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成都北改4年改出城市發展新引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690.html

4月13日,備受關註的成都市曹家巷棚戶區自治改造項目的一、二街坊原地返遷安置房源講解會議召開,目的是讓返遷住戶了解目前的房源信息。預計本月啟動分房安置工作,分房安置工作約需持續一個月時間。

這是成都“北改”的標誌性項目,位於成都一環路以內外曹家巷,占地面積198畝,拆遷面積約14.8萬平方米,涉及被拆遷戶3364戶,約1.4萬人。

2012年2月,成都市正式啟動“北改”工程,旨在通過五年努力,改變城北片區老舊城市形態和落後生產力布局,建成產業現代化、形態國際化、環境生態化、文化特色化的新城北。

4月25日,在成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成都市北改辦副主任、市建委副主任邱向東介紹,“北改”工程自啟動以來,累計已實施項目960余個(計劃實施1100余個),完成投資2702億元(計劃完成投資3300億元),占總投資的82%,城北城市功能和結構得到極大完善和優化。

這一浩大工程不僅僅是一場舊城改造,更是一場城市升級和公共服務均衡配置的戰役,促使成都城北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傳統服務業走向現代服務業,從臟亂差走向宜居宜業。這一拆一建中,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改革發展成果得到共享。

啃最後的硬骨頭

在舊城改造中,拆遷是最令人頭疼的難題。成都市北改辦有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北改”之前其實已經做了很多拆遷,“北改”現在遇到的都是以前拆不動的歷史遺留下來的“硬骨頭”。

以通錦路片區為例,這個舊城改造項目屬於成都“北改”工程的重點,總搬遷面積1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涉及住戶1070戶,人口3000余人,涉及單位多達16家。

還有成都市“北改”最大的企業棚戶區改造工程——成都內燃機總廠生活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成都內燃機總廠是上世紀50年代初成立的國企,2001年企業生產性資產被昆明雲內動力股份公司收購後,生產區遷往成都龍泉驛區,生活區仍留在原地,居住著上千戶離退休幹部職工。

“有些住戶的老房子比較小,只有10~48平方米,有些房子還未進行過房改,甚至還有很多私搭亂建,有些住戶的房子又比較大。老百姓的利益訴求多種多樣。”成都市北改辦有關人士說。

不僅是區域內的居民主體,企業主體更是拆遷難題。

成都城北區域聚集了大量國營老廠、鐵路單位和場站、公路的運輸基地以及眾多商品批發市場。成都市北改辦這位人士表示,在推進“北改”過程中,這些單位也都會考慮如何盤活企業和土地,解決其內部歷史遺留問題。

分別位於金牛區和成華區的火車北站和火車貨運東站就處於“北改”範圍內,鐵路及其場站周邊地區成為改造的一大難題。以火車貨運東站為例,八里莊二仙橋片區範圍內,20余條鐵路線交錯縱橫,工業、倉儲物流企業布局淩亂。

成華區北改辦副主任王勝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八里莊片區談判持續了三年。主要是涉及的單位很多,而且利益訴求複雜,因此,企業要解決起來也比較困難。

針對拆遷過程中錯綜複雜的形勢,成都市采取了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辦法。通過制定針對性的特殊政策,在“北改”區域形成政策窪地,一方面很好地解決了矛盾,另一方面又引導資金進入。

2012年4月,成都市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北城改造有關政策的意見》規定,在規劃管理、土地利用、項目報建、房屋征收、財政稅收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優惠政策,這為社會資本參與創造了條件。

比如,企業利用自有存量土地進行開發建設,涉及劃撥補辦出讓、改變土地用途、增加容積率的,根據項目實施進度計收土地出讓收入,並進行適度優惠,對報建費也予以適當減免。

城市轉型升級

今年3月24日,位於成都北三環路與川陜路交界處的宜家在成都的第二家店正式開業,現在每天銷售額100-200萬元。而緊鄰的富森·美家居北門店去年7月正式開業,成為全國首家以家居為主體的超級購物綜合體。

其實,富森·美家居是改建而成,當時的形態還是家具批發市場,建築低矮,業態低端,周圍也比較淩亂。而宜家所在位置之前是汽車貨運市場,平時大卡車來來往往,嘈雜混亂。經過“北改”,這里9個貨運市場進行了搬遷。

根據規劃,川陜路-熊貓大道商圈將被打造成成都第一現代家居商業基地。未來2-3年,該片區銷售收入將突破百億元,成為繼建設路商圈之後成都城北又一個百億商圈。而其所在的整個昭覺寺核心片區要打造成為城市轉型、產業升級的樣板區。

