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嗎? 從某個角度來看,是的,高度競爭。從電子業到服務業,只要某個產品暴紅,刷!人們群起模仿。所以,任何新產品拿到台灣來販售,超額利潤立馬消失。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其實一直是低度競爭的市場,因為大家習慣在同一個小圈圈內騎馬打仗,同樣的產品、市場、模式,最後能競爭的,只剩下價格。 為什麼不跳出框框去打仗? 跟假想敵有關。 在我們的教育裡,比序很重要,孩子得在同儕中爭個你前我後,爭的只是分數,很少是創新的想法。因此,假想敵很容易被設成分數好的同學;到了職場,假想敵變成辦公室裡的績優同事;即便當上老闆,假想敵也常只是現在的同業。 因為假想敵設得很保守,很同質,於是,要超越假想敵,模仿成了最快的捷徑,長此以往,自我限縮。 所以,你的假想敵是誰,這無形中決定了日後的格局。 五月份的〈台灣哥倫布〉專題,我們介紹了一群把假想敵設在全世界,勇敢航向異域冒險的年輕人,這專題獲得許多回響。本週,資深記者林俊劭再接再厲,挖掘到一位雲端上的台灣哥倫布。 他是個平凡的七年級技職生,卻用不一樣的戰法,把一顆顆的台灣爆米花,用高檔價格賣進十一個國家。我們說,他就像雲端上的台灣哥倫布,人在台灣,總部在台灣,卻用實體加電商的方式,跳出台灣,征服新戰場。 五年前,他的公司還小,員工不到二十人,連台灣都還沒站穩,他竟然就把業務部門拆分成海外部與國內部,別人勸他務實點,他說,他的假想敵是擁有六十七年歷史、世界最知名的爆米花品牌。 這個巨人假想敵,帶領著他攻進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汶萊、印度、澳洲等國,今年他還打算進攻韓國、泰國、阿布達比。 從這位爆米花小子的故事,你可以看到,假想敵的力量有多大。 撰文者郭奕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