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三代養牛酪農告白:生乳收購過程,很黑!

2013-11-25  TCW
 
 

 

乳牛在鏡頭前走過,晃著不符比例的巨大乳房,步履蹣跚,可能因為蹄部疼痛,一步三跛,牛隻發出「哞哞」聲,低沉的哀鳴。

這是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製作畜牧業專輯的內容片段。這樣的景象不只歐美才有,台灣也同樣上演。在消費者看不到的飼養環境裡,許多殘忍、黑暗的事情,正在發生。以下是一位南部酪農的告白。

我們家從我阿公的時代就開始養牛,我的話,從小跟牛一起長大,也已經養牛三十多年了,台灣的乳牛都是荷蘭菲士蘭種(白底黑色塊),這種牛是各種不同乳牛當中,產乳量最高的一種。

一般乳牛(母)長到十三個月到十五個月就可以配種,配種之後懷孕時間是二百八十天,所以大約兩歲可以開始泌乳,現在的乳牛平均壽命大約五到六年左右,我們現在養牛是因為「我們人要喝牛奶才養牛的」,是把牛當作一種經濟性動物,利用牠幫我們賺錢,所以無形當中牛的壽命就會降低。

「填鴨」餵養,讓牛死更快出奶多易生病,大約三到四歲就報銷了

在我阿公那個時代,牛都是放養,一頭乳牛大概都可以活到十四到十五年,可是現在,牛都是一隻隻被圈養起來。有些酪農為了賺更多錢,讓牛泌更多乳汁,讓牛拚命吃好料,吃太好,牛的種種毛病就會跑出來。

牛有四個胃,會反芻,必須粗料(乾草、青貯料)跟精料(黃豆、玉米、麩皮)搭配餵養,一般大概每次會餵牛吃五公斤左右的精料,但是有的人為了讓牛在短期間分泌更多乳汁,可能一次會餵牛吃八到九公斤的精料,強迫牛一直吃,吃太多,牛就會得蹄葉炎,出現跛腳,壽命會縮短。

一頭牛從兩歲開始泌乳,黃金時期只有三到四年,但這些被過度餵養、短時間大量泌乳的牛,壽命其實更短,很多這種被酪農餵太好的牛,大概生產過一次小牛,短時間被大量擠乳後,大約三到四歲就報銷了。這就像是人一樣,一個人如果餐餐吃太好,又叫她一直生孩子「系A緊夕」(台語:死得比較快)。

讓牛在短時間大量泌乳,就跟「填鴨」一樣,牛的壓力很大,也會常生病,所以需要打更多抗生素或消炎藥,不止牛的壽命降低,其實出奶出多,牛隻就會很容易得到乳房炎,也很容易罹患蹄葉炎跛腳。牛得這些疾病都會不舒服,產乳量就會降低,要施打更多抗生素藥物治療。

但施打藥物後,酪農是不是真的等到藥效過才擠奶?藥物殘留有沒有徹底檢驗?雖然說都有驗,但是還是會lose掉、疏忽掉啊!

收購生乳,表面有「公定價」等級大廠認定,沒「烏西」就會被刁難

除了養殖,其實生乳的收購也是很黑暗的,表面上都說有公定的收購價,那都是表面的啦!真正酪農在交生乳,都會面對很多問題,常常在交生乳給乳品大廠時,收購人員就會開始刁難,比如今天嫌酪農的生乳品質不好、明天嫌純度不高等等,收購人員會這樣做,目的就是看酪農會不會降價。

收購的生乳有分等級,等級比較高,價格就會比較好,但等級怎麼判斷?都是乳品大廠來認定,等於說收購的人自行認定及檢測乳品,因此收購人員掌握很大的權力。

生乳的品質是怎麼樣,現在都是乳品廠說什麼就是什麼,如果與檢驗員很要好,就是很容易過關,實際上有沒有確實檢查?這真的沒有人知道。

就有同業跟我說,如果酪農戶跟收購人員交情比較好,或是有去「烏西」(台語:給好處之意)收購人員,這個酪農所產的生乳,價格就會高一點,反正交情好的就是隨便檢查就過關了,但很多酪農不敢講出來,怕講了,收購人員就不來收生乳。

現在反正唉!很多問題就是,交一個奶,跟我好的,就很容易交,跟我不好的,就找一些問題來刁難,這是酪農的苦衷,現在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靠協會出來主導,酪農要團結起來,才不會被乳品大廠給個個擊破。

市售鮮奶,恐混充液態奶液態奶到哪裡去了?農委會可調查

除了飼養及生乳收購,現在也有不肖品牌廠商,用國外進口的液態奶混充為「鮮奶」,在市場上販售。這些廠商會另外開一個子公司關係企業,透過關係企業去採購國外液態奶,進口進來再轉給母廠,混合以鮮奶名義在市場上銷售,這些都是外界不知道的。

美國人都是不吃液態奶的,因為液態奶為了可以放久一點,通常都會加入二氧化氮,這對身體不好。

市面上也有廠商偷偷在用液態奶混充鮮奶賣,但是什麼廠商、什麼品牌我不能講。液態奶到底都流到哪裡去了?這部分農委會可以去調查。消費者如果真的要喝鮮奶,要看看這業者是不是真的有在養牛、牛幾隻、有沒有跟酪農戶收購,奶從哪裡來?

