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韓國“事技”+中國市場:中韓影業合作的無限可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4/4769827.html

韓國“事技”+中國市場:中韓影業合作的無限可能

一財網 閻彥 實習生 甘露 2016-04-01 20:58:00

除了上遊的故事創作,工業化的韓國電影產業在諸多環節也存在可借鑒之處。韓國有技術,中國有市場,文化產業領域的合作也是中韓電影人的共同需求。

文化產業適逢風口,如何抓住投資機會?作為文化相通的東亞近鄰,嫁接韓國的故事生產和技術優勢於中國市場,或為中韓影業合作提供了潛力無窮的可能。

3月31日,2016韓國原創故事國際交流會(中國站)中,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帶來了10部由韓國編劇和制作人原創的故事,寄望與中國合作方共同挖掘下一個《太陽的後裔》。交流會中,大韓民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韓國文化院院長韓在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很多電視連續劇、動漫等有特色的產品都是從故事開始的。今天的推介會也是讓韓國新鮮的、有創意的年輕人和公司介紹自己的故事,希望和中國一起從作品的萌芽時期開始合作、共同發展,互相滿足各國的國民。”

歷史與訓練:“韓國故事”的原動力

作為以“文化立國”的東亞發達國家,韓國影視產業的發展相當成熟。根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創制的《2015年電影制作結算報告書》, 2015年韓國電影票房收入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達17154萬億韓元;觀眾數量達到2.1729億人次,連續3年突破2億;年內人均觀影次數4.22次,位列世界第一。

一連串炫目的數據背後,成熟的韓國電影市場頗有中國影視界值得學習借鑒之處。首當其沖的,就是發達的“講故事”能力。作為同時需要靈感和能力的創意產業,優秀影視作品的豐富的韓國為何能夠“批量”生產優秀的劇本?專營故事創作代理的韓國企業CrossGate Worldwide副總裁、導演金敬容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豐富的歷史經歷為韓國文化提供了故事的素材。“韓國近100年來經歷了曲折的歷史——日本殖民、南北分裂、短短60年從極度貧困發展為富裕國家、從獨裁政府到民主化社會,許多韓國人都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故事,也經歷過從貧困到暴富的時代。所以這些故事作為原型創作的文化內容有很強的變化和戲劇性。”金敬容指出。

從韓國電影的票房之最看來,歷史大潮中的人物命運正是韓國觀眾最鐘情的電影類型——韓國影史上票房最高、觀影人次超過1700萬的《鳴梁海戰》描述的是朝鮮名將李舜臣與日軍的傳奇戰役;歷史票房第二位的《國際市場》講述了朝鮮戰爭到和平年代的歷史跨越中,一個朝鮮家庭的顛沛流離與悲歡離合;而2016年2月24日上映、轟動韓國的電影《鬼鄉》講述的則是二戰時期兩名韓國少女被日軍擄為慰安婦的故事。這部歷時14年制作完成的嚴肅電影有超過一半費用來自眾籌——7.5萬多名韓國民眾慷慨解囊,捐出共計約12億韓元。

當然,豐富的歷史並非韓國所獨有,嚴格的編劇選拔和培養機制真正塑造了韓國內容的繁榮。金敬容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韓國有廣播作家協會管理作家。KBS、MBC、SBS三大電視臺公開劇本選拔中,有80%以上選中作品均出自接受過廣播作家協會旗下教育院培訓的作家。在這個組織中,編劇需要3-5年的鍛煉,不僅要聽課學習,也要直接參與到劇本的創作,每個知名作家手下都會有5、6個正在鍛煉的作家和他合作。這一培訓體系也決定了新編劇的第一份作品都可以一鳴驚人。”

同時,由於韓國內容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而相比於中國,韓國的播放渠道總量也較為有限,因此“雖然故事素材很多,但除去電影、網絡播出的作品,還有很多富余的內容。所以通過競爭留存下來的都是高水平的作品。”金敬容指出。

無疑,在原創故事內容層面進行合作正是中韓文化產業合作的重要一環。北京鑫海吉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監李艷潔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該公司旗下已經有幾位簽約的韓國作家。借助韓國IP,一個劇本拍攝中韓兩部電影並在兩地上映,正是其理想中的合作狀態。

韓國技術+

除了上遊的故事創作,工業化的韓國電影產業在諸多環節也存在可借鑒之處。北京尚睿天地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電影事業部總經理任春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韓國電影產業已經高度工業化,且編劇地位很高。同時,韓國的內容產品情感上更加細膩,服裝、化妝、道具非常時尚,這也是國內制作公司需要學習的。在萬眾看顏值的時代,韓國的美術、化妝、攝影等都非常先進,現在國內的偶像、都市題材也引進了很多韓國的團隊,或者直接邀請韓國的導演和演員。”任春指出,在工業化生產、分工細致的韓國電影生產環節中,調色、試音、剪輯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比如韓國的調色和特效都非常棒。”任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韓國有技術,中國有市場,文化產業領域的合作也是中韓電影人的共同需求。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創制的《2015年電影制作結算報告書》顯示,2015年韓國電影面向中國的出口額超過900萬美元,占韓國電影出口總額的31.5%,中國繼2014年之後再度成為韓國電影最大的出口市場;韓國對華出口平均單篇電影的簽約價格從2014年的26711美元提升至2015年的28021美元;同時,2015年韓國電影技術出口額超過2100萬美元,同比增長52%,其中對華出口占79.6%。

在韓國電影人看來,文化相近、票房規模已經突破440億人民幣的中國電影市場意味著無窮的潛力。在2016韓國原創故事國際交流會(中國站)中,數學題材兒童教育電影《愛可和朋友們》的制作公司、Pictostudio海外事業部經理李升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韓方希望可以找到中方合作夥伴進行電影中期和後期的共同制作。“這樣可以節約成本,因為韓國制作成本較高。同時,中國的大市場是很大的優勢,韓國的IP 加上中國的投資是很好的模式。” 李升姬表示。

當然,在無限的合作可能中,中韓企業仍需探索契合彼此的商業模式。韓國麒麟制作社制片人樸寬洙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比起中國買走劇本版權獨自制作,韓方更希望共同制作。“因為如果中國買走版權,那就是一次性交易給中國。但共同制片的合作中雙方可以互相取長補短,最終獲得成功。”韓國KBS電視臺電視劇部的尹在赫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韓劇的最大市場就是中國。但事實上,中韓合拍影視劇的合作有很多困難,雖然可以中韓合資,但是中方必須要求中國演員參演,或者中國工作人員的參與。其實,最簡單的合作方式就是中國企業投資,在韓國制作拍攝,最後在中韓同步播出。”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