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滴滴目前的整體估值和未來發展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滴滴最近的日子並不好過。蘋果巨額投資的風光還沒有過去,馬上就迎來了多事之秋。
首當其沖的是網約車的安全問題。本月4日,長沙一電競選手被滴滴司機砍傷,5月中旬,深圳一名小學女教師網約一輛滴滴出租車後,遭司機持刀搶劫並殘忍殺害。而在此之前,福建、深圳、天津等地均曝出過乘客乘車遭遇安全問題,包括司機索要好評產生糾紛、女乘客遭遇司機猥褻等事件。惡性事件頻發,滴滴遭受了來自用戶的信任危機。
其次就是政策未明下的身份尷尬。對於滴滴來說,大規模化的將非營運車輛轉化到營運的隊伍里,本身是沒用經過現行的公開政策政策支持的。因此,各地經常會出現出租車群體和滴滴群體的矛盾,昨天晚上南京江寧萬達廣場門口甚至出現了大規模的出租車司機與滴滴司機的“約架”行為。
這就造成一個尷尬的事實:滴滴的大部分車輛資源是在灰色地帶的,具有高風險。滴滴的快車、順豐車業務直接對接的就是私家車進行商業運營,而專車雖然是由全職司機駕駛的租賃車輛,但是也曾經被媒體曝光在司機招募中擅自降低準入標準,不少自帶車的司機,行駛證標註是非營運的,但是滴滴也給予了放行。
一旦政策出現搖擺,滴滴最大的依仗——車輛資源基礎就將被動搖。而這樣的擔憂正在變成事實——從西安到南京,再到滴滴開展業務的全國其他城市,對於滴滴等網約車的打擊正在公開化。
一周之前,西安的出租車司機剛剛經歷過大罷工,在高考前,南京的出租車司機也被曝出罷工抗議。各方的壓力都導致各地政府對網約車采取行動。
南京的出租車司機們收到的由公司發來的通知至少證明了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公司在南京市場承受的壓力。通知提到了3點,“6月5日下午接市政府緊急會議通知:1、明確表態所有無營運證的車輛就是黑車,責成交通局會同公安局加大打擊力度,除罰款外一律扣車一個月;2、由市政府秘書長牽頭,會同交通、公安、物價、網信等部門近期約談專車平臺;3、抓緊推動全天候雙計費工作 高考期間切不可以中斷營運,非法聚集。”
可見市政府對於沒有營運證的車輛就是黑車的表態十分明確。如果按照南京市的這個標準,滴滴、uber、神州專車、易到專車等等網約車公司的車輛,基本都是黑車。滴滴到目前為止,只在上海市拿到了專車牌照。
但是去年10月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給到滴滴平臺的國內首張專車平臺的資質許可證因為相關的審核標準並沒有明確,加上目前滴滴平臺下還沒有私家車或司機取得營運許可或從業資格,所以開私家車的專車司機上路依然有被抓被罰的危險。
不管是層出不窮的安全問題,還是既有出行市場力量的發難反彈,都導向了各地對於網約車政策和監管的收縮。從南京市的通知中就可以看到,對於沒有營運證的網約車基本采取的就是嚴打。約談網約車平臺,也表明了地方政府的態度。天塌下來高個子首先承受壓力,占據了網約車8成以上市場的滴滴面臨的沖擊最大。
除了安全受到質疑,品牌信賴度被動搖外,用戶體驗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各地政府相繼的嚴打效果立竿見影。很多快車、專車司機都暫時停止了接活。滴滴方面也馬上出了應對措施,加大紅包發放力度,通過不斷激勵提高司機的積極性。具體效果如何目前還很難說,各地都有用戶反饋,不管是滴滴還是uber,叫車顯示周圍的車輛明顯減少,平時一些非高峰時段,也需要溢價叫車。
但是從目前的情勢來看,政府對於網約車監管趨勢的確是朝著越來越強發展的。一來政府不得不對越來越頻繁出現的用戶安全事故作出反應,二來隨著滴滴等網約車的跨越式發展,占據網約車市場8成以上的滴滴,其實對於整個出行行業的控制能力不斷上升,現有的出租車 等利益集團如果不在此時施壓反彈,一旦壟斷局面形成,他們的力量就無足輕重了。所以就在這個月,西安和南京的出租車們陸續進行了大規模的罷工來抗議施壓。
對於滴滴來說,在身份沒有合法化之前,這不是最艱難的困境,也不是最後一次困境。滴滴目前處於一個兩難境地。向左走向右走成了需要提前做好選擇和布局的問題。
向左走,不砍掉快車,就要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如何讓私家車能夠參與共享出行,比如之前網友提議的,制定一個標準,每天不接超過多少單,就不屬於營運車輛,既節能環保,又限制了私家車作為營運車輛擾亂市場。但這樣一來,其實也會大大減少目前滴滴平臺的車輛配置資源,滴滴是否還能夠保住現在打下的8成網約車市場,就是兩說了。
向右走,砍掉私家車,就只能走和神州專車一樣的,全面重資產路線。為了保住估值,規範化車輛將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參考目前的神州專車,不到4萬輛車子,每年的成本就要將近30億元。
而根據數據顯示,滴滴註冊用戶數突破2.5億,2015年全年訂單總量就達到14.3億,這一數字相當於美國2015年所有出租車訂單量(約8億)的近兩倍。從滴滴流出的數據,在北京,滴滴快車的日完成訂單就已超過100萬。對於滴滴來說,如果要支撐其現在的流量和需求,4萬輛車顯然遠遠不夠,那麽成本也可想而知。而且,規範化車輛後,成本增加了,用戶需要支出的費用也增加,失去價格優勢後,大部分快車用戶都是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滴滴的未來會如何?
而且,選擇這條路其實也存在風險,按照本次南京市的標準,只要滴滴沒有營運資質,它平臺下的車輛都被歸類於黑車。那麽即使滴滴采用和神州一樣的重模式,只要一天沒牌照,還是一樣不能挺起腰發展。
不管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滴滴目前的整體估值和未來發展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而且,無奈的是,不管是滴滴還是uber,還是任何一個網約車平臺,面對各地政府的嚴打,姿態都放得非常低。從前兩年的嚴打經歷就可以看出,滴滴和uber等平臺都在避免和政府產生直接沖突。
這也是在歐洲、英國等國經歷被查被禁的uber的做法。Uber在法國采取的做法並不是先去爭取政治支持,取得運營資格,而是先砸錢默默的發展起來,讓消費者和民意為自己代言,一旦消費者適應了網約車的便利和實惠,即使政府要封禁,民意壓力也會成為政策需要平衡考慮的要素。在多個歐洲國家碰壁之後,uber也在尋求更多的政治支持,雇傭了不少政府關系專家,為自己爭取合法地位。
這些方面滴滴其實也一直在做。滴滴從合並之後,經歷了高頻率的大額融資,合並不到半年時間,滴滴再次融資30億美元,加上新一輪蘋果的10億美元融資,滴滴手握著充足的彈藥。這些融資並不是因為滴滴的資金緊張,而是需要更好的支持新業務拓展,易觀智庫分析師張旭分析認為,滴滴可能並不指望這些新拓展的二三線城市能帶來盈利,更多是為了公益性和社會影響力。
在政府關系層面,滴滴經歷了這麽多輪的投資,和國內各大投資機構和BAT巨頭們都已經脫離不開關系,背後的支持者甚眾,站在同一戰線的力量不小。但同時,它的敵人也不少。所以滴滴目前也在通過強調自身的安全建設,公益付出來增加社會影響力,為自己增加籌碼。
在一切未塵埃落定之前,滴滴需要做一切能夠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