效率時,過度的行政幹預和“傾斜政策”只會對經濟發展和效率提高產生負面影響。

吳敬璉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轉向以競爭政策為主、產業政策服從競爭政策就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競爭政策的作用,在於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搭建基礎平臺,促進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率的持續提高。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就成為保持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保證。

雖然競爭政策成了熱詞,但產業政策長期以來在我國經濟中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產業政策帶來的傾向性補貼本身可能會妨礙害競爭,對於如何看待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關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國新辦的發布會上也做了回應。

胡祖才指出,產業政策是我們國家發展中一項重要的政策措施,實際上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都是非常重要的經濟政策,這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都是為了有效地配置資源。長期以來,產業政策在我們國家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競爭政策實際是維護和促進公平競爭的政策體系的一個總稱。隨著以《反壟斷法》為核心的競爭政策的逐步實施,反壟斷執法力度不斷加大,有力地維護了市場競爭秩序。但是它們之間的著力點和作用的方式確實存在區別,競爭政策主要是著眼於為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來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

胡祖才說,產業政策實際是著眼於彌補市場的缺陷,通過產業政策的引導來促進產業的發展。雖然兩者的著力點和作用方式不同,但二者不是對立的關系,是可以相互協調的。現在國家已經明確要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定位,要確立競爭政策基礎性定位就要協調產業政策,它們之間要進行很好地溝通協調,使二者的政策能夠形成合力。

胡祖才強調,通過公平競爭審查,可以確保產業政策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都能貫穿公平競爭的理念和要求,體現出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加快推動了產業政策從選擇性向普惠性、功能性轉變,這正是產業政策需要努力的方向。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發揮產業政策在促進經濟增長當中的作用,使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能夠協同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如何進行公平競爭審查?目前官方的安排是以自查為主,以增量為主。

《意見》提出,要自我審查與外部監督相結合,政策制定機關在制定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政策措施時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自我審查,沒有進行公平競爭審查的不得出臺。

胡祖才說,這主要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借鑒了國際經驗。

他表示,從國際上來看,除了歐盟之外,英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都采取自我評估的方式,必要時征求競爭主管機構的意見。綜合考慮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現行的法律法規要求和行政管理體制,為了增強《意見》的可操作性,所以采取了自我審查為主的方式。

此外,7月1日以後,中央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及省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都要進行公平競爭審查,審查以後符合要求的可以出臺。若不符合要求,需要自行糾正。

“自我審查能否完全規範進行,我們有外部監管,”胡祖才說,“因為政策出臺以後一公開,市場就要進行評價,如果違反公平競爭審查的要求,政策制定機關就要進行自我糾正。競爭主管機構也可以提出建議請他糾正,這是新的政策。”

對已經實施的存量政策,這一次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提出要按照誰制定誰清理的原則,堅持分類處理,遵循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區分不同情況,把握節奏,有序進行清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