受大廠大院的分割、鐵路、高架路橋的阻隔,成都北城地區交通不便、出行難是最鬧心的事情。比如,“北改”前,作為北上出川的重要通道川陜路,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和道路運營時間的增加,新都城區段的路面破損嚴重,一堵車就可能造成上千輛汽車無法挪動。

而作為成都交通樞紐的火車北站曾經也是“北亂之源”。“北改”實施4年,不僅使北城的樞紐地位更加突出,也使北亂之源得到了根本整治。火車北站現在已經啟動擴能改造,改擴建後的火車北站,將由單純的鐵路樞紐變身為集鐵路、地鐵、公交、出租、長途客車等多種交通方式一體的綜合樞紐,站房面積擴大到現在的4倍。

另外,配合擴建工程,相關部門還將對車站周圍的道路交通設施進行相應的改建,以應對激增的客流量帶來的運行和管理壓力,如今,隨著周邊交通的升級改造和片區的綜合治理,北亂之源改觀明顯。

據統計,2012年以來,“北改”區域分批分期完成了185條城市道路建設,骨幹路網密度從4.7千米/平方公里升至5.9千米/平方公里。僅2012年一年,金牛區範圍內的道路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總投資就達到了140億元,超過了之前相關投資10年的總和。

成都市北改辦副主任、市建委副主任邱向東表示,“北改”實施4年,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城北交通承載能力日益增強。規劃的“16橫12縱”骨幹路網(總長91.6公里),已建成金芙蓉大道等骨幹道路60余公里,累計投入資金220億元。“北改”範圍骨幹路網體系基本形成,較好地緩解了城北片區出行難題,暢通城北的目標基本實現。

而在產業發展方面,城北產業功能有效聚集。關閉調遷傳統商業市場、貨運場站等59個,宜家家居、金府機電城等傳統商業成功轉型升級,萬達廣場、協信幸福里商業街、海寧皮革城等產業成功布局,有效帶動了城北區域業態全面轉型升級,商業極核再次發生聚集效應。

均衡公共服務

去年年底,成都金牛區茶店子“島形”地帶棚戶區正式啟動改造,改造占地173畝,共有被拆遷戶2043戶,但是,拆遷完成後,這個片區並不會拿來進行土地出讓,未來該片區將新建中央綠地公園。也就是說,此處拆遷是難以獲得經濟收益的。

成都啟動北城改造,還市民一個宜居城北、暢通城北,圖為改造後的金牛大道(張全能攝)

受多方面影響,成都“北改”區域規劃標準低而且滯後,其公建配套設施嚴重缺失,而近年來成都城市公建配套的標準也在不斷提升,因此使得拆遷出來的土地,大量用於道路管網、學校醫院等公建配套建設。

因此,成都“北改”工程在改建城市的同時,更是公共服務體系的再造,讓城北市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成華區青龍場鎮西林組六、七組是“北改第一遷”。原來這片都是自建房成片區域,水泥路很破爛,村民們出行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沒有排水系統,其中尤其是六組地勢低窪,一遇到暴雨就會被淹。

而且當時片區內只有一所1952年成立的中學,蝸居在青龍場一個角落里,功能室缺乏,設施設備老舊,場地十分有限。“北改”之後,現在這里已經建成了24萬平方米一個嶄新的居民小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同時,利用節余土地,成都第四十中學也搬遷至此。

總體而言,“北改”前,成都北城居住條件堪憂,周邊配套不足,生活諸多不便。“北改”四年,建成公建配套項目170個,完成投資約120億元。新建了金牛市民中心,成華電子科大幼兒園,49中等公建配套項目,有效緩解了北改區域公建配套不足的問題。

四年來,北城努力推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北改前,青龍片區沒有一所高中,現在,學校比原來多了,片區學生在家門口就可以讀成都實驗中學、石室初中這樣的名校。自2012年“北改”啟動以來,大量教育配套項目逐步規劃、興建、改擴建。

同時,醫療條件也在大幅改善,從實施金牛區人民醫院遷建工程,到新都片區居民就近也能享受華西醫療服務。四年來,北改區域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優化,擁有優質資源的中小學校在這里設置,醫院、衛生院的布局使就醫更加方便。

邱向東說,在公建配套項目方面,城北服務功能日益完善。已完成公建配套項目170個,占規劃總數的65%,其中新建中學17個、小學28個,220kV變電站2座、110kV變電站8座,新改建醫院、幼兒園、公廁、菜市場、停車場共計115個。

他還表示,2016年,按照公建配套和城市建設同步實施的理念,在重要節點、重點片區適度超前規劃和實施公建配套建設,著力建好學校、醫院、幼兒園、公廁、菜市場、停車場等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建配套設施,推動90余個公建配套項目全力開工,實現投資2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