我都不敢喝外面賣的鮮奶,就比如養雞的人不敢吃雞肉。市面上賣的牛奶,我根本不知道是哪裡的牛產出的?到底是怎樣我根本不清楚,我真的不敢隨便喝外面賣的鮮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97

亞尼克每10秒賣一條 穩坐第一品牌 超人氣生乳捲 竟是慘賠兩億換來的

2016-07-18 TWM

三年前,實體蛋糕名店亞尼克跨入電商,締造生乳捲銷售傳奇。

亮眼成績前,創辦人吳宗恩也曾嘗敗果,但他領悟到:人生不是贏在起跑點,而在轉捩點!

撰文•萬年生

二五%、三○%、九○%,這三組關鍵數字,藏著暴紅團購商品亞尼克生乳捲的賺錢密碼:去年,它共賣出一三九萬條生乳捲、台灣市占約二成五,回頭客率逾三成,一年貢獻超過四億元,等於亞尼克目前近九成的營收,都來自這款明星商品。

今年四月,受惠母親節檔期,亞尼克實體加電商更創下一個月賣破二十四萬條生乳捲的新紀錄。加總上半年則賣破百萬條,雙雙稱霸台灣蛋糕和團購美食排行榜。

「亞尼克是生乳捲第一品牌,沒有第二品牌,其他人最多是兼著賣,只有亞尼克是當成主力商品。」台灣蛋糕協會執行長林廷隆指出,如果一天只做兩個蛋糕,門檻當然不高;但一天做兩百個就有門檻,一天做出上萬個,不是門檻、是權威。

不過,這個平均每十秒就賣出一條生乳捲的銷售奇蹟背後,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卻足足花了十年,並曾吞下虧損兩億元的失敗苦果,才嘗到這口甜蜜商機。

故事,要從十六年前新北市萬里海邊的七坪蛋糕店說起。那年,只有國中學歷、烘焙學徒出身的亞尼克創辦人吳宗恩選擇開店創業,一顆奶油大泡芙,批發價十八元、零售只賣二十元,就這樣靠著「零售最低價」策略,竟讓這個最早位處「野狗比人多」地點的蛋糕店一夕暴紅,全盛時期要排隊兩小時、營收破億元。

暴紅,頻開發新品不懂管理、行銷 慘賠收場但成功來得快,去得也快,二○○六年,他首嘗敗果。一方面,技術出身的他毫無數字概念,看準每天收現金不會被倒帳,每天只擔心做不出來,從不擔心沒生意;但產品線擴大後,部分產品的定價明顯低於成本卻不自知,直到財務告訴他虧錢,他還不相信。「做這麼多、收那麼多現金,怎麼可能……。」精算成本後,他只能乖乖漲價,但為了符合成本卻犧牲了市場期待,每次漲五元、十元,業績就掉三、四成。

忙著埋頭做蛋糕的他,又忽略了外在市場變化,亞尼克靠平價策略與先行優勢打下的市場,開始受八十五度C在內的競爭對手大量展店鯨吞蠶食,業績下滑速度更快了。他為了維持營運規模開始舉債經營,甚至一度負債上千萬元。

好不容易打下的蛋糕半壁江山,被後進者八十五度C瞬間占據,但吳宗恩卻沒有灰心,他決定要用自豪的技術再下一城,「我技術那麼好,再做其他東西就行了,你又超越不了我。」他先研發新產品冰淇淋,卻忽略亞尼克品牌記憶點是蛋糕,失敗收場;不服輸的他,三年後再創「安娜可可」品牌,販賣巧克力和馬卡龍,初期一個月能賣出五萬顆馬卡龍,卻沒備戰網路通路,結果惡魔蛋糕等後進者,挾著電商趨勢一舉攻城掠地,他的戰績隨即被逆轉,新品牌一年燒掉兩、三千萬元,去年忍痛停損熄燈,二度嘗到敗果。總結算來,「這幾次的錯誤嘗試,讓我賠掉兩億元!」吳宗恩說。

