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巴塞羅那世界移動大會接受媒體采訪期間,“大嘴”余承東全場采訪用了多個“最好”來形容華為MateBook二合一筆記本新品。
MateBook有“多好”,完全可以從余承東的溢美之詞中看出,他先是誇了自家產品的觸摸式指紋功能,“蘋果電腦都沒有這個功能,我們是第一家做的。”接著又誇了相應的充電器、激光筆、翻頁器。
余承東甚至放話說,華為每位員工都要使用MateBook,“人手一個”。尚不清楚華為是否真的有做出這種安排,但不難看出為了推MateBook,余承東也真是拼了。
只不過,作為一家技術研發型公司,上述“微小創新”並不足以讓華為顛覆行業巨頭,誰家沒有一點小創新呢?華為得以自持的,也即是核心競爭力,據筆者觀察,無非兩樣:
其一,華為作為全球主要的無線技術供應商,將無線技術和PC進一步融合、創新的能力;其二,足以讓部分手機廠商感到“絕望”的是,華為可以用自己的手機芯片,華為會不會做自己的PC芯片還留下懸念。
對於上述兩個方面,華為究竟做了哪些準備呢?
余承東是這麽說的:“我們跟英特爾和微軟都有更緊密合作,都會把最新的技術用上來。現在英特爾出貨,里面有3G、4G連接的PC,那里面絕大部分都是華為的。各個廠家出貨的4G上網筆記本電腦,大部分都是華為的通信聯接。”
但他也只是提到華為會將最新通信技術和英特爾芯片結合,至於華為會不會自己做PC芯片,他卻沒有正面回應。
實際上,華為早在4年前就開始考察PC行業,而之所以在2年前才決定進入PC行業,在今年才推出MateBook,芯片是一個關鍵因素,也是制約因素。此次MateBook沒有風扇,而華為在無需風扇的CPU推出上等待了兩年。
從華為在電信設備、手機產品的研發情況來看,華為最終都選擇進入產業的核心環節,盡管研發難度很高,但一旦成功則可以建立起較寬的護城河。事實上,操作系統是華為至今唯一未突破的產業核心環節。
對於PC產業鏈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統技術,華為目前方案是和英特爾、微軟合作,加入自身元素。不過電信專家曾韜向筆者表示,未來並不排除華為和ARM、谷歌進行合作的可能。
因為華為加入,PC產業格局將變得更加“有趣”和充滿競爭的想象空間。
長期以來,主宰全球PC產業的是Windows加Intel“Wintel模式”,不過移動領域事實上的霸主ARM已有進軍服務器動作,而谷歌安卓系統也厲兵秣馬希望突破PC這道防線,“這可能帶來兩個產業間巨頭的碰撞,移動產業界對PC產業界,而華為取得了移動產業界的支持。”曾韜認為。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