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經驗老到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上周在和歐盟外長進行午餐會時,忍不住開了個玩笑。對著歐盟外長們,拉夫羅夫嘲笑道,一旦英國完全脫離歐盟,“歐盟在聯合國安理會就只剩一票了”。
和拉夫羅夫共進午餐的歐盟外長們可能很難欣賞他的幽默,拉夫羅夫的話暗示在英國人公投選擇離開歐盟後,莫斯科政治精英們出現了一種激動得有些難以自持的情緒——畢竟歐盟是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對手,且長期以來很多俄羅斯人認為自己為歐盟的增長付出了代價。
對俄羅斯有利?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二戰的五大戰勝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中國,在安理會有一票否決權。
在俄羅斯總統普京自2000年首次當選總統至今的16年中,歐洲政客一直不懈地批評他破壞公民自由和民主。2014年,烏克蘭爆發“廣場革命”,俄歐分歧演變為公開的對峙,普京指責該革命是西方支持的政變。
歐盟則自2014年7月31日開始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制裁包括銀行、國防和石油行業,與烏克蘭危機相關的重要人物也列在“黑名單”上。
近日,歐盟宣布把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再延長半年至明年1月31日。俄方則回應稱,延長制裁無法迫使俄改變外交方針。普京也簽署總統令,決定將對西方國家的反制裁措施日期從2016年8月6日延長至2017年12月31日。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總幹事科爾圖諾夫(Andrei Kortunov)說,烏克蘭危機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說過一句“名言”,她說普京“活在另一個世界”。“現在默克爾可能仍然會那麽說普京,但普京可能會回:‘是,我就是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但我的世界比你的更加真實’。”科爾圖諾夫認為,“任何人都無法簡單駁回他對世界的看法。”
就算是在烏克蘭危機之前,普京及很多其他俄羅斯人也對現代歐洲頗感困惑,甚至是厭惡。在他們看來,歐洲大陸已經放棄了例如國家自豪感、對法律和制度的尊重等傳統價值觀。
現在,莫斯科一些人希望英國脫歐公投是歐洲政治改變的先兆,民粹主義獲得更多共鳴和支持,從而令普京的世界觀得到更多支持。一個現成的例子是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同時她也是普京的仰慕者。
科爾圖諾夫認為:“很明顯,現在所有的變化,無論是在法國、德國,還是其他地方,將更有利於俄羅斯。”
感情層面
除了戰略利益,可能也有感情層面的東西。對那些經歷過蘇聯解體的俄羅斯人來說,英國脫歐作為歐盟分裂的第一個跡象引起了深深的共鳴。普京曾將蘇聯解體稱為20世紀最大的災難。
一名駐俄羅斯的歐洲外交官稱:“這才是普京主義者看待英國脫歐真正的語境:蘇聯解體使他們失去了帝國,令他們在全球的力量不斷流失,現在他們認為同樣的事情可能發生在英國,甚至整個歐盟。”
也許是考慮到了這點,盧基揚諾夫和其他一些外交政策專家擔心,陷入混亂的歐盟可能對俄羅斯帶來影響。他警告稱:“決策機制可能變得非常不正常,他們甚至無法共同行動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
現在,莫斯科正試圖利用歐洲的危機感,在歐盟政府忙於處理英國退歐後續事宜之際,普京開始推動俄羅斯和歐洲關系的修複。
當地時間1日,普京的長期夥伴和密友之一亞庫寧(Vladimir Yakunin)在柏林啟動建立了一個智庫,該智庫將著眼於文明對話。他稱曾經管理過多種族國家的蘇聯經驗,可以為面臨移民問題的歐盟提供寶貴的經驗。
“在這里,歐洲的中心,我們看到有在全球都造成不安的現象出現:恐怖主義、仇外、極端主義。”亞庫寧說,“從那個角度,俄羅斯經驗可能是有需要的。”
歐亞經濟聯盟
莫斯科還夢想著有一天能將歐盟納入自己的經濟聯盟,即歐亞經濟聯盟。2014年5月29日,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三國簽署《歐亞經濟聯盟條約》,宣布歐亞經濟聯盟於2015年1月1日正式啟動,旨在建立類似於歐盟的經濟聯盟。2015年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先後加入歐亞經濟聯盟。
上個月,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和歐亞經濟委員會主席薩爾基相出現在同一個論壇小組上,這也是兩人第一次同場出現。
有外交官稱,如果提前得知,容克可能不會出現,因為歐盟不希望在明斯克協議完全實施前和歐亞經濟聯盟有所接觸。
但從短期來看,莫斯科明顯還是最希望英國逐漸減少對歐盟的影響。正是在英國堅定的支持下,默克爾上月才能凝聚足夠的支持票,再度延長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