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達人”是喜馬拉雅FM聯席CEO余建軍身上最常被提及的一個標簽。跟那個年代大學畢業生的普遍從業路徑不太一樣的是,從西安交大畢業後,余建軍從未進入一家公司打過工,而是一直行走在創業的道路上。
網絡音頻行業經過了幾年的快速發展終於站到了資本的風口,這也讓畢業就開始創業至今的余建軍再次站上人生巔峰。
再創業“押對寶”
進入互聯網音頻行業之前,創業屢獲成功的余建軍曾“倒在”一個叫“那里世界”的實景城市創業項目上,經過這次挫折,籌劃再次創業的他將目光瞄上了當時尚不受市場重視的網絡音頻行業。
余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選擇網絡音頻行業重新創業之前,自己與合夥人(現任喜馬拉雅聯席CEO陳小雨)也考慮過其他產品。比如做個人培訓系統、演唱會現場直播系統等,甚至將產品做出來自己體驗了一番。最後,這些想法都因為可能太過小眾而被否決了。
對於為什麽會瞄上音頻行業,余建軍和陳小雨解釋道,“一是因為覺得音頻被低估,雖然文字很方便、視頻很生動,但問題是它們不夠方便,你在走路、做家務時都沒辦法看東西,但是可以聽;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智能手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世界即將到來。”
余建軍認為,目前網絡音頻行業中不少企業都在融資籌劃上市,這說明了資本市場對網絡音頻行業的認可,而該行業之所以有如此魅力,跟它能夠自建內容有關。
“很多人喜歡將網絡音頻行業與網絡視頻行業對比,但事實上,網絡視頻行業由於難於掌控內容,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成本在內容版權上,而網絡音頻行業從一開始就註重自建內容,加上網絡音頻內容制作成本較低,盈利也更容易實現。”余建軍表示。目前音頻行業橫向對比來看,網絡音頻行業相比音樂行業還很小,但余建軍認為,網絡音頻行業的崛起才剛開始,未來3~5年不僅會出現上市公司,盈利也會很快實現。
人有兩個最基本獲取信息的渠道——眼睛和耳朵,過去由於種種原因,單純聽的方式只在一些特定領域或人群中被重視,廣播更是一度被視為舊時代的傳播方式。傳統廣播的內容很難滿足年輕人的需求,繼續收聽廣播的大多數是老年人以及有車一族。
但聽是根植於每個人的普遍需求,基於聽的產業必然會有其相應的市場。“很多人不願意聽廣播主要有兩種原因,一個是內容不夠豐富,無法滿足需求;第二個是單向傳播,聽眾無法自己決定聽什麽。而隨著智能手機普及,網絡音頻借助於硬件以及自建內容解決了這一問題,目前喜馬拉雅80%的內容都是原創的。”余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說,“真正能撬動這個行業高速發展的主要還是依賴於大量優質音頻內容的產生。”
當下的網絡音頻平臺通過UGC(用戶生產內容)、PGC(專業生產內容)以及兩者結合的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的形式,豐富了音頻內容產業,讓用戶能夠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想要的音頻內容,解決了用戶在做飯、休息、坐車等閑暇時間、不想使用眼睛的場景下獲取信息不便的痛點。
余建軍稱,喜馬拉雅FM 2013年3月手機客戶端上線後的兩年多時間里手機用戶規模突破了2億。此外,蜻蜓FM、考拉FM等網絡音頻平臺也紛紛宣稱用戶規模破億。
網絡音頻產業正在崛起,“創業達人”余建軍這一次是押對寶了。
“只有第一名最安全”
網絡視頻行業發展已經十一年之久,多年來不少網絡視頻企業一度持續虧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對內容過度依賴傳統電視、影視公司等,導致內容成本居高不下。而網絡音頻行業的低成本自創內容,很可能讓網絡音頻行業免於陷入網絡視頻行業曾經的困境。
