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監管局周三發布聲明稱,從6月起,將人民幣計價金融投資列入其官方外匯儲備。此舉是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穩步自由化的認可,也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在其跨國投資組合中對人民幣資產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
新加坡金管局自2012年以來,就通過中國的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以及銀行間債券市場來進行人民幣金融投資,並且通過投資中國優化投資組合。但是這些不能被劃進官方的外匯儲備,因為這些投資存在一些限制而不能及時的贖回。
去年,中國大力推進了對外資開放外匯和證券市場,比如允許大多數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並且取消額度限制,對出入境匯款的限制取消,對銀行間市場的贖回的前置審批也已經取消。
2015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人民幣達到了自由可使用的貨幣的標準,因此將在2016年10月1日正式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籃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稱,到2014年底,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占了各國政府官方全部外匯儲備的1.1%。
新加坡金管局副局長Jacqueline Loh表示,將人民幣納入新加坡官方外匯儲備恰逢其時。中國在過去一年不斷推進金融自由化,提升了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接受程度,這一系列舉措當中的一個例子就是,新加坡和中國在去年11月份宣布,擴大跨境人民幣的資金投融資渠道,支持在中國大陸以外更多地使用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