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快要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了,過關斬將申請到了摩根斯坦利的實習機會。不過她並沒有止於此,後又進入谷歌(Google) 實習。到底在矽谷,還是在華爾街發展?她有些舉棋不定。
“我還沒有最後定。”凱瑟琳對《第一財經日報》說,“不過,矽谷也很有吸引力。”
華爾街的光彩在漸漸褪色,過去一年中如亞馬遜、蘋果等科技公司才是MBA學生的首選。
原因很簡單,華爾街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不再像以前那麽賺錢了。種種金融新法規以及新科技的發展使得投資銀行巨額利潤的時代已成歷史。
監管高壓
在2006年、2007年所有最聰明的學生都想到投行工作,而現在華爾街已經不容易招到那些最優秀的學生了。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的研究報告,去年只有10%的麻省理科學院畢業生進入金融領域,而在2006年這個數字是31%。其他頂尖常春藤學校也有類似的趨勢。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華爾街投行的生存空間正在被擠壓。2015年,投行股票業務的回報率僅有6%,低於8%~10%的股票交易成本。換句話說,投行非但沒有為股東創造價值,還損害股東的價值。
金融危機後,美國國會出臺沃爾克法則,禁止華爾街投行進行自營業務,禁止銀行自己進行大規模的賭註和交易,是金融改革法案中對華爾街影響非常大的一部分。在其2014年4月1日生效之前,華爾街已經分拆了大部分的自營交易部門,而在這兩年,自營交易已經基本取消。目前華爾街的交易只是為了做市,2008年之前以三四十倍杠桿參與交易狂歡的盛況已經完全不複存在。
另外,美聯儲對投行進行了全面資本分析和審查(CCAR)。CCAR是在2009年壓力測試後美聯儲對金融機構的年度檢查,要求他們保持大量資本來應對可能的市場極端情況。銀行如果想要提高分紅和股票回購量則需要獲得美聯儲的同意。在過去兩三年中,摩根大通和高盛就曾被迫重新修改他們的資本計劃。
要求銀行儲備大規模資本金,其實也就是變相達到控制銀行自營交易規模的目的,因為這從根本上控制了銀行的杠桿率。在金融危機之前銀行的投資杠桿率是30倍左右,雷曼兄弟破產時曾經達到40倍。現在投行的杠桿率已經下降到10倍左右。而將於2017年實施的巴塞爾協議Ⅲ,會進一步加大對銀行的儲備金要求。這也就意味著銀行業的收入會大為降低。
而且,嚴格的監管要求使得銀行需要雇傭大量的律師和風險人員在其合規管理部門工作。現在華爾街上大量的工作機會都是來自這個部門,合規方面的成本越來越高。
轉型
另一方面,隨著電子交易的普及,科技進步,市場透明度越來越高。銀行業作為中間人能賺取的利潤在大幅降低。而新的交易平臺還允許大機構自己進行交易,減少了銀行為了做市所需要的交易量。
在固定收益及大宗商品和外匯交易方面,以前一筆單子就可以賺70%~80%的利潤,而現在市場的價差越來越小。至於投資銀行業務,雖然表面光鮮也非常重要, 但需要大量高智商高強度員工,工資開銷占成本的七八成,利潤實際並不高。
隨著投行利潤的下滑,華爾街也在經歷轉型,資產管理開始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BCG預計到2020年,買方的資產管理規模將高達100萬億美元,高於2014年的74萬億美元。現在來看,到2020年,買方市場的管理費用收入將接近3000億美元,占整個資本市場收益池的45%。然而,到2020年作為賣方的投行收入僅約2050億美元,占據總體收益比例從2006年的53%降至31%。
高盛、摩根大通,以及摩根士丹利等投行的資產管理部門已經在大規模擴張。資產管理行業的收入穩定,對資本要求也很高。尤其是日漸流行的指數基金簡單化,低費率。然而,資本管理業的利潤率和昔日投行無法相提並論。所以也就意味著整個金融業的收入水平在無可避免地下降。
一位頂尖投行的董事總經理認為這些變化使金融的系統風險降低,投行這樣的中間人截流的資源越小,資本的運行更加有效,整個社會獲益。未來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金融業所占的比列會大幅縮小。
“華爾街必須進行自我調整,找到自己的價值。”這位董事總經理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