一二年,朋友一句話,讓他對這兩次失敗有了全新的注解。當時,朋友打趣地對他說,若有食品同業遇到商品開發的困難,「我會建議他去亞尼克看看,就會知道有什麼潛力新商品。」吳宗恩說,乍聽這話以為是恭維:「我成為大家模仿對象。」但仔細一想,才聽出其中的弦外之音,「原來,我們從來只會幫市場開發商品,卻沒有真正的行銷經營。」他這才領悟到,過去的成功來自於在廚房認真做、不斷開發新商品,卻只把自己定位在開發上,忘了思考行銷策略。「人真的要有教練,兩億元就是我最大教練!」說這話時,吳宗恩的臉上掛著招牌憨厚笑容:「人生不是贏在起跑點,而是贏在轉捩點!」聚焦,打造明星商品空運日本原料 還強打電商林廷隆觀察,亞尼克經過開實體店成功、失敗,以及通路與產品轉型,所以比別人提早準備好,「吳宗恩是在錯誤中學習,(成功)都是學費繳出來的。」兩次失敗讓吳宗恩學到聚焦,不能自認技術好就不務正業,而要專注把一件事情做到好,「亞尼克做巧克力很奇怪,做冰淇淋也不對,但做蛋糕就對了。」同時,他也懂得光有開發還不夠,還要持續經營才能打造明星商品。

有超過二十年烘焙經驗的他發現,明星商品其實就和電影明星一樣,必須要有親和力,不只看起來不討厭,也不能像過去失敗的馬卡龍有距離,才能極大化市場。看好蛋糕捲類商品有段時間在日本熱銷,在台灣又是普羅大眾市場;再加上剛好過去曾到日本北海道考察過的農場與加工廠,願意對外出口生乳,天時、地利到位,一三年,他開始用日本原料打造出生乳捲。

產品力,是明星商品成功的最基本元素。亞尼克的生乳捲,用的是日本北海道乳源。吳宗恩說,北海道生乳一公升批發價四百元起跳,約是歐洲同商品的兩倍半;吳宗恩這次一開始便抓緊趨勢,鎖定過去沒主攻的電商通路,同時,為和市面多數採冷凍等非新鮮現做的團購蛋糕區隔,他刻意要求師傅提早到凌晨零點上班,就為追求當天可以宅配出貨,讓消費者吃到新鮮口感,「我們是全台灣最早起床做蛋糕。」創新,首創生乳捲發千萬獎金 激勵員工銷售「亞尼克空運日本原料、提早生產的職人用心,有做到商品差異化。」東方線上前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觀察。

其次,消費者吃蛋糕時習慣把鮮奶油刮掉,往往沒鮮奶油的蛋糕銷量也比較好,所以亞尼克的新商品不叫鮮奶油捲,而取名生乳捲。「這名詞是我們喊出來的,一定要創造一個關鍵字讓消費者有記憶。」吳宗恩透露。

為刺激銷售,亞尼克還懂得提供內、外部行銷誘因。除運用達一定數量免運費、七六折、贈送商品等網購美食常見行銷策略之外;當第二年月銷量在兩萬條卡關時,他對內部大膽宣布,「只要月銷量突破六萬條,不分職位,兩百位員工每人六萬元獎金!」這個大絕招,果然讓所有人拚命洽談合作通路,甚至賣進直銷商,結果一四年底達標,包括學徒、端盤子服務生在內,一舉發出一千兩百萬元獎金。「雖然賺到的錢全部撒出去,但自此之後銷量從沒掉下來。」這筆生意經,他算盤撥得精。

但李釧如提醒,團購產品天生有生命週期限制,亞尼克恐怕也要面對未來隨著新美食崛起,約三、四年開始從高點退燒的明星商品接替問題。

事實上吳宗恩已悄悄布局。亞尼克現已技轉日本代工廠製作生乳捲,七月,日本官網、奇摩、亞馬遜等電商已開始預購,預計八月樂天也將開賣。「他是第一個敢去日本賣甜點的台灣蛋糕業者。」在林廷隆的眼裡,亞尼克搶攻日本,就像台灣球員挑戰大聯盟一般。

過去,一八○公分高的吳宗恩總習慣穿著純白顏色麵包師傅制服、繫上紅領巾受訪;現在,走過失敗、重新定位自己的他,不再走入廚房幫忙做蛋糕,也脫下廚師服,改穿起了西裝。「你的視野多大,產品就可以賣多遠,企業就可以做多大。」敢挑戰精緻甜點大國日本,他的膽識與勇氣,讓台灣蛋糕傳奇,有了新章節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13

乳業八成新增消費被進口占據 生乳國標修訂提上日程

日前,農業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食藥監總局五部委聯合印發《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奶業十三五規劃”)。規劃顯示,2008年以來,國內奶業成績顯著,但目前國內奶業面臨挑戰,新增消費中的八成被進口產品所占據,與此同時,國內乳制品消費增速放緩。

