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經濟學家,卻鼓吹環保;他年逾古稀,卻獲年輕人力挺;他是俄國、愛沙尼亞混血,卻被當成奧地利人,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就是如此矛盾的組合。這位新當選的奧地利總統,雖打敗「歐洲川普」霍夫爾(Norbert Hofer),但仍難擋極右派崛起之勢。 范德貝倫父母分別來自俄羅斯及愛沙尼亞,因逃避蘇聯史達林迫害而落腳奧國。出生在維也納的范德貝倫,一九七○年拿到經濟學博士,後任教於維也納大學。因為反對政府在多瑙河上蓋電廠,他加入鼓吹環保的綠黨,二○○八年因綠黨敗選辭去黨魁,這次他以獨立身分參選,成為奧地利史上第一個無黨籍總統。 范德貝倫不似一般學者彬彬有禮,在電視辯論時不惜激怒對手,如他和霍夫爾辯論時「我談的是歐洲,E-U-R-O- P-E,你到底懂不懂?」他自稱私生活只有兩個弱點:菸不離手及愛看唐老鴨。他戒菸只四個月就放棄,原因是「我這個年紀何必折騰自己?」他不僅支持同性婚姻,自己亦曾離婚並有兩名子女,在天主教盛行的奧國堪稱異數。 和霍夫爾相比,范德貝倫算是「統派」,他主張奧地利應與歐盟合體,撤除邊界障礙迎接移民,以建立「歐洲合眾國」。不過認同綠黨理念的他,反對歐盟與美國簽署的「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協定」(TTIP)。此次他的競選廣告亦別出心裁,對手聲嘶力竭說政見,他則帶狗在綠意盎然的山區漫步,反映其重環保與他的鄉土情懷。他雖年逾七旬,但三十歲以下年輕人有三分之二投票給他;對手霍夫爾比他小二十七歲,其支持者卻多是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 二戰後奧地利政權,由左翼的社民黨與右翼的人民黨輪流坐莊。但自二〇一五年難民危機爆發後,人口僅八百六十萬的奧地利收納九萬移民,民眾疑慮漸增,鼓吹反移民、反歐盟的極右派自由黨乘勢崛起。 目前執政的社民黨,亦在民意壓力下關邊界拒難民,總理費曼(Werner Faymann)五月初亦被迫下台。 奧地利總統是虛位職,實權在總理之手,因此范德貝倫這次勝選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他表示就算二〇一八年大選自由黨獲勝,身為總統的他亦絕不任命該黨組閣,自由黨因此批評他為「法西斯」。不過這次范德貝倫僅險勝對手三萬票,近半選民沒投給他。民意基礎薄弱的范德貝倫,在極右勢力方興未艾的奧國能撐多久?這將是這位經濟學家總統面對的首要問題。 撰文者楊少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