“由於傳統廣播的內容越來越老化,並不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加上音頻內容制作成本低廉,網絡音頻行業可以輕而易舉打破傳統廣播的內容壁壘,自建內容生產機制,將內容掌控在自己手中。”余建軍說。
事實上,隨著一些網絡音頻公司大力拓展內容資源,已經在很多方面將傳統廣播甩在身後,並逐步形成自己的內容壁壘。
以喜馬拉雅FM為例,截至2015年12月,喜馬拉雅fm音頻總量已超過1500萬條,單日累計播放次數超過5000萬次。據余建軍介紹,喜馬拉雅FM去年6月份與擁有1000萬部作品的全球最大中文閱讀平臺騰訊閱文集團達成了排他性合作,獲得壟斷性版權壁壘;此外,喜馬拉雅FM還與一些一線圖書公司、熱門節目等簽訂合作,大部分是獨家戰略合作,目前平臺內共有350萬名主播,其中包括6萬名認證主播,6000多位有聲自媒體大咖,覆蓋財經、音樂、新聞等領域。“這些內容資源對新進入者來說,已經形成較高的行業壁壘。”
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也在開始布局音頻行業。余建軍表示,由於自己有內容優勢,並不懼怕和這些互聯網巨頭競爭。“事實上,我們這個行業是個苦活累活,是勞動密集型以及智力密集型行業,我們開發了很多後臺系統,建立了龐大的研究團隊,這些都是很重的投入,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建立起來的”余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可以說,這兩年是網絡音頻行業競爭最激烈的時期,各家電臺為了獲得更多用戶、超越競爭對手、做到行業第一的位置用盡渾身解數。
易觀智庫發布的《2016年4月移動APP排行榜TOP500》顯示,喜馬拉雅FM(83名)與蜻蜓FM(120名)成為進入前200名的移動電臺代表,處於該行業第一梯隊,用戶滲透率遙遙領先其他電臺應用;而後期擠入該行業的音頻應用則排名比較靠後,且搶食難度更大。
對於行業是否會發生整合,余建軍認為,互聯網每個領域都會發生整合,隨著時間推移,網絡音頻行業的整合早晚會發生。“只是整合的主體是誰,現在還不好說,但趨勢只有一個,互聯網每個領域都是贏家通吃的局面,這也是近期行業競爭加劇的原因。”
下一步,包括喜馬拉雅FM在內的網絡音頻公司正打算積極借助資本力量融資,甚至實現IPO。雖然去年下半年開始資本愈發謹慎起來,但余建軍對公司融資乃至上市的計劃並不擔憂。“喜馬拉雅FM剛拆除VIE,目前在做C輪融資,我們的市場沒有任何寒冬,想投我們的有幾十家,三四倍於我們融資的規模。在資本泡沫的時候,什麽項目都能拿到錢;在資本理性的時候,對於行業第一名來說不用擔心融資問題,第一名是最安全的,是贏家通吃的局面。”余建軍反複強調道。
不過,余建軍也坦言,資本對於網絡音頻行業的態度目前呈現兩極分化:一些投資人如果本身是網絡音頻用戶,他們會非常認同這個行業;另一些不太了解網絡音頻行業的投資人,則容易片面地把網絡音頻跟網絡視頻行業對比,認為虧損的可能性很大。
對於行業何時實現盈利,余建軍並不擔心。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喜馬拉雅FM自從推出廣告系統,每月廣告收入都達到千萬級別,且同比增幅超過100%。除了廣告之外,網絡音頻行業還引入了粉絲經濟,通過粉絲給主播打賞等形式擴展營收,此外還有內容付費等盈利模式。
雖然網絡音頻行業的競爭還在繼續,實現盈利也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余建軍相信虧損時間不會太長,“網絡音頻行業的寬帶、版權成本都很低,要實現盈利並不難,當前是需要把整個產業生態做大做強,而不是急於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