中國奶業面臨進口挑戰

規劃顯示,2008年以來,中國乳業快速恢複、發展迅速,截止於2015年,我國生鮮乳和乳制品產量分別達到3870.3萬噸和2782.5萬噸,位居世界第三位。奶業已成為現代農業和食品工業中最具活力、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

由於我國奶業競爭力不強,成本較高。且乳制品關稅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進口乳制品完稅價格大幅低於國內生產成本,導致乳制品進口量激增,從2008年的38.7萬噸增至2015年的178.7萬噸,我國乳制品新增消費的80%被進口所占。而受此影響,國產乳制品消費增速放緩。“十二五”期間乳制品產量年均增長5.2% ,較“十一五”下降5.3個百分點。

這個趨勢在2016年得到延續,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我國乳制品進口總量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共進口工業奶粉55.88萬噸,同比增加9.1%;而在高利潤產品液奶和嬰幼兒配方奶粉上,進口產品也全面增長。盡管奶粉新政已經正式實施,但1-11月嬰兒配方奶粉增速高達30%;進口包裝牛奶的增速更為驚人,1-11月進口數字多達58萬噸,同比增長近5成,2月和4月的增速達到3位數。

乳業專家王丁棉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口牛奶總量激增,也意味著進口乳制品已不滿足光大包粉和嬰幼兒奶粉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液態奶也作為一支獨立軍團一並進攻中國市場。

而規劃預測,隨著歐盟取消牛奶生產配額、中國-新西蘭自貿區乳制品關稅繼續減讓和中國-澳大利亞自貿區協定全面實施,國際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

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中國市場已經是國際化的市場,不可能從行政手段上去幹預限制進口,規劃中對此也只有寥寥幾句。目前來看,可以采取一些技術壁壘,並對國外貿易中不正當的行為建立保護措施,但是實際操作難度較大。

鼓勵嬰幼兒奶粉兼並重組

記者看到,規劃看重對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的培育。包括支持乳品企業建設自有自控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基地,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並重組。鼓勵研發適合中國嬰幼兒的產品,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品牌,希望在2020年,將目前50億以上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從1家增長至3-5家。

事實上,國內一直在對乳制品企業進行產業整合。從2010年以來,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展開了第一輪兼並重組,並淘汰了一批落後產能。2015年,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638家,比2008年減少177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104家,比2011年減少41家。奶業20強(D20)企業產量和銷售額占全國50%以上。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規劃中可以看到,國內目前大大小小的奶粉企業,有生產許可證的有104家,在通過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註冊制新政對嬰配奶粉品牌進行了控制的同時,可能會對奶粉生產許可證的總數也進行控制。不過規劃中並沒有提及對於兼並重組的鼓勵政策,奶粉行業兼並重組歸屬管理部門是工信部,具體還要看落地政策如何。

生乳國標將迎修改

值得註意的是,規劃中首次提出了對之前爭議頗多的2010年生乳國標進行修改。

事實上從2010年生乳國標公布之初就飽受爭議,2010年以前,1986年版生乳國標是每毫升細菌總數不超過50萬個,蛋白質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訂標準,則將每毫升生乳細菌限量總數提高到200萬個,蛋白質最低含量每百克下調至2.8克。蛋白質遠低於發達國家3克的標準,而菌落標準則是歐盟標準的20倍。

2016年6月,黑龍江省奶業協會甚至公布了《黑龍江省生乳團體標準》,以省級“生乳標準”意欲替代國標。

宋亮表示,當初之所以制訂這樣一個“低標版”國標,主要是當時的制訂者考慮國內奶源養殖水平參差不齊,擔心損害養殖戶利益,因此主動降低了標準。目前國內奶源水平整體提升,養殖規模和環境都有很大改善,對國標標準進行修改,讓其與國際標準相接軌,也有利於恢複國內消費者的信心。

記者在規劃中看到,除了修訂《生乳》國家標準,進一步嚴格衛生要求,還要進一步建立生乳分級標準體系引導優質優價。修訂滅菌乳等液態奶產品標準,對原料使用作出更加嚴格的規定。制定發布複原乳檢測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為複原乳監管提供依據。制定液態奶加工工藝標準,提升乳品質量安全水平。

宋亮認為,根據中國奶業協會公布的2016奶業質量報告顯示,目前國內生鮮乳部分數值已趕超歐美標準,因此新國標的標準肯定會非常嚴格,但考慮到整體國內奶牛養殖業的發展情況,會參考歐美標準,但未必會一步到位。目前中小牧場的生乳指標和大型牧場尚有差距,但預計隨著分級定價管理制度的建立,會促進中小牧場技術改造從而帶動整體養殖水平的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