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吳曉靈談僵屍企業退出後人員安置辦法:擴大中央財政債務、劃撥國企股權以充實社保基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646.html

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對於企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但目前的問題是,大量僵屍企業退出渠道不暢,占用了社會資源。

“之所以有很多的企業難以退出,特別是國有企業難以退出,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6月18~19日舉行的2016北大匯豐金融論壇上,央行前副行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表示,為了解決企業退出後人員安置的問題,要用擴大中央財政債務和劃撥國有企業股權的方法,充實社會保險基金,完善社會政策托底工作。

吳曉靈表示,中國經濟的杠桿率在全球處於中等水平,非金融企業杠桿率較高,政府和居民還有增加杠桿的余地,為促進企業活力,有必要調整杠桿。

吳曉靈進一步解釋說,非金融企業債務率比較高,杠桿率比較高,這是與我國以間接金融為主的金融體系有關系的,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不發達,企業融資主要是靠銀行信貸融資。

那麽怎麽調杠桿結果呢?吳曉靈表示,可以用政府加杠桿為優勝劣汰的市場運行機制創造條件,為企業降低社會保障負擔。如何建立優勝劣汰的市場運行機制?首先用安全、環境、技術、質量等標準限制淘汰高汙染、高消耗的企業,然後還要用公平競爭和財務可持續的財經紀律,讓善於控制成本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勝出。

但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企業市場退出渠道不暢,優勝劣汰機制難以建立,許多僵屍企業占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降低了社會資源使用的效率。

對此,吳曉靈表示,讓這些低效率的企業從市場退出有兩大問題,第一是資產和債務如何處理;第二是人員如何安排。在債務重組和資產處置時,應秉承市場的原則,讓買賣雙方自由定價。同時,在銀行債務處理問題方面,應該盡快廢止貸款通則,把銀行債務重組的處置權、主動權交給銀行股東。

由於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人員的安置成為低效率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難以退出市場的障礙。吳曉靈提出,要用擴大中央財政債務的方法和劃撥國有企業股權的方法,充實社會保險基金,完善社會政策托底工作。

吳曉靈說,由於社會保障制度統籌層次比較低,現在提出要實現省級統籌,最終實現全國統籌,但很多省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省級統籌,很多地區面臨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的巨大缺口。特別是在資源枯竭地區的企業,其退出面臨養老金、失業保險入不敷出的問題。針對這種狀況,要盡快實現養老金、失業保險全國統籌,用劃撥國有企業股權和中央財政舉債的方式彌補資金缺口。

她表示,一些破產企業的職工不離開企業,是因為當地社保基因無法給足企業該給職工的錢,為了彌補這個缺口,可以把國有資產的一部分,包括國有股權劃歸給社保基金,這是有根據的。

吳曉靈進一步解釋說,過去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所有利潤都上交給了財政,並沒有給企業留下養老的錢。但這些利潤上交後,其實都變成了國有股權。那麽現在企業職工他要養老了,過去沒有量化到個人的社會保障的錢,其實還是應該劃給企業。但是即使這樣,第一有量的差距,第二也有能不能馬上變現的問題。因為如果全部變現也會有問題,有一些流動性的缺口,應該用中央財政舉債的方法來加以彌補。

吳曉靈還提出,在彌補了資金缺口的同時,要延長企業和個人繳費的年限,並降低養老金和失業保險的費率。

她說,現在養老金繳費15年就可以享受退休養老金。國外基本上要繳費30年到40年,只要你參加工作,就應該繳費,用你參加工作的繳費來支付你以後退休的生活費用。如果中國延長了年限,提高了統籌層次,應該能降低整體的養老金和失業保險的繳費費率,這也符合當前降成本的宗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