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夏季達沃斯】新興的神經科學:研究和商業化嘗試並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654.html

用意念控制物體的移動?不要再感慨“這不科學”,這已經是科技可以實現的範疇了!

Emotiv公司研發的腦電波遊戲,就可以讓你體驗在集中註意力的情況下把小球移動到賽道的另一端。

在意念控制下,小球緩緩移動

通過腦電波,Emotiv的頭盔可以通過額前、耳後的位置收集信號,然後通過藍牙與小球連接。當你的註意力足夠集中時,就可以看到小球緩緩前行直至賽道的終點。這只是腦神經科學的一小部分成果展示。在2016年新領軍者年會上,除了有創意產品的展示,還有一場名為《大神經科學時代》的論壇引領並探討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意義和方法。

毫無疑問,腦神經科學的發展相對較晚,但正處於一個重要的時期。用美國艾倫研究所首席執行官Allan Jones的話說,就是“對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就像在18世紀50年代的化學發展階段”。就像人類的基因工程一樣,腦神經科學需要引起廣泛的關註,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敏感的投資者和企業家已經開始了先行的腳步。

在西雅圖,微軟的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就在2014年投資成立了艾倫研究所,一家專門研究人工智能的公司。自從2015年能夠解開美國11年級學生要做的幾何題目後,Allan表示現在致力於研究一些底層技術和人工智能分級的標準,“數字化是開始建立標準化的過程”。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提出,對於腦神經科學研究者來說,確定大腦各部分的功能,並且找到各區域之間的內在聯系顯然更為重要。這一點得到了與會者的廣泛認同。

以阿爾茨海默癥為例,得這類疾病的時候目前尚無法從個體的角度來理解,比如關於記憶的消逝和缺失是如何造成的。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教授P.Mruali Doraiswamy提出了當下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我們要如何招募大量的病人”。

盡管基礎研究還在一系列摸索中,像Emotiv這樣的公司也開始進行了商業化嘗試。公司最早在Kickstarter上做眾籌,研發腦電波相關產品,並對其顧客開放SDK以豐富配套的軟件內容。“現在我們每周的出貨量在40~50臺。”Emotiv公司的Sheffie Cocnran Robinson這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聽起來頗為驚人,畢竟,產品研發還是從去年春天開始的。

圖為Emotiv工作人員講解測試結果

盡管目前腦電波的應用還是主要用於零售調查分析時了解人們在買不同的產品時的感覺,以及遊戲。但是未來,數字化科技將對腦神經科學帶來非凡的影響。比如監測醫生診斷和診斷病人的情緒, 用一個程序(類似遊戲)來檢測,而不僅僅是做問卷。

“醫生會測量你的身高、體重,這些都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但是與焦慮、壓抑、註意力相關,這樣的指標無法給出答案,也無法告你大腦的狀態如何,我們為此研發了這款產品。”Sheffie說。通過回答18道題的問卷以及遊戲測試,就可以最終確認你的大腦活力如何。

她同時表示,“我們也在考慮與Oculus這樣的公司尋找與VR結合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