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落地 首期募資5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696.html

解決上海市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再添新路徑。

2016年6月2日,“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下稱“政策性擔保基金”)正式落地。據了解,該基金首期籌集資金為50億元,總體籌集規模將達到100億元。該政策性擔保基金將激活商業銀行的作用,利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杠桿,扶持具有較高成長性的中小微企業發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未來該基金在風險分擔機制上,商業銀行和政府將采取2:8比例,並省去原擔保平臺的區縣審核環節,創新性地推出“批量擔保”業務。

政策性擔保基金成立的當天,基金管理中心即與6家商業銀行、4家同業擔保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並與3家企業簽訂了貸款擔保意向協議。

首期50總規模100

“首期資金來源共分兩級。”上海市財政局局長宋依佳表示,50億元首期資金體量中,45億元來自於市、區縣兩級政府,另外5億元來自於部分商業銀行等機構。

宋依佳進一步指出,首期基金主要為處於成長期的科技型、創新性、創業型、吸納就業型、節能環保型和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四新”和“三農”等領域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性擔保、再擔保服務。

同時,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兩步走”戰略,下一步要視擔保基金業務的開展情況,逐步“增資擴股”,力爭達到100億元。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指出,過去上海也曾推出多項舉措推進政策性融資擔保前進,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首要問題即是規模不夠大。“規模不夠大,表明支持舉措不夠大,更重要的是功能作用的發揮就面臨很多制約。”屠光紹進一步表示,除規模不夠大外還存在政策的針對性問題以及較繁複的操作流程問題。

據悉,上海在建立和發展政策性擔保體系方面一直在推進相關舉措,1999年設立了總量為4萬億的融資擔保財政專項資金,同時與國家首家政策性擔保機構中國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下稱“中投保”)合作成立了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此外,上海各個區縣也分別設立了政策性擔保機構,政府也曾註資給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助力其發展。但是仍然與上海中小微企業尤其是科技型創新企業的發展需求,特別是上海致力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需求相距甚遠。此次政策性擔保基金總體規模較高,更大意義上是通過商業銀行不斷括大受益企業的覆蓋面。

“加快形成以‘兩個全覆蓋’為重點的融資擔保合作網絡。”屠光紹指出,所謂“兩個覆蓋”一方面是進一步擴大銀行合作範圍,加快實現重點商業銀行的全覆蓋;另一方面則是加強與本市各類國家級、市級、區縣級科技創新和產業園區的合作,從而實現重點園區的全覆蓋。

放開風險分擔比例

此次政策性擔保基金在服務上海中小微企業的過程中無論是操作流程還是風險分擔機制都采取了較多創新性的做法。

對此,宋依佳指出,創新舉措主要表現在三方面。第一,省去原擔保平臺的區縣審核環節,並推出“批量擔保”特色業務,對單戶授信額度在300萬以下,單筆不超過200萬的企業由合作銀行推薦,經基金管理中心作形式審核後,即可辦理擔保手續。第二,對“重點支持”類中小微企業,其單戶最高貸款額度可由原擔保平臺的10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第三,針對中小微企業貸款“短、小、頻、急”的特點,基金以做“信用保證”擔保業務為主,取消了基金管理中心辦理反擔保措施的環節,不需要企業再提供反擔保。

“根據原先文件的規定,對於區縣來說,放貸時間劃分為500萬以上和500萬以下不同的界限,500萬以下的貸款最快也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未來區縣審核環節省去將極大提高效率。”上海市徐匯區財政局副局長董文曜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同樣擁有此感慨的還有上海至正道化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侯海良。“政府的財政部門對放貸程序不是特別熟悉,未來銀行可以和企業直接對接,流程大幅簡化。”侯海良說。

此外,更大的亮點表現在進一步放開了風險分擔比例,其中商業銀行承擔20%,擔保基金承擔80%。“通過政策性擔保基金全新的風險分擔機制設計,來撬動更多的商業銀行參與,發揮商業銀行的作用。”屠光紹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優化風險分擔比例的同時,政策性擔保基金還加大了業務創新力度,即聯手各類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開展聯保、分保和再擔保業務,開展“投、貸、保”聯動。

上海銀行中小企業部總經理朱會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016年4月份,銀監會指定上海銀行做為首批投貸聯動試點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股權+債權”的綜合金融服務。“此次政策性擔保基金的成立進一步豐富了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手段,使服務對象得以下沈。”朱會沖稱,在傳統模式下輕資產的科技型小微企業由於沒有抵押物,因此銀行有較多顧慮,政策性擔保基金推出後,基金分擔了一部分風險,商業銀行願意進一步提高這類客戶的覆蓋面。

“政策性擔保基金的基金倍數理想的數字在5-10倍。”董文曜稱,基金放大的倍數越高代表著受益面越廣,但是不同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不同,需要貸款的特點也不相同,因此需要一個過程。

政策性、公益性定位

屠光紹指出,政策性擔保基金的核心功能定位在於堅持“政策性、公益性、非營利性”。“政策性擔保基金體現在政策性,而政策性就是體現在非營利性上面。”屠光紹指出,過去政策性擔保體系“不能賠錢,甚至要賺錢”的理念影響了這一體系功能的發揮。

“哪怕最後不盈利,甚至極端來講,全部的政策性擔保基金全部用來承擔風險了也可以,最重要的是中小微企業收益。”屠光紹說。《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為了落實政策性擔保基金的“政策性、非營利性”的功能定位,未來將建立一套符合該基金運作特點的績效考核體系,不把盈利、非盈利作為考核目標。

政策性擔保基金的核心點之一即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的作用,基金管理中心不直接去發展直接擔保業務,而是通過商業銀行利用自己的風控體系,建立完整的運作機制。未來基金管理中心與商業銀行將定制一套合作機制。

宋依佳指出,政策性擔保基金正式運作以後,未來將進一步建立和商業銀行、商業性擔保機構和園區的合作機制,以及體現規範化管理要求的基金內控機制、符合政策性擔保基金運作特點的績效考核機制等三類機制。

經過多環節的創新,未來可預期中小企業的擔保費率、融資成本將會進一步下調。“希望未來能夠和銀行基準費率相同。”侯海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