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超級毅行者 蔡東豪

2010-11-25  NM




很多人佩服我,一年一度參加毅行 者這行山籌款活動,至今已經以毅行者為題寫了一本書(計劃再寫一本),過去一年,每星期寫一個以毅行者比喻生活態度為題的專欄,兼且不止一次在本欄公器私 用,對一件事的感情竟可以這麼澎湃。

這可能是城市人的普遍現象,三餐不憂以外我們都在追尋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在我們日常家庭、事業、興 趣之中追尋不到。從表面看,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特別是挑戰自己,向自己和別人證明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在一般人的遊戲規則或評審標準,我們可能被認為做不成 好丈夫或好下屬,於是另覓領域,證明自己不廢。深層一點,這當然牽涉廢與不廢更深的層次,讀者有興趣的話,他日我寫《毅行出哲學》這本書,可深入了解我的 看法。其實,你們何嘗不是在不同領域尋找自己,工具可以是馬拉松、做義工、參加社會運動等,而我選擇每星期跟另外三個人通山跑。

毅行者到了 比賽末段,參賽者心裡多數在想,咁辛苦為乜,今年是最後一年,下年唔好預我。

這感覺通常會維持數日至數星期,下一年自自然然準時在北潭涌出 現。我是過來人,兼且經驗豐富,家人對我「下年唔玩」這句話已到了不瞅不睬地步,連一句「哦」也欠奉。今年比賽前,我已下了決定……

 

做 運動員有數得計,要得到某種成績,就要作出某種付出。要得到八兩,起碼要付出半斤,甚至遠超半斤;付出少於半斤而能夠得到八兩的成績,機會是零。運動員的 所謂天分是指看得通專注操練的重要,不信有捷徑可走。這幾年我開始嘗到少許運動員的滋味,感覺到付出和成績兩者之間的關係,從操練中看到成績在進步,自己 的身體狀況在變化,這感覺很有趣的。

我們的健康常識主要來自人云亦云,因此存在不少謬誤,當自己以第一身去觀察身體的運作,這感受截然不 同。這幾年我的「少許運動員」生涯令我更深體會到付出——不停付出、不計較地付出——的重要,這付出過程無得威迫,不可能利誘,只能源自堅毅的意志。我計 過數,要我在現水平做得更好,一是根本沒可能,因為已到了身體極限,一是我要付出更多更多,多至我沒本錢付出。我反覆想了多次,這條數絕對客觀,冇情講。 這是我今年參加毅行者的背景。

 

精電B隊原班人馬參賽,繼去年以19小時39分完成,今年心口有S字,代表Super,以 「準超級毅行者」身份參加,假如今年精電B隊能夠在18小時以內完成,我們就真正成為「超級毅行者」,目標清晰不過。過去一年,我們的操練是環繞着18小 時這目標。

18小時目標不是遙不可及,但有紀律地操練了一年,也不是有十足把握達標。比賽前一星期,我的報章專欄用了「要做的,全做了」做 標題,因為我想不到怎樣可做得更好,即使時光倒流,我們四個人這段歷史也改不了多少。懷着這心情,精電B隊上週五出發。

在起點和麥理浩徑上 不少人跟我們打招呼,兼送上祝福,他們的認同來自毅行者之間的互勉,也可能來自一個感覺︰「連你哋都得!」橫看豎看,精電B隊隊員都不像精英運動員,我們 是奔走中港兩地的中年人(平均年齡46歲),有的是滿頭白髮、肚腩、長期膝痛,我們的背景或許可為所有嫌不夠時間做運動的香港人帶來一點鼓舞。

 

比賽日天氣頗熱,中午烈日當空,上了年紀唔熱得,我們預知身體狀態在比賽後段會顯著下降,因此策略是不留前鬥後,賺得就賺,賺了的時間袋 咗落袋先,到後段就頂硬上,捱回終點。果然全程表現是前段快,後段慢,時間是17小時49分。完成時間這麼險,絕非刻意製造懸疑,最後幾公里我們狂奔衝回 終點,其實應驗了我極限之論。

決定去做一件事,而做得到,完成後的感覺是圓滿的。遇上毅行者,是我的福氣;愛上毅行者,是我明智選擇;今年 定下破18小時的目標,是一個神奇旅程。十年毅行,永遠麥徑,四人同行,樂在其中,滿載歸來,心懷感恩。

蔡東豪 Tony Tsoi

現 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