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太古主席史樂山:太古未來會有更多在華投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473.html

“我們對中國的未來非常堅信,中國將成為最大的經濟體。”6月7日上午在北京出席《太古之道—太古在華一百五十周年》新書發布會時,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史樂山(John Slosar)對在場的第一財經等媒體記者透露,未來太古會有更多投資。

目前,太古在國內超過3萬名員工,凈資產超過730億元人民幣。面對目前中國宏觀經濟出現的調整,史樂山表示,過去三十多年,中國從較小體量的經濟體成長為全球較大經濟體之一,未來還將成為真正的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短期內雖然有經濟發展失衡、短期調整等問題,但長期看中國經濟一定能沖破桎梏。在他看來,中產階層崛起、城鎮化進程,未來將釋放更多的消費能力,中國的轉型是一個積極的故事,太古還將繼續投資中國。

“我們一步步在壯大自己的業務,不會做一個項目之後就拋棄掉,我們的項目都會持續運營。”史樂山稱,經濟不會是一直向上的,不會沒有挑戰,這個過程中短期的不足的確是挑戰,但是短期的顛簸是可以解決的,太古也無意沖進一個行業一兩年賺一筆快錢就出來。

在太古供職超過35年、擁有中文名字的史樂山介紹,今年對英國的家族企業太古來說有兩個里程碑,一是太古集團成立200周年,同時也是太古進入內地150周年。在他看來,與太古在過去150周年里經歷的二戰、大蕭條、非典相比,可能遇到的經濟起伏並不算難事,太古的特點在於多元化,業務之間有一種天然對沖和內部平衡的能力,另外太古選擇業務希望目光長遠而非短視,且在人才培養上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7日上午,太古集團與上海三聯書店策劃的《太古之道——太古在華一百五十周年》紀念圖書正式發布,介紹太古從200年前英國利物浦的小型進出口貿易公司,成長為覆蓋六大洲、五大業務的多元化跨國公司的歷程。書中介紹,太古最早是在英國從事紡織品、茶葉貿易,後來進入食糖、船塢、航空、冷鏈、軟飲料等業務,1970年代,太古進入了房地產開發、石油等行業。史樂山認為,目前太古在內地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尤其是地產方面,很多城市都有太古的項目。

太古在業界以老牌“雜家”聞名。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太古幾年前在內地購買了一家烘焙企業,來自重慶。關於開啟這項業務的原因,史樂山解釋說,是因為它跟太古已有的其他業務相似,同是零售企業,可以與可口可樂瓶裝廠、商業地產等業務產生協同。當記者問及太古選擇新業務的標準時,史樂山稱,多元化不是從無到有的完全再造,需要滿足三方面標準,一是符合業務協同效應,能利用已有核心業務積累的技能,二是能長久經營,三是正處於進入該業務的比較好的時點。

針對這家經歷過坎坷的“百年老店”,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聯席院長楊壯對記者分析,互聯網時代對老牌企業太古帶來很大挑戰,但太古的特質包括身為英國企業的低調、務實、專業性,也涵蓋變革、多元等特點。楊壯稱,中國企業很多都進入了金融業,熱衷快錢,前段時間互聯網金融炙手可熱又很快洗牌就是例子。在他看來,註重多元產業發展的太古身上,有英國人的謹慎和保守,但很多時候快就是慢,慢就是快,這是值得有意成為百年老店的中國企業借